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收藏界》2007,(8)
吴镇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点评秦公壶:这件秦公壶,通高42.3厘米,是春秋早期青铜盛酒礼器。壶的横截面作圆角长方形。直口,长颈,垂腹。颈部饰波曲纹,两侧有兽首衔环,扁环上饰有龙纹。腹部饰交龙纹,腹中饰有一个高浮雕螺形角的兽首,身躯向两侧展开,与四周的龙纹反复交缠。圈足  相似文献   

2.
秦公壶     
《收藏界》2007,(8)
秦公壶,通高42.3厘米,春秋早期青铜盛酒礼器。壶的横截面作圆角长方形。直口,长颈,垂腹。颈部饰波曲纹,两侧有兽首衔环,扁环上饰有龙纹。腹部饰交龙纹,腹中饰有一个高浮雕螺形角的兽首,身躯向两侧展开,与四周的龙纹反复交缠。圈足饰兽目交连纹通器形体硕大,形制庄重,纹饰瑰丽。在造型和纹饰设计上,此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颂壶,及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交龙纹方壶均极其相似,是难得一见的青铜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3.
裕阳 《收藏界》2014,(10):112-113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器物被誉为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就是著名的虢季子白盘。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通高39.5厘米,重215.5千克,是目前所见体积最大的西周铜器。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器,器作圆角长方形,方唇折沿,矩形四足,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器口缘下部饰兽目交连纹,下腹部环饰波曲纹。器内底铸铭文8行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征伐猃狁,斩敌首500,俘虏50人,立下战功,周宣王宴飨虢季子白,并赏赐马、弓矢、钺以资勉励。虢季子白作盘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4.
邓毅 《收藏》2013,(3):104-105
文物部门曾在西安市长安区西周丰镐遗址马王镇新旺村分别征集到两批青铜器,一批为环带纹鼎,大中小3件,器型与纹饰相同,仅仅是大小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41.6厘米,口径36.5厘米,腹径36厘米(图1)。鼎为方圆口,方折唇,立耳,腹微鼓,蹄形足。腹上部有6道扉棱,间饰窃曲纹,下部饰环带纹,又称波曲纹;足部饰以扉棱与饕餮纹。腹内侧有族徽(图2)。  相似文献   

5.
窃曲纹     
《收藏》2018,(6):107-107
在山东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颂簋上装饰有典型的窃曲纹,在器口和盖沿各饰一周。窃曲纹,又称穷曲纹,也有人称之为兽目交连纹。《吕氏春秋·适威》:"周鼎有窃曲(一作穷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相似文献   

6.
王长启 《收藏》2013,(5):104-105
文物部门曾在西安市长安区西周丰镐遗址马王镇新旺村分别征集到两批青铜器,一批为环带纹鼎,大中小3件,器型与纹饰相同,仅仅是大小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41.6厘米,口径36.5厘米,腹径36厘米(图1)。鼎为方圆口,方折唇,立耳,腹微鼓,蹄形足。腹上部有6道扉棱,间饰窃曲纹,下部饰环带纹,又称波曲纹;足部饰以扉棱与饕餮纹。腹内侧有族徽(图2)。  相似文献   

7.
名家赏玉     
西周鹰首兽身兽长8.4厘米高5厘米黄玉,一物双意,史前文化的一个特征。西周雕琢风格,东周时期出现同类型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8.
凤柱斝商代晚期酒器,高41.9厘米,宽22.5厘米,重3.69千克。该器敞口,颈部较高,底部微圜,三棱锥形足。颈部及器身饰兽面纹,并分布有五道短棱脊,兽首形鋬。沿上有高耸的两个长方形立柱,柱端各置一个立体的凤鸟。鸟头上有绽开的羽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0,(6)
正侯母壶是1977年3月至1978年10月曲阜鲁国故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件西周青铜重器(图1)。该器略呈卵形,平口直领,圈足,两侧有四系,上两系作兽首衔环形,壶身纹饰分四区,最上饰夔纹,次为三角纹,再次象鼻纹,下饰三角纹,圈足饰垂鳞纹,盖作蟠龙形,盖沿两侧各一系,盖沿和壶领有对铭,各一圈十五字:"侯母乍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该器通高39厘米,口径10.2厘米,腹径27厘米,足径19.3厘米,口壁厚0.5厘米,重6.8千克。  相似文献   

10.
战国云雷纹兽首铜鼎,1978年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该器口呈椭圆形,方沿平折、曲口、束颈、垂腹、圜底,口沿上有对称附耳,底有三蹄足。在双耳之间的前沿上,有一兽首昂首耸立,高出器表,与兽首对面的口沿外,有狭条状兽尾与之对应。其兽首双耳高耸,双目圆睁,就连嘴唇胡须,也刻画细微、生动逼真,活像一只憨态可掬的野兔,着实令人喜爱。耳饰三角形云雷纹,吻饰  相似文献   

11.
闲人 《收藏》2007,(7):116-116
笔者在德国探亲时,在小女的德国朋友家中有幸见到一对仿周代青铜器兽耳珐琅彩铜胎漆壶。通高28.6厘米,口部为11×9.5厘米的圆角长方形,颈部长约8厘米,有一对兽形耳;腹部为球形,最大直径为18厘米;圈足,直径为11.7厘米(图1)。这对器物通身为朱红色,颈部和腹部刻饰同样的云雷纹、饕餮纹和夔龙纹。  相似文献   

12.
兽叔盨赏析     
《收藏界》2007,(10)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铜盨。该铜盨制作精美,出土时色泽光亮,通体基本无锈,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中少见的精品。这件盨器身椭方形,弇口,垂腹,兽首耳有螺角。盖可卸置,盖上有两组不相连接的翼形钮。矩形圈足外侈,前后两侧有壶(kun)门形缺口,沿部饰带状重环纹,由中线分左右。器身及盖中部饰瓦纹,盖顶饰夔龙纹,其中心兽目突起,  相似文献   

13.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2,(7):127
草叶纹铜镜直径13.3厘米。兽形钮外"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一周。方框形凹槽外为主纹饰区:上下左右对称饰圆座乳丁,其间饰草叶纹。内向十六连弧镜缘。锈色自然,纹饰古拙、精美。时代为西汉。  相似文献   

14.
朱光来 《收藏》2009,(4):101-101
笔者藏有一面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其工艺精湛、纹饰精美,愿与与同好共赏。镜直径11.4厘米,厚1.2厘米(如图)。圆形,伏兽钮,镜分内外两区,内区用细小密集的乳钉纹作围,内饰葡萄和叶藤蔓,伏兽钮四周装饰雀鸟和形状各异的海兽。  相似文献   

15.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周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人名)所作的祭器——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腹内底部铸有“斌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相似文献   

16.
上两千年历史的鱼画,还有春秋、战国、秦、汉的若干遗物。西周以后,春秋时期的鱼画,基本上沿用旧制,例如现存山东博物馆的青铜礼器鱼龙纹盘,它在山东肥城孙楼乡小王庄出土。此盘的高圈足饰窃曲纹,盘的平底饰龙纹和游鱼一周。战国、秦、汉属于封建社会初期,总的看来,  相似文献   

17.
张懋镕 《收藏》2011,(5):92-94
商代羊首刀 商代羊首刀,全长35厘米,刀柄长12.5厘米,刀身长22.5厘米,护手3.5厘米。重250克(图1)。刀身窄长,刀背宽厚,凸背,直刃,尖锋,有下阑。刀柄横剖面略呈椭圆形,前窄后宽,犹如羊的长颈。刀柄中线凸起,两侧饰细密的斜行短道纹,  相似文献   

18.
刘岩 《收藏》2009,(4):153-154
3月2日,圆明园鼠首、兔首的最后竞拍者蔡铭超发表“不付款”声明,表示将不会为拍得的兽首埋单,至此,兽首遭遇事实上的“流拍”,历时4个多月的“佳士得兽首拍卖”事件告一段落。放下对于蔡铭超的评价,如果仅从结果来看,鼠首、兔首的拍卖可谓要卖的没卖出去,想拿的也没有拿回来,那么,这场兽首事件究竟有没有真正的“赢家”呢?  相似文献   

19.
梁艳亭 《收藏》2009,(1):68-68
此大罐口径23.6厘米,高37.7厘米,底径15.3厘米。造型浑厚、硕大。白地黑花龙凤纹间花卉纹,图案以线条纹相隔,颈部饰线条纹两圈,其下是花卉纹间方格纹一周;腹部为主体纹饰,对称开光内画一龙一凤,龙凤之间对称为花卉纹;最下层为波浪纹。  相似文献   

20.
邢宏玉 《收藏》2008,(11):95-95
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罕见的宋代绿釉相扑俑,该俑为手塑,陶胎,低温绿釉。俑被设置在长3.6厘米、宽2.7厘米的长方台座上,通高6.4厘米。二俑皆裸体,赤脚,头系发髻,身束腰带,绷护裆带,弓步俯身。居上者上体饰有阴线圈,昂首张口,皱眉瞠目,右手扒对方臀部,左手抱腰,力决胜负。居下者亦不甘示弱,面部向内,双手紧扒对方左右股,作竭力奋争状。俑身饰阴线圈似象征大汗淋漓,汗珠如豆,更增添了二者相持不下,难解难分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