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出版界以盛大的“八五中文图书展览”告别了1984年。有人认为,1984年是香港出版业的丰收年,它标志着,经过三十多年的辛苦耕耘,香港已由“文化沙漠”变成为“文化绿洲”了。出版新书一千种香港出版业的发展,是逐步向前的。三十多年前,香港几乎没有出版机构。随着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到1984年,香港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二百六十六家,共出版了新书一千一百种。香港1984年出版的图书与1983年相比,情况如下: 种类 84年占% 83年占%  相似文献   

2.
西部出版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定专业格局和生产规模,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西部出版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出版业来说机遇难得,要改变办社机制,更新管理模式,调整发展思路,不失时机地发展、繁荣西部出版业,为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出版业的贡献。截至1999年,西部地区的9省(区)1市共有出版社72家,包括以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图书的出版社。根据表1可知,1999年西部地区9省(区)1市的72家出版社共出版新版图书9441种,重版重印图书7847种,总印数108,414万册(张 )。根据表2可知,1999年西部地区9省(区)1市的16家出版社共出  相似文献   

3.
2005年初,国家号召出版业“走出去”,以加强中国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影响力。人民卫生出版社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中医国际出版计划的调研,并开始制定以“中医药国际出版为契机,带动西医图书的国际出版,建设国际化强社”的战略计划。经过2年的实践,人卫社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对外出版的经验,已经出版150种以英文版为主,兼顾法文版、  相似文献   

4.
山东处于黄河下游、泰山脚下、渤海之滨;山东是孔子、孟子、孙子、墨子等先秦诸子的家乡;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山东有着丰富的出版资源,山东出版人有着丰富的出版智慧。借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在山东举办之际。了解一下山东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认识一下热情、豪爽、好客的山东出版人的创意,这对整个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不无裨益。为此,笔者拜访了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兆成。  相似文献   

5.
孙玮志 《出版科学》2007,15(1):56-58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形式,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者针对图书出版业的基本状况,围绕着文化营销的概念、图书出版业为什么要开展文化营销、图书出版企业如何开展文化营销三个问题,探讨了图书出版业的文化营销.  相似文献   

6.
出版要闻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鼓励原创出版,推进“走出去”战略,新闻出版总署决定组织全国图书出版单位出版一批“三个一百”原创图书,作为新闻出版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三个一百”原创图书把原创性放在首位,所收图书均为国内作者编著、国内出版社出版、确属精品力作的图书,大致分为3类,每类100种,包括:人文社科类原创图书100种,自然科技类原创图书100种以及文艺与少儿类原创图书100种。本次推荐的“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原则上是在2005年6月~2007年6月之间出版或即将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实施和中国代表团在第57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出版“走出去”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出版业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世界出版舞台。世界正在认识中国,中国的出版业也正在加速走向世界。但是也应当看到,同世界上出版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规模还不够大,品种还不够多,效益还不够明显,出版贸易逆差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这同年出书近22万种(其中新书13万种)、市场可供图书40多万种的出版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一、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出版“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港澳台之窗     
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祖泽最近在该会成立三周年的庆贺会上说,香港出版总会成立三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出版业的发展,在过去一年总会先后主办和参与了多项文化活动,包括“亚洲出版研讨会”和“世界华文出版研讨会”,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台湾图书出版业协会联合主持首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这些活动都有助于香港出版业与其他地区加强沟通和联系,从而推动香港出版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蒙之 《编辑之友》2012,(7):123-125
“自出版”作为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图书出版业态,在过去几年改变了美国传统出版业垄断已久的产业版图,催生了“碎片化”出版,也造就了美国图书业的繁荣.美国“自出版”图书数量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版的图书数量,成就了若干畅销书神话,在全球出版业数字转型的背景下,可能是出版变革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重庆出版业以实施重大图书出版工程为切入点,以继续实施“图书出版精品发展战略”为着力点,更新出版观念,调整出版思路,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地挖掘地方资源,基本形式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突出的出版格局。三家图书出版单位其申报年度选题658种,整体上呈现七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湾出版业呈现着一种艰困中稍有起色的状况.总的出书量有所上升。出版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图书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图书出版面有了新的开拓。如咨询类、农艺类、旅游类、桥牌类、球类和茶艺类等专门出版社和图书,比往年有较多的发展。它们在台湾的出版业巾,形成了不容忽视的独占一方的局面。台湾目前的出版技术,基本上仍然依靠人工机械为主,但是也开始从海外引进了“电脑编书技术”。比如光复书局和百科文化书社两家采用“电脑排版打字”新技术,一天可打一万至两万字。  相似文献   

12.
巡视江西出版业近几年的发展面貌,抓骨干工程的建设,抓重点图书的出版,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出版社的同志们认为,这是一个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一个出版社有无力量的重要标志。出版有一定份量、一定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出版物,不仅是出版社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且还可衡量一个出版社图书出版的质量和出版水平。江西各出版社在贯彻“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地方出版社的出版方针中,努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料,同时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出版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明确以及出版工作阶段转移的逐步实施,图书出版业面向市场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选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出版资源,作为出版业的“源头活水”,它关系到出版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出版业的繁荣与昌盛,关系到国家文化、科技、教育乃至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倾向,因此绝不能马虎从事,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4.
范菁丹  杨菊 《新闻世界》2009,(11):129-130
市场经济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图书出版出现了一种跟风热,娱乐化,媚俗化现象,部分出版单位经营的“去文化”。喧嚣之后,我国的出版业何去何从,弄清这个问题,将有利于我国的出版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慷 《编辑之友》1997,(6):6-10
一年出10万种图书,为什么还摆不满一些基层书店的书架?有举世无双的全国大一统图书发行网络,为什么还是有人呼吁出书难、买书难?“阶段性转移”已经提出了几年,为什么出版体制改革却难见大的进展?从1985年就开始把出版业推向了市场,为什么图书总印数却10年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16.
澳门图书出版业市场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图书出版产业面临发展危机,需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本文通过对澳门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现状与核心优势分析,为澳门图书出版业提供发展建议.研究发现,澳门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利用国际化的城市文化资源,能够提升澳门的出版业竞争力.澳门出版业需要调整出版产业结构,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变,依托国家文化输出的新战略,将出版业定位于文化生产、文化服务与文化贸易的发展方向,在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教育图书出版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报刊之友》2013,(9):127-127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3年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中国出版业发展与出版人的文化使命”专题研讨会近日在河北秦皇岛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单位负责人分析了当前出版业面临的形势,认为虽然2013年我国出版图书达41万多种,已进入从规模数量扩张到质量效益提高的关键转型期,但一些出版企业却存在“GDP崇拜”现象,单纯将经济效益和利润牟取视为首要目标,忽略甚至放弃文化理想,导致出版出现低俗化、浅薄化和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湘书为什么这么香?──新时期湘版图书特色论苏仁进,杨春丽植根于湖湘文化丰厚土壤的湖南出版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和党的十四大以来,呈现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繁荣景象。“八五”以来出版的8000余种图书中,有20%荣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有39种...  相似文献   

19.
数据     
《新闻实践》2011,(4):78-78
136万种 在中央外宣办2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表示,“十一五”时期,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大发展的时期,全国累计生产图书136万种,是“十五”时期的两倍。到2010年,中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  相似文献   

20.
精神与精品     
出版物是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精品图书是文化积累、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力。新中国的出版史就是中国出版人不懈追求精品,努力打造精品,奋力开发精品的壮伟历程。人民呼唤出版事业的繁荣兴旺,祖国期盼出版业的蓬勃发展,都是以出版业科学健康地发展为标识,以精品优秀图书大发展大繁荣为标识。出版是内容产业,精品是出版事业的立身之本。虽然现在全国每年有30多万种图书,但有社会影响力,受到人们关注的有多少,为群众认识的图书又有多少?没有精品力作,出版再多的低水平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