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调查为案例,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区域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水平与其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验证了OECD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基本假设前提,同时,在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构成及我国建设现状和重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还存在着诸如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缺乏协同配套,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松散等问题.论文通过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及其内在构成,分析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并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及趋势,包括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促进知识的产生、加速知识的扩散和应用的网络系统.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容.我国的现状决定了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必须以技术创新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区域技术创新作为由国家创新内化而来的具体活动,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理论剖析发现风险投资通过资金救济、裙带支持以及风险分担等手段可极大地推动区域技术创新,通过我国1998-2017年数据对风险投资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Johansen检验发现:风险投资、政府科技投入以及区域技术创新三者存在协整关系,且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滞后性,通过VAR模型得出最优滞后期;通过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发现风险管理资本总额对专利申请授权量产生正向的影响,但贡献率不及政府科技投入,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础研究作为知识溢出源泉,对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指导意义,是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来源和驱动力。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体系,从知识溢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础研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通过匹配专利的引证信息,构造2000—2020年934个省份对的面板数据,从知识溢出的角度探究了基础研究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基础研究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中国各省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错位问题和分离趋势。(2)基础研究通过知识溢出规模、知识水平溢出和知识垂直溢出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而且中国基础研究更倾向于溢出到与之创新基础相近的地区,而非与之地理邻近的地区。(3)与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相比,基础研究更能促进高等院校技术创新;地区的科技投入和营商环境越好,越有利于基础研究发挥创新效应;东部地区的基础研究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更多地表现为知识“净流出”。为此,需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打通知识溢出渠道,积极引导跨区域的合作交流,实现区域技术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支持、企业创新与动态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珠三角地区173家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政府支持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财税政策支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管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环境建设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不显著。(2)财税政策支持不会促进企业动态能力的发展。(3)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对动态能力均有积极的影响。技术创新在创新环境建设促进动态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由此说明,政府需要大力改革目前惯用的"甄选出部分企业给资金、给土地以及给政策"创新支持政策,尽量缩减财税政策支持的范围而强化创新环境建设,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推动创新区域及创新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7.
陕西、四川和重庆等西部局部地区经过国家的长期支持和发展,不仅聚集着强大的承担"国家使命"的科技资源,而且吸纳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及军工产业较为发达,区域内国家创新能力较强.因此,这些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国家科技能量首先在本区域释放、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路径,进一步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克服为科技而科技、轻科技产业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盲目靠拢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认识误区;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主导,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以大力发展地方科技为基础,提升区域吸纳利用国家科技能力等措施,建立完善其区域创新体系,深化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宏观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依据系统科学、技术创新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分析宏观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这个理论模式阐述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功能,运行模式和调控要求,系统目标和实现机理,作为一种研究思路,这个模式将有助于人们去建立各自的区域创新体系,并对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做出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与技术创新范式的改变,区域化创新政策要求大学通过知识创新成为区域创新系统(RIS)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也对传统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出挑战。组织模式是协调组织与环境的重要工具,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可以使大学与区域更好地协同创新。基于此分析框架,对德国基于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大学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园计划"进行研究,可为我们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各具特色与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主体角度来看,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创新三大部分。区域创新成效的关键就是三者之间的协同创新,然其协同基础就是三者创新水平现状。故本研究通过以区域创新三螺旋为理论框架指导,从高校院所、企业、政府与中介服务三大方面对山东省创新发展现状予以研究。发现山东省仍然是大企业带动创新驱动的模式,传统产业占比高;高等院校等知识创新资源力量强,但区域布局不均衡;政府与中介服务的政策与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创新硬平台投入大大高于软平台建设,应加大软平台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1.
追踪和探讨科学研究如何有效促进技术创新是创新管理与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2005-2019年的专利数据与引用科学文献的数据,研究仪器产业科学知识的异质性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科学关联度与科学质量均对专利质量表现出倒U型影响;仪器领域的技术创新对近期科学知识的依赖显著强于远期科学知识;知识来源多样性对专利质量表现出负向的影响,专利权人与科学文献作者来源的一致性对技术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仪器创新呈现出高度的知识—技术区域集聚性特征。这些结论可为促进我国仪器产业自主创新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科技力量强大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在关联性、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借助近年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科技投入加大和国家科技部门条块逐步被打破的良好基础,通过强化体制制度创新、实施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用户主导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等途径,整合优化区域内国家科技资源,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化,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2):84-87
1 我院在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进程中肩负的光荣使命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国家战略队伍 ,我院将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培养和造就高级科技创新人才 ,提高我国战略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创造和辐射高新技术 ,并衍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 ,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为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将与大学、企业、行业及国防科技部门等国家创新体系其它组成部分相互渗透 ,有机结合 ,共同发展 ,为真正搞出我们自…  相似文献   

14.
温新民 《科学学研究》2003,21(Z1):283-288
本文首先指出对创新、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行科学学研究的必要性,接着用互动学习理论对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科学学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关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运行的规律,最后探讨了加强互动学习、提高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绩效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5):330-335
“当今世界上的竞争,核心是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然而,我国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国家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国家创新体系包括国家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作为我国国家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既是国家知识创新系…  相似文献   

16.
王晓珍  蒋子浩  郑颖 《科学学研究》2019,37(7):1249-1257
产业创新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将企业创新系统划分为知识获取和技术创新两阶段,并以2006-2016年我国部委及以上级别部门发布的219项风电产业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两阶段政策刺激-创新绩效"分析框架,探讨了产业创新政策的微观传导渗透路径和在创新系统不同阶段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单一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阶段并无显著影响,但在知识获取阶段中政府鼓励、并网支持作用显著但效果相反,其中政府鼓励因贸易壁垒和缺乏顶层设计对知识获取活动呈负效应;政策工具组合对知识获取阶段和技术创新阶段均有显著影响,但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则因政策工具组合方式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增强"政府鼓励、并网支持、人才培养"政策工具组合效力是促进风电企业知识获取的有效方式,改善"政府鼓励、金融及财税支持政策"政策组合效力是提升技术创新阶段效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创新理论形成历经了李斯特的国家体系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经济学与制度创新经济学等阶段.把握国家创新理论的要义有助于为我们构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作出指导.当前,我们应该从政府制度供给、中介机构的知识沟通以及大学或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等三个层面来构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科技学术期刊是科学评价、学术交流、知识传播、科学传承的主要载体,是科学共同体的内在需求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创新成果积累和科技竞争力的标志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长期支持基础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以"项目"与"人才"两大资助体系为主体,以"环境支撑"资助体系为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的系统范式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当代科技革命的创新实践,基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哲学基础,从系统分析范式的分析框架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分析的新视角——技术创新系统范式。从思维方式的转换入手,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范式的演进过程和哲学基础,并从技术创新系统范式的视角,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全面阐释,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其本质在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整合和互动。  相似文献   

20.
各国技术创新政策量化比较分析问题是世界上的一个难题。通过搜集金砖国家1990—2014年683条技术创新政策构建数据库,从支持创新活动类型、支持形式、完善技术创新制度环境手段、满足创新产品需求手段、政策颁布机构以及政策出台形式等6个角度选取25个变量科学描述技术创新政策,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并验证了适合金砖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执行"三维比较研究框架。据此对金砖国家技术创新政策布局进行比较,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