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周承 《大观周刊》2010,(46):200-20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共有包括苗、布依、侗、土家等17个世居民族。各民族节日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丰富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非物质实体。,如何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同时保护本民族的节日文化,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保护民族节日文化中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又通过开发来更好的保护传统节日,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也是保护贵州文化千岛.开发少教民族原生态旅游.促讲贵州民族地区社仝经济和谐发展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任何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符号,而节日文化则是各国民族文化中的代表性、标志性符号。中国也好,外国也罢,不同的节日都是其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情结和民族伦理的一个浓缩。中国的节日文化丰富而悠久,一个个传统节日首先是  相似文献   

3.
马伊斌 《大观周刊》2011,(51):23-23
由于大众的旅游需求向文化方向过渡,文化旅游发展迅速.文章在以甘肃的民族旅游发展为背景,以民族旅游中的回族为对象。有旅游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民族旅游与族群认同的关系和彼此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旅游是指以追求、体验新奇、深层次的异族(域)文化为目的的旅游形式.时下,乘着世界文化旅游蓬勃向前的势头,不少民族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此引起的民族文化弱化、异化乃至消亡,民族旅游地族群认同困惑,民族文化传播的弱势化及旅游发展失范而导致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的破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给民族地区社会机制和民族心理的稳定造成了巨大震荡和威胁,迫切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民族文化旅游地与外来旅游者的相互关系,并对两种文化之间的交互影响做出合理调协,以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纳西民族档案作为丽江旅游的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又进一步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被大众所认识,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的价值实现。本文通过分析纳西民族档案的内涵以及旅游资源效用,再结合档案学视野中的纳西民族文化,引出档案和旅游之间的互依关系,思考纳西民族档案在旅游背景下的价值实现。旅游由人们对异质文化的感同身受之渴望而引起。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表面的、有形的旅游资源,更需要有独特的、内在的、无形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6.
颜雪洋 《东南传播》2012,(4):99-100
节日民俗大多是从远古时期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文化沉淀发展流传下来,是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思想、民间信仰等悠久的文明沉淀和凝聚。面对节日民俗文化逐渐被淡化的现象,本文将节日民俗与动画创作相结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展望节日民俗类动画的创作前景及创作价值,探寻节日民俗文化类动画的市场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7.
何彬 《文化遗产》2008,(1):71-79
本文例举海外节日文化的两类事例,从不同角度阐述节日民俗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第一部分以海外华侨华人的事例,论述传统年节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联,民族传统节日、传统节日食物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向心力的关联;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日本传统节日今昔变迁的事例①,阐述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作者认为,传统的节日习俗行为和与之相配套的节日食物具有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无可替代的、巨大的潜在型教育功能。笔者欲通过两类海外事例的阐述和分析,指出传统的文化习俗的教育机能与民俗学研究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以及民俗学者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8.
刘颖 《今传媒》2015,(3):144-145
节日仪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节日仪式传播有助于人们的集体认同与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本文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为例,分析了在死难者公祭中的象征符体系及其作用;同时,节日仪式传播通过构建互动模式机制、培养文化认同,从而达到增加民族核心凝聚力的作用。而媒介造势是节日仪式传播的主要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赵将 《青年记者》2017,(8):47-48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庆祝活动,它以一种显性而独特的方式承载、传递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是各民族多样性文化得以集中表现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①民族节日不仅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符号、仪式象征和集体记忆,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成功转变,也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注入了一股新动力.2015年,笔者曾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支教,现结合自己在支教期间的调研对新媒体时代凉山彝族火把节文化传播的机遇与困境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晓玉 《兰台世界》2012,(22):69-70
西夏文化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特征[1],在节日风俗方面,即表现为在保留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又吸收、融入了周边民族的节日习俗。本文现拟从民族节日、宗教节日和中原历法节日三个方面,对西夏节日风俗作如下分析。一、民族节日党项羌人早期居住在西北,"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2]5290,对他们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他们不得不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和庇佑,所以早期西夏社会盛行自然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西藏档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它在西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价值及价值发挥的不足。对西藏档案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不仅能促进西藏民族文化旅游繁荣,发展西藏经济,也是西藏档案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节     
中国的节日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历史上的岁时文化、汉族节目和少数民族节日三大部分,涉及的领域也很宽泛,举凡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天文气象、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使藏族档案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文在简述藏族档案构成与特点的基础上,从旅游文化价值关系入手,分析了藏族档案旅游文化价值存在的客观性及其价值表现。  相似文献   

14.
民族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民族档案的内涵,深入分析民族档案与旅游业发展的共赢关系,民族档案所具有的旅游资源效用及价值实现,突出人文关注,关注文化内涵,实现民族档案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凌齐 《兰台世界》2013,(4):119-120
<正>武鸣"三月三"歌圩是广西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域新兴的旅游产业项目。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经济转型期已迈入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民间民俗活动蕴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这也正是歌圩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和民族乡村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虹 《图书馆学刊》2010,32(1):33-35,4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不仅体现了各族人民创造历史和建设家园的巨大财富,也体现了各族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文明进步。广西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大力推进旅游、节庆、山歌等特色资源的创新整合,转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为公共文化产业优势,提高民众整体素质,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大部分传统节日起源于先秦时代,有的节日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农历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富于民族特色的节日,是政治,经济,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数千年来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语:锡伯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多次民族迁徙,与不同族群进行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本专题收录三篇文章,涉及锡伯族民间文学、民间信仰、民族节日等方面,内容虽有所不同,但都关注到了锡伯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建构问题,也集中讨论了锡伯族文化建构与历史记忆的互动问题。清代中期的民族西迁,形成了锡伯族东西(辽宁与新疆)分散聚居的  相似文献   

19.
李紫妍 《东南传播》2023,(2):106-110
盘王节是瑶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耍歌堂是排瑶支系庆贺盘王节的特色仪式活动。这一传统节日仪式借用各种文化符号,重述瑶族文化中的核心神话传说和民族历史,在稳定的时间—空间设定下创造和维系本族的民族身份、集体记忆、文化信仰等,发挥了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的作用和意义。但在现代化、市场化和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原本作为“文化仪式”的盘王节和耍歌堂被地方旅游产业收编为“商业表演”,牺牲了原本盘王节的一些原则和操作,消解了耍歌堂作为传统仪式的重要文化作用,成为现代化潮流中少数民族文化保存难题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在广西的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追溯氏族源流、见证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反映民族风情、彰显历史光辉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发少数民族档案,充分发挥它们的文化价值,对广西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