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哲学教育“无用论”和“取消论”源于对工具主义和效率主义逻辑的崇拜,是对哲学及哲学教育的“本性”的误解.哲学的本性是“爱智慧”和“爱自由”,哲学教育也因此具有它的“哲学性”.哲学教育必定是自由的、开放的和创造的,任何好的课堂哲学教学都必须将哲学教育的哲学性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语境中,智慧有不同的解读。在哲学语境中,哲学首先是作为一种智慧而出现的,哲学就是"爱智慧",转识成智使智慧成为可能。在教育学语境中,教育需要智慧的滋养,教育对智慧品质的追求,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之根本使命的要求,是教育之为教育的要求;智慧也需要教育的开发与挖掘,智慧的生成和发展依靠教育,智慧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智慧具有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一、“爱智”的哲学本性和新的教育理念透视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哲学作为一种学问,它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类面对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世界,用思维的逻辑来展现自然、历史、人生、意识的丰富内涵、本质与规律,从而提供并决定人们的世界图景、生存根据、思维方式、活动尺度、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古希腊哲学家称哲学为“最高智慧”,从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不等于“智慧”和“有智慧”,也不等于“有知识”。然而由于智慧自身自我否定的特性使得哲学在后来的发展中由“爱智慧”滑落为“追求知识”。哲学的这种滑落既有其理论上的逻辑必然.又有其现实原因。欲拯救哲学于“追求知识”的危地,恢复其“爱智”本意,必须转变当下哲学视角,把其从日常性的具体问题和专门性领域的科学问题中“凸现”出来,重点审视事关人生和存在的总体性、根本性的问题,同时要“永葆惊异感”和“善于反思”。  相似文献   

5.
哲学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涵养智慧和德性。而现代哲学教育中,这方面恰恰有失缺的存在,哲学教学根本旨趣的复归势在必行。哲学教育有化知为智,化智为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丰富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6.
忽视情感教育和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培养,是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的根本缺陷。哲学的本性和特点更容易使人们陷入一种误区,即认为哲学只需做到“晓之以理”,无法也无需做到“动之发情”,文章从分析教育活动的一般功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及哲学的本性与特点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哲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为在哲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动之以情”提供某些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爱智"是一般哲学的共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的是一种实践智慧。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违背本性的问题,以致学生难以习得真谛、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按其本性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元素,要立场分明、比照清晰、论证严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要以哲学的方式关注现实,用思想把握时代,用哲学培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遭冷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讲出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只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把哲学的“爱智”本性讲出来,把“论坛哲学”的最新成果引入“讲坛”,通过哲学史讲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性和兼容性,回应时代的诘难和挑战,讲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能成为大学生倍受欢迎的一门课。  相似文献   

9.
高校哲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本性是"爱智",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它对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哲学的功能、哲学教学内容、哲学教法、哲学考试四个方面对哲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哲学通论》的应运而生,承载着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史使命,即,它在摒弃传统形而上学“占有智”幻想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坚守了一种作为后形而上学“爱智”追求的前提批判哲学。其中,“爱智”中的“智慧”并非传统形而上学所占有的、阉割掉内在否定性的绝对真理,而是隐匿在思想之中的使思想得以构成其自身的前提或根据。所以,“爱智”就是在实践基础之上对思想的内在前提或根据追求不已的“思想的前提批判”。同时,最重要的是,作为以思想的前提批判为“爱智”原则的《哲学通论》,很好地实现了由其纯粹“学术”转向人民“学养”和“现代教养”。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把哲学视为“智慧之学”,即把“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可人所创造的艺术、伦理、科学不也是智慧的体现吗?实质上,哲学的本质是一种“爱智之忱”,是对待人生与智慧的态度,即对人生与智慧的真挚、强烈、忘我之爱。从这个角度切入,中学哲学教育的关键点不仅把哲学当作知识传授,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思维方式,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哲学对于当代青年成长的价值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世界并不太平,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最初出自希腊文,原意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也有“聪明”、“智慧”等意思。这就说明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但是这里所说的聪明智慧,不是指玩小聪明,耍小手腕,搞小动作那一套东西,而是指通晓世界的大道理。哲学一词的词源,  相似文献   

13.
张亚玲 《甘肃教育》2011,(12):62-62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两种素质:爱与智。爱即爱心,智即智慧。爱指教育干预中的关怀性,智指教育干预中的策略性,爱和智统一于教育性的干预中。也就是说。一个能将爱与智慧同时融进教育的人。才是真正的教育者。而在教育现实中层出不穷的病理往往是爱和智的缺失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教育哲学是热爱教育智慧之学教育哲学作为应用哲学或实践哲学,具有追随哲学、继承并弘扬哲学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此为教育哲学之根本,亦是教育哲学演绎之根本前提。故曰,教育哲学是热爱智慧之学。何为教育智慧?难以用知性定义确切表达,因“智慧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广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精神的头脑、机智的反应、敏锐的行动、幽默的语言……”而哲学智慧非一般智慧,非“龙鳞凤尾”的组合物,而是把人生作为宇宙运动的一个质点的某种赋形思维,而是在如此无垠而又辉煌的大背景下寻觅自身理想的运动轨迹的总体坐…  相似文献   

15.
哲学     
正专业解读在我国古籍中,"哲"作聪明、贤明、智慧释;"学"当学问解,没有"哲学"一词。"哲学"一词是近代从日本流传过来的。古希腊人最早使用"哲学"名词,由两个字组成——"爱"和"智",合起来即是"爱智"。这就是"哲学"的原始意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6.
王文静 《上海教育》2001,(19):32-33
2001年6月4日,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举行了“聪明学习,学习聪明——小学生探索性学习”研讨活动,同时向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展示了5节独具特色的公开课。笔有幸观摩了张老师的小学五年级哲学活动课《过程和结果的争执》,从中领略了“六一”人所独有的风采。“哲学就是爱智慧”似乎是大学生才明白的道理,而在小学开哲学课,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与创新,六一小学“爱智慧”的教师们敢于选择儿童哲学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使“六一”的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充满智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哲学与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其主旨可概括为两句话:哲学是思想的事情,而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 为什么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哲学?它的含义包括在什么是哲学当中.哲学,西方人叫做philosophy,即爱智慧.智慧与一般所谓知识或学问不同,如《基度山恩仇记》中法利亚长老所说,“博学不等于智慧”.中国的哲学家也很早把握了这种差别.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被区别开来.学就是知识或学问,思就是智慧或思想.这两者相当不同,但可以彼此补益.因此,我们把哲学叫做“智慧之学”或“思想之事”.  相似文献   

18.
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及其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哲学是热爱教育智慧的 ,它的具体样态是 :惊异、怀疑 ,感受、体悟 ,博览、沉思 ,说出、倾听 ,激情、执着。然而 ,爱与智慧的危机已成为当代教育的症结 ,“爱智慧”、“复兴智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动之一”,是哲学和教育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知识与智慧属于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知识告诉人们对象"是什么"、"怎么样";智慧能够把人引向好的生活。智慧来自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现代大学以培养人为目标,它的使命中必然包含着"转识成智"的内容。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哲学教育在"转识成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学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哲学教育,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生哲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学问,是我们获得智慧的重要渠道,是对人进行塑造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哲学素质的教育在我们的高校教学中并没z有得到应有的、事实上的重视;对于哲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为此,笔者从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这种现状的担忧出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就哲学素质教育谈一些想法。一、哲学素质与哲学素质教育1.哲学素质的基本特征所谓哲学素质,就是在学习哲学理论、自觉反思、实践探索等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内化在思想和行为中的具有普遍的基础地位和指引价值的生活理想和认知方法。哲学素质区别于哲学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