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语文可以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展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情趣盎然。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从课堂人手,课堂是实施学生创新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巴金文 《大观周刊》2012,(24):273-274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一种把教学理念转化成为鲜活的教学行为的勇气与努力。我们要不断探析初中语文新课标,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融入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同行。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3.
吕会玲 《大观周刊》2012,(36):209-210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相似文献   

4.
李双飞 《大观周刊》2012,(52):226-227
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动力是创新,创新才能使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由于经济不发达,各种教学设备远远落后于城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满堂灌,同学们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创新?下面我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一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永强 《大观周刊》2012,(36):171-172
创新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在“自己学习——合作学习——质疑学习——发散学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加强创新教育,以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只有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才有出路,才会达成新课程改革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务必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6.
刘存伟 《大观周刊》2011,(15):204-204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高文杰 《大观周刊》2012,(34):300-300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与凸显,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这就要更新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雷延玥 《大观周刊》2012,(22):195-195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前发展就不可想象。”语文教学一定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使创新思维成为学生自觉的思维习惯。这必然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要钻研教材,挖掘其中有利于培齐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设计出最佳的施教方案.让我们批判继承传统,合理改造现在,着眼开拓未来的目标,从训练批判性思维入手.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辰,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开拓型人材。  相似文献   

9.
钟慧玲 《大观周刊》2013,(11):229-229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新课改理论,创新理论的学习,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教学行为,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q-,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喻新涛 《大观周刊》2012,(39):269-269
科技不断发展的动力就是不断创新,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开拓创新新的观念,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造力.这样才能进行创造性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王志平 《大观周刊》2012,(22):204-205
国家教育形势要求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12.
李社丽 《大观周刊》2011,(27):174-174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采取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让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然后去扣击学生的心弦,营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用“真情”激发“兴趣”,用“真诚”启迪“智慧”,用“真爱”鼓励“创新”,形成课堂教学情感交融的效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智慧的启迪,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娱 《大观周刊》2011,(22):108-108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真理与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为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创新教学要讲究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和聪明的才智。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永清 《大观周刊》2011,(52):116-116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课改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熏陶。在语文新课标中.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以下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杨紫江 《大观周刊》2011,(22):92-92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想,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索定在这八个字上“着跟目标,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6.
刘浩然 《大观周刊》2012,(51):375-375
读史使人明智.这就说明历史的作用.要求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使是历史教学也不排除在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初中历史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功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指导,从而达到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其中特别强调了“创新”的作用。一切的创新都是依赖于那些具有创造力和具备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如何培养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其关键便在于贯彻实施创新教育。那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梁渝 《大观周刊》2013,(10):207-207
做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师,没察觉,学生们给我戴上了一个美丽的花环,他们都称我为“会夸学生的教师”。的确,表扬是一门艺术,它对教学具有一定的辅助功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而语文课堂中恰当的表扬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夸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夸学生。  相似文献   

18.
兰芳 《大观周刊》2012,(31):258-25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康立明 《大观周刊》2013,(12):206-20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20.
张琳 《大观周刊》2011,(34):175-175
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表现方式是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各因素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巧妙加以整合利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