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9月2日下午,两岸三地出版协会负责人在京举行会谈,就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进行出版联谊活动进行磋商。参加会谈的有宋木文、许力以、武奎煜、陈万雄等负责人。 与会三地出版业同仁均表示,近几年来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出版的交流和合作进展很快,成就卓著,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两岸三地的互补优势,开拓华文图书市场,以推动华文出版业的发展。 三地出版同仁在洽谈中,一致认为,今后可以“华文出版业联谊会议”的形式,更为有成效地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上,香港出版界资深人士就华文出版迈向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祖泽说,华文出版业如何迈向21世纪应有充分的准备。高科技令现代出版业对自己提出  相似文献   

3.
背景资料 两岸三地合作出版洽谈会:12年前,1989年2日,在有关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经中国版协合作出版促进会及会长许力以先生的积极奔走和筹备,第一届合作出版洽谈会在深圳举办,由此开启了两岸三地出版合作与交流的新时代。至今年8月的西安洽谈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对打开和深化两岸三地合作出版局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华文出版联谊会议:1994年9月,祖国大陆、台湾、香港出版界同仁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一致同意以“华文出版联谊会议”的形式,每年一次轮流在三地召开。联谊会议的宗旨是“加强华文图书出版业的交流和合作,努力开拓华文图书市场,增进两岸三地及世界各地华文出版团体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第一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于1995年5月在香港召开,主题为“保护版权,加强交流”。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7月21日,两岸四地华文出版名流云集香港,亚洲出版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该研讨会由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出版总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和澳门出版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率团出席,大陆、台  相似文献   

5.
沈建林 《出版参考》2006,(8S):27-27
7月21日,两岸四地华文出版名流云集香港,亚洲出版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该研讨会由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出版总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和澳门出版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率团出席,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代表100多人了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6.
据香港报刊报道,香港出版界即将成立“香港出版总会”。最近香港出版总会的政府及对外事务委员会召集人吴润林对记者说,香港出版总会已经向社团注册处登记,预计1—2个星期内便可完成整个法律上的程序。在现时全港所有出版、发行及零售的出版商会中,除了“报业工会”及Society of Hong Kong Publisher(香港出版商协会)之外,另外七个商会都已加入香港出版总会。吴润林说,目前香港的出版商会都各有不同功能和利益,例如发行、零售、教科书等等,香港出版总会的成立,便能让出版事业有关人士有统一渠道反映意见。3月21日,香港出版总会举行“版权法之集体行使权利研讨会”,商  相似文献   

7.
安琪 《出版参考》2010,(15):36-36
本刊讯 7月22日,第十五届两岸四地华文出版年会在香港书展上举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香港出版总会会长陈万雄、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恩泉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华文出版界人士围绕“数字出版的发展与合作”主题,热烈地进行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陈万雄 《出版参考》2007,(7X):34-34
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出版世界里变化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是,整个华文出版的跨地域整合以及与世界接轨。其次则是新科技对整个传统出版业推动。可以说香港商务印书馆一直是中文图书出版业应用新科技推动图书和出版业变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9.
台湾著名出版人城邦集团董事长詹宏志在香港书展的亚洲出版研讨会上,以“积木与建筑”为题发表了有关出版企业整合的经验,他认为,中国加入WTO后,不但经济会有高速的发展,对出版业以至整个中文出版界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业内的重组与收购整合活动将会越来越多。而现时华文出版业也正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出版世界里变化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是,整个华文出版的跨地域整合以及与世界接轨.其次则是新科技对整个传统出版业推动.可以说香港商务印书馆一直是中文图书出版业应用新科技推动图书和出版业变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版和出版科研工作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从1983年版协首次召开全国性出版理论研讨会以后,有组织的出版理论研讨活动已经开展15年了。十多年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及中国编辑学会在各地新闻出版局、各地版协的支持下,分别召开了多次出版研讨会,组织和推动广大出版工作者、出版研究工作者、出版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出版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围绕出版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调研活动,默默无闻地为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有力地推动了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港澳台之窗     
2000年两岸跨世纪出版文化交流活动在台北举行 “2000年两岸跨世纪出版文化交流活动”于去年12月18日至26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它由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主办,内地有85位代表,由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陈为江带队,香港有7位代表,由出版总会副会长沈本瑛负责。 本次系列活动包括第五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2000年大陆图书展览、两岸出版文化交流回顾展、两岸出版交流座谈会、台湾出版品展览等。本届两岸出版联谊会议,两岸三地出版人就“新科  相似文献   

13.
“出版之门”网站是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辖下三联书店(香港)于2001年7月创办的出版专业信息网站,每天报道世界各地出版新闻,每周发放主要华文地区畅销书榜,并出版一份(《新闻速递》电子日报。该网站提供查阅的信息丰富全面,更新及时.是中文出版从业者了解华文出版业的一扇窗口。“出版之门”网站定位于“面向全世界的中文出版专业网站”,具有显著的品牌效应及丰富的资源储备,对于开阔中文出版者的视野,实施中文出版“走出去”战略,提高中文出版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月11日,第一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新闻发布会暨科普出版与创作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举行。 首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的评选范围,为祖国大陆、台湾、香港与海外华文世界用中文出版的自然科学普及著  相似文献   

15.
业界动向     
香港“出版之门”创建图书专门店“出版之门”网站是香港三联书店于2001年7月创建的出版专业资讯网站,经过五年的发展,该网站已成为华文出版界重要的资讯平台之一,也是两岸三地同类网站在网络泡沫之后少数的生存者。近年,香港经济面临转型,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三联书店因应时势,2005年底从网站走向实体,以前几年的经验作基础,扩充业务,成立“出版之门有限公司”,力图为出版界以至其它创意产业提供专业服务。公司的一个具体项目就是在“出版之门”长期主持三联展览厅以及主办读书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展览厅功能,2006年3月开设“…  相似文献   

16.
2008年7月8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现代出版研究所、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南华大学出版与文化事业管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华文出版与软实力建设”,海峡两岸的编辑出版学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就华文出版软实力的发展现状、提升出版软实力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数字化冲击、出版原创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香港出版界以盛大的“八五中文图书展览”告别了1984年。有人认为,1984年是香港出版业的丰收年,它标志着,经过三十多年的辛苦耕耘,香港已由“文化沙漠”变成为“文化绿洲”了。出版新书一千种香港出版业的发展,是逐步向前的。三十多年前,香港几乎没有出版机构。随着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到1984年,香港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二百六十六家,共出版了新书一千一百种。香港1984年出版的图书与1983年相比,情况如下: 种类 84年占% 83年占%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祖国已一年多,我国内地及香港、台湾的出版交流也已进入第十年。此时,我们再次探讨华文出版事业,意义就更加非常。早在几年前,我国一些有远见的出版家,就已在不同场合就华文出版问题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观点。我很关心华文出版业的现状与未来,这里仅...  相似文献   

19.
对于目前新加坡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华文书较少的境况,新加坡总理公署曾士生呼吁出版商多出版适合本地青少年阅读的华文图书,并希望出版商可以自觉地开展这一工作,主动占领先机。他指出,因为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社会,政府推动华文出版业,就得同时推动马来、印度出版业才会公平。大家也不能单靠教育部出版的辅助渎物,因为孩子们是叛逆的,辅助读物对他们来说与学校课本没什么区别。因此出版业应该出版他们有兴趣的华文图书,让他们自动自发地去阅读华文图书。 但其中的尴尬与困难是如何解决新加坡华文出版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香港出版总会、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共同组织召开的第一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5月15~17日在香港举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宋木文、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会长许力以、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祖泽、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