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学习的本质是对世界自然现象及人文现象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推理过程.在大力倡导新教育的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地理学科学习的最重要方式.地理探究式学习遵循的基本步骤是提出地理问题收集相关资料探究展示交流分析讨论验证解决地理问题.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的引领作用都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是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需要教师提供某种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情境材料的选择需要注意按照规范进行整理,既具有可信度,又要考虑其典型性、代表性及特殊性,原则上不给无用信息.问题情境一要创设“活”;二要创设“妙”;三要创设“自然”,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调查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好问题.  相似文献   

2.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是新课程在地理教学上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质疑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的热情,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思考与想象,提出富有创造性的答案。教师只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一、关于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是新课程在地理教学上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质疑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的热情,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思考与想象,提出富有创造性的答案。教师只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一、关于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什坦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的出现,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很高,乌鲁木齐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为什么这两地都会有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如何解释这一切?这个“问题情境”所反映的地理事实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不一致,这就会在学生内心产生冲突,从而激起探究的愿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精心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知冲突,激...  相似文献   

4.
好奇、爱提问是人类的天性,而现在我们的课堂却鲜有学生提问的。正如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坦言:“不愿意提问题,是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地理新课标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问题探究”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依照具体情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尝试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也就是通过教师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引领指导,使学生建构认知结构并运用所建认知结构,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以提高其学习、探究、创新与实践能力,这是一种具有创新与实践意义的地理教学体系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是新课程在地理教学上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质疑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的热情,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思考与想象,提出富有创造性的答案.教师只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  相似文献   

7.
黄希锐 《天津教育》2023,(20):56-58
<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促使学生在做中学,获得并积累学习经验,关心并乐于探究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使学生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那么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而“抛锚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个真实、完整的情境中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合作、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不仅明确强调要重视问题式教学,还提出要让学生在一个贯穿的情境中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文章以“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一节为例,研究如何把情境与问题式教学有机结合,构建“一境到底”的问题式教学,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思维提升。  相似文献   

9.
王文斌 《山东教育》2006,(10):46-46
所谓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地理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提出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景下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求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的行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可见,”问题情境”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方面构建,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成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没有效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效率.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正是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才能积极思维,从而产生探究欲望.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并非一开始就能发现并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探究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尝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对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一、创设“问题情境”与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1.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小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我探究的情境,不断改善教学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  相似文献   

12.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鼓励积极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点燃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活动中去,在探索中体验到地  相似文献   

13.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不是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告知学生,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问题情境。一、做好课前准备,孕伏“探究”的契机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是引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并为学生的探究明确方向。在探究学习开展之…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体现。为此,有效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无疑是我们应着力研究的课题。本文试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作简要阐述。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爱因斯坦曾说,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能否发现、提出对学生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探究价值高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至关重…  相似文献   

15.
张毓梅 《考试周刊》2012,(66):65-66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利用探究性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究: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变式与推广,创设探究情境:开放性题型的探究;创设题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创新发现:利用“数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学生主动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因此,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无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源泉。  相似文献   

17.
《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物理教师们对“科学探究”都非常重视。但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探究”往往是虎头蛇尾。究其原因,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握好“度”,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保持持续的探究热情,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可见,要搞好课题研究必须要增强课题的吸引力。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表现和演示与物理概念、原理相对应的现象,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联想,催生学生的灵…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地理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提出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景下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求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的行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可见,“问题情境”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方面构建,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成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加深概念理解案例1:水陆受热散热的差异与季风气候1玻璃槽2水槽3温度计4灯泡5卫生香6橡皮塞…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生探究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与教师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究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一、创设情境,提供探究的条件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设疑,营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问题、分…  相似文献   

20.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与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已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收集信息资料和深思酝酿,提出设想,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