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3.
王威 《新闻前哨》2007,(4):61-6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肘代的主题。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各项工作前进的动力。新闻摄影也正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而发展着。从改版到“变脸”,从品牌栏目创建到“责任造就公信力”的提出,近年来湖北日报不断在改革和创新中求发展,湖北日报的新闻摄影报道也正是在这样压力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迎难而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新闻摄影的创新发展总的来说还滞后于“读图时代”受众对新闻图片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滞后于我国新闻摄影快速发展的要求,滞后于现代报业更多、更好、更精的目标追求。读者在呼唤,报纸在呼唤,版面在呼唤,老总们也在呼唤,他们对图片新闻重要性的认识走到了摄影记者的前面,都在渴望着有好照片上版面,上头条,唱主角。摄影记者怎样才能在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采拍出好的新闻图片呢?新闻摄影如何才能做到创新和发展呢?摄影记者如何适  相似文献   

4.
张鹏 《军事记者》2004,(6):53-54
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业的一支独立“兵种”,图片新闻在诸多样式的新闻报道中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1928年,世界新闻摄影的先驱、德国人萨尔蒙,以摄影记身份出现于国际外交场合,创造了“小相机 现有光线 不干涉对象”(抓拍)的摄影方法,并提出新的摄影美学观念——“向受众展示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表现新闻人物的现场真实形象。比影像清晰而形象呆板更具价值”。从此,抓拍这种摄影方法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5.
刘刚 《记者摇篮》2004,(5):48-48
众所周知,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手段之一,那它就必须遵循新闻理论,遵循新闻的五要素去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因此新闻摄影作品中大多采用“抓拍”的手法。因为“抓拍”,不干预被摄对象,客观而真实的记录被摄体,真实准确的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完全符合了新闻摄影的基本风格和宗旨。虽然在目前新闻摄影作品中有少量的“摆拍”和“抓拍”相结合的现  相似文献   

6.
由新闻摄影造假引发的有关新闻摄影真实性的讨论,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在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更是引人注目。新闻摄影真实性有哪些基本要求,新闻摄影的失实有哪些表现,数字时代如何维护新闻尊严,坚守“真实”这一生命线,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视觉瞬间性是摄影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但“瞬间”并不代表新闻摄影的全部。平庸的“瞬间”,没有意味的瞬间,就是抓住了,拍出来的新闻摄影作品还是苍白无力的。那么,如何让新闻摄影的“瞬间”变得精彩而富有内涵呢?一、要善于发现“瞬间”体现的深刻内容在办报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摄影记者和通讯员来稿,  相似文献   

8.
瞬间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新闻摄影中所说的“典型性瞬间”,是指从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抽取出来的一个能充分反映其新闻内涵的典型性瞬间图像。但在实践中,对新闻摄影的“典型性瞬间”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总的来说有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9.
“实报实销”,是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的最后一个问题中提出来的.它是对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一个借喻语.讲真话,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1955年,由荷兰的三位老摄影记发起,将荷兰国内的新闻摄影展览扩展成为世界性的新闻摄影展览,并成立了“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次年,又将展览改为比赛,简称“荷赛”。“荷赛”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性新闻摄影比赛,每年均有全球百余个国家,数千位记的数万幅  相似文献   

11.
虚假新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虚”新闻对记者的杀伤力最大。它在要求新闻快速更新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更容易鱼目混珠、蒙混过关。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j作为媒体工作者,应该时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坚持三贴近原则,用亲身的验证来甄别事实,杜绝“虚”新闻。  相似文献   

12.
杨晓东 《新闻知识》2005,(11):43-45
这个题目,是够荒唐的了。难道新闻摄影就不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3.
萧思健  廖圣清 《传媒》1999,(3):37-39
当前,全国新闻界正在着力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杜绝“有偿新闻”。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新闻院系的在读大学生们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看法是怎样的呢?1998年9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212名新闻专业二、三、四三个年级的本科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0%以上的同学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表示不满;对此,同学们的集中意见是:“有偿新闻”严重。调查  相似文献   

14.
围绕“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摄影宣传,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贴近基层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要求之一。和平时期,军事摄影应更多地关注官兵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从新闻工作的角度来看,做到“三贴近”正是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真正地按新闻规律办事,体现实事求是精神的根本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要达到最佳的效果,就必须紧紧扣住观众要了解所需信息的这一心理因素,把观点、意图和倾向寓于新闻事实的传播之中。  相似文献   

17.
黄建凡 《青年记者》2007,(18):120-120
当今报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竞争对新闻摄影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读图时代"如何调配人力资源和新闻资讯,搞好新闻摄影?温州都市报摄影部近年来在管理创新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新环境对新闻摄影提出新要求拍好图片、用好图片,不仅仅是报纸创新出彩、吸引读者视线的手段,而且成为报纸争夺读者市场、追求卓越的"常规武器"。因此,图片资源(新闻图片和摄影记者)的竞争也加剧起来。对图片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对图片视觉效果的要求日趋强烈,对摄影记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愈加严格。  相似文献   

18.
此文是作者继《思考的相机》、《行动的相机》之后所写的“相机”系列的第三篇力作。文章从新闻摄影的审美视角出发,论述了新闻摄影的审美属性,条分缕析地阐明了新闻摄影的审美体现,以典型采访的艰险事例说明了新闻摄影的审美发现之不易,拿“天道酬勤”评价了新闻摄影的审美天赋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用实事求是、真实可信的原则论证了新闻摄影的真实与审美之间的科学关系,借中外摄影名家、名作阐述了审美的相机需要学养支撑,最后以“画外音”指出了标题和文字说明在新闻摄影审美层面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此文对于摄影记者如何认识和提高新闻摄影的审美水平大有裨益。文章内容丰富,本刊分上、下篇刊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的梳理,提出新闻摄影的质量和传播效果主要取决于意义、时空、情感的建构。新闻摄影主题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摄影的意义;时空建构要求记者捕捉“决定性瞬间”,通过组照和竖幅拓展时空表达;新闻摄影在呈现新闻内容的同时还要进行情感建构,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0.
摄影是瞬间艺术。通过抓取典型瞬间来真实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一直是新闻摄影的“金科玉律”。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视觉新闻传播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新闻摄影报道已不局限在传统媒介有限的版面上,越来越多的新闻组照发布在互联网上。新闻图片在聚焦新闻事实瞬间的同时.又“图说”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