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已大面积使用。这是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受到数学界的广泛关注。新教材的实验和推广,可促使中学数学摆脱“难、繁、偏、旧”的误区,进一步探索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然而在新教材实验与使用中,不少教师又陷入了新的误区,这须引起我们数学同行的警惕。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已是数学教育领域的基本共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成为目前国际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正是在这种数学活动论的理念下,出现了诸如“在做数学中学数学”,“教会学生实现数学化过程”等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过程教学”理论。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目标要求、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由此可看出对过程教学的重视。但由于对过程教学的实质缺少进一步的阐释和理解.从而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3.
发展数学思维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能力,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针对中学数学思维教学的实际,本文仅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说明了新教材对数学应用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能力。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说明了新教材对数学应用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面对新教材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利用新教材的易接受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可让学生亲自作调查、做实验、作策划,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开辟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如:教“数轴”这节,可在游戏中学数学.教师准备一根绳…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已是数学教育领域的基本共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成为目前国际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正是在这种数学活动论的理念下,出现了诸如“在做数学中学数学”,“教会学生实现数学化过程”等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过程教学”理论。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目标要求、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由此可看出对过程教学的重视。但由于对过程教学的实质缺少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刘海波 《新疆教育》2012,(17):30-30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教师来说,尝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了一种必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软件的广泛使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成为可能,它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切身的学习体验,得到探索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成为了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和实践的一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注重“智能目标”,主张把发展智能放在首位,这是发展教学思想的核心。教师在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时如何把握这一点?请看——  相似文献   

13.
教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学生在数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令人刮目相看.课改给中学数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推开了一扇多彩的窗户.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贴近生活,更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我感觉到,这套教材可以让学生“触摸”到数学.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但目前新教材刚从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在尚未使用新教材的年级,应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理念呢?本人对此作了一些初步尝试。一、教学取材的生活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  相似文献   

15.
关于美国“发展数学课程”的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正在实施新课程实验,并且从2004年秋季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已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新课程能否实施好,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教师应如何使用新教材呢?“发展数学课程”(以下简称“发展课程”)是美国《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章(《中学数学教学》是美国马里兰州马里兰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许多中学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如何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实现这一目标却并非易事。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较强的中高考压力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学生的创造思维,面对既要成绩又要素质的双重要求,汲取传统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的优点,融合现代教学法中的长处,采用“启发探究”式学法进行数学教学不失为一条两全其美的良策。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需求,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高中数学新教材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准确把握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从总体上看,新教材是一套利于教师教学,便于学生阅读的好教材。在使用新教材时,一定要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控制好教学目的和难度。1.注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可以发现,新教材在“承上启下,注重基础”方面颇有特色。例如:在高一第一章中讲“集合与简易逻辑”时,所用的例子大多数是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内容。不等式的内容,既是初中所学内容的继续,也是后面学习函数内容的预备知识,教材体系安排符合认识规律。而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方法、基本数学…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使计算机的“算法”内容已经进入中学数学教材,算法设计的优劣需要上机检验,算法设计的改进需要调试修正,这就直接为“数学实验”在中学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笔者认为:“数学实验”为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前景和新的研究领域,这对启发学生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对基础教学来说,是一种开创的尝试,是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和数学教学的革新实验。  相似文献   

20.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中提到,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体现的意境,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人教版新教材2-2、1-2中都设置了"推理与证明"这一章,在《断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