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们为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文从环境伦理学视角出发,以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在实现人类利益的过程中,体现了社会公平(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国际公正)和环境价值尺度,并针对此情况,提出转换思维观念、加强培养生态道德素质,提高人类整体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以“三个有利于”为准绳,认真遵循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和速度、比例、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根据国务院新一届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结合我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实际,分析制定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近期和中远期发展目标,对提高我区人口素质,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振兴我区各项事业,乃至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对南关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提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观,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度统一指明了方向。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主线。坚持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根本要求,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和资源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4.
道德重构与制度伦理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伦理环境建设。道德与制度有着内在和谐结合的基础,二者有着同质性、相容性、互现性的共同特征。道德建设要求制度建设的政治、经济目标与伦理道德目标相统一,为公民提供公正的生存环境,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要求在制度建设上与利益挂钩,促使社会成员有正确的道德取向;要求加强道德法制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的制度基础,有效强化惩恶扬善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峻的国内资源与环境问题和愈演愈烈的全球资源竞争对地学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地学教育应该顺应时代要求,一方面培养善于开发利用资源的卓越地质工程师,保障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地学、经济学与战略思维能力相复合的三角课程体系,借助国际合作办学、产学合作教育,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经济意识与战略思维能力的卓越地质经济师,保护资源与环境,确保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根据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要求,提出了五项保护目标:保护风景名胜区景观环境中的自然地貌,使其不受破坏;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使之永续利用;保护景区内物种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使其不致减少或灭绝;保护胜景和景观资源,使之不受破坏或废弃;在保护的前提下,立足于对自然景观保护和人类要求相协调、相统一.为实现上述目标,宜采取综合措施,从科学、生态、文化、美学四个方面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至少包含了永久发展、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和梯级发展四个层面的内涵.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以上四个内涵,从伦理学角度看应当贯彻三个基本伦理准则:代内公正、代际公正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代内公正要求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己的利益的过程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代价,当代人在发展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代际公正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人类与其他物种同生共荣.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引导和促进未来更好地发展,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理念体系。这套理念体系的建构根植于美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社会问题导向;美国哲学和理论阵营的造势;美国环境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度相关;美国可持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以及美国可持续发展文化。其主要内容包括九个主题:关注环境;尊重有限性;系统思考和互相依赖;支持经济重构;兼顾社会公平和公正;代际观念;尊重自然;国际视野和本土行动。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教育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成效也日渐凸现,而其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则体现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自然观,追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弘扬人类利益的新公正观,重塑“真、善、美”相统一的新人格观几个方面,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权利时应保持与自然或生态资源的和谐关系,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今经济发展与消费时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机会均等.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经济公平、生态公平与伦理公平相结合的全面公平原则;经济效率、生态效率与伦理效率相统一的综合效率原则;经济和谐、生态和谐和社会和谐相贯通的互动和谐原则.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们为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从环境伦理学视角出发,以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在实现人类利益的过程中,体现了社会公平(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国际公正)和环境价值尺度,并针对此情况,提出转换思维观念、加强培养生态道德素质,提高人类整体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面向未来,开展可持续发展观点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可持续发展及其思想内涵联合国 1 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 993年又作重要补充 :“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是人类走向新世纪的共同宣言 ,其思想内涵包含 3个方面 :在人与资源方面 ,保持资源永续利用 ;在人与环境方面 ,建立生态文明 ;在经济与社会方面 ,提高生活质量。可见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 ,均与生物学息息相关。在生物教学中要及时渗透并开展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  相似文献   

13.
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功利观,经济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分配观,社会主义功利原则和公正原则相统一的经济观,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成为邓小平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的简明概括,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分析探讨了在中国实际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植于完善的支持与保障体系上,即:确立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促进发展市场经济与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保持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平衡;加强农村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为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从环境伦理学视角出发,以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可持续发展现的主要内涵:环境价值尺度和在实现人类利益的过程中,体现了社会公平(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国际公正)。并针对此情况,提出转换思维观念,加强培养生态道德品质,提高人类整体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要从维护国家资源环境的最高管理权和不受国际强权势力干涉内政的原则来理解国家的经济主权 ,国际社会对某个国家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制约和制裁 ,并不会构成对国家主权的弱化。国家必须把本国经济发展的利益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而不能仅仅从是否符合本国利益出发来确定是否参加全球环保浪潮。同时 ,也要对借口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原则而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系统内各要素(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协调与统一.而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系统内各要素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协调.只有依据区域资源特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先进的文化为先导,逐步建立社会统筹制度,建立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在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可持续发展内含着控制与提升两重因素:“控制”强调经济增长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提升”突出人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的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自觉实践这种“控制”与“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第一,生成了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理论与实践,在改变传统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与利益分解相联系的新的利益分配主体环境,其特点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产权存在的结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商品所有权规律对经济实体的要求,改革的政企分开和政权与产权分开的要求。这些要求统一规定了微观层次上的利益分配以经济权利为依据,即以生产要素(包括物质生产要素、活劳动生产要素、赀币财产等)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为依据进行利益分配。国家在政权与产权分开的条件下,作为政权的国家和作为产权的国家应该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立足国际社会协同合作、实现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共建美丽地球的发展前景,超越了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与壁垒森严的传统思想,涵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架构与价值体现,亦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效用与力量所在。其中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文明意蕴,为生态文明确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价值性目标和根本性目标,明确了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相统一、中国方案与国际视野相统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相统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有序实践、整合实践和协同实践的具体路径,结合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延展性需求,符合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整合性需求,契合了国际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