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什么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  相似文献   

2.
一、学校文化是什么? 要思考学校文化是什么,也许我们还是要首先思考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什么呢?历史上很多人从不同立场、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做过阐述和定义.我这里推荐龙应台的《文化是什么?》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龙应台生动而深刻地呈现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 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 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紧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接过卖菜小贩找来的零钱?  相似文献   

5.
今天人们为一本书所引导,不断追寻过往行为中的细节时,应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为什么追求细节?细节代表了什么?细节背后支撑的是什么?细节在盲生心灵成长与人格塑造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是"文化"?台湾女作家龙应台认为:"文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是的,当"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挡住了道路,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  相似文献   

6.
文化视野     
“文化”肯定是个好词。不信,你左右、上下看看,肯定都会发现“文化”的踪迹:校园有校园文化,都市叫都市文化,建筑称之为建筑文化,连服饰,广告.所食、茶、酒,统统都可冠以“文化”……要贬低一个人,只说他是“没文化”就够了;要抬举一个人,就夸他是“真正的文化人”。“文化”是仆么?一切事物,只要与文化联姻,就让人刮目相看,一切东西,贴上“文化”的标签,就仿佛增了身价。文化是什么?据说,关于“文化”的定义,世界上有127种之多。文化到底是什么?是塑造人心智的力量,是个人在一生中为获得教养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个体之外,而又对个体施加着强制力量的东西,是使人摆脱粗俗、平庸,提高品味的魔力。从文化的视野看世界,我们就看到什么?  相似文献   

7.
抬起头来,心里还有些不踏实,说真的,我还不敢说已经完全领会了什么叫“文化人格的二重性”,只能粗浅的谈谈读书所得,也许只是皮毛,也许皮毛也不到。古往今来,提起苏东坡,总能在人们心中荡起阵阵涟漪,产生一种巨大的文化共鸣。为什么他的文章能流传千古呢?为什么千古以来多少小人对他的诬蔑、诽谤都不能掩盖他的光辉,反而因为这些黑斑反衬出他的光辉?原因只有一个:苏东坡无论文品还是人品都太耀眼了。他的才气太逼人了。正如苏辙一针见血地指出:“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就在那妒忌心理的怂恿下,从一个人,几个人到一群人,一大帮人“群起而攻之”,形成了一股强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在值岗时发现有一个大哥哥踩草坪了,我跑上去好声好气地对他说:“你踩草坪,要扣分了。”可大哥哥不以为然,把我的话当耳边风。我跟着他来到操场上,想把他的名字记下来,他还是不理不睬。我终于按捺不住了,说:“你是几班的?叫什么名字?”他还是不搭话。忽然,一个同学和他打招呼。我想,他们一定认识,问他也可以呀。我走过去问:“大哥哥,那个人是几班的?”“怎么啦?怎么啦?”不知什么时候一大堆人围过来看热闹。“那个人踩草坪了!”我说。他们却都为他打抱不平起来,凶巴巴地对我说:“他踩草坪关你什么事?”“你也太爱管闲事了吧!”……我…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家认为,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语言教学体系,必须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语言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蕴藏在该语言下的社会文化的学习更加重要。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导入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呢?从日常英语着手,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大学英语(预备级)》第一册的“GoodManners”一课中谈到西方人做客时往往把食物吃得干干净净,以示很喜欢主人的手艺,而中国人往往留下一些以示酒足饭饱。这是比较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的很好的切入点。从此着手,笔者问学生中国人见面时最常用的招呼语是什么,学生纷纷说“吃了吗?”“到哪去?”等。在…  相似文献   

10.
毕淑敏 《初中生》2015,(25):32-33
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一个人虽然受过教育,但他可能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相似文献   

11.
[小引]“文化”是个好词。要贬低一个人,只要说他“没文化”就够了;要抬举一个人,就夸他是“真正的文化人”。一切事物,似乎只要与文化联姻,贴上“文化”的标签,就提高了身价。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呢?据说关于“文化”的定义,世界上有127种之多。抽象地讲,文化是塑造人心智的一种重要力量,是个人在一生中为获得教养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在个体之外,而又对个体施加着强制力量的东西,是使人摆脱粗俗与平庸、提高自身品住的魔力。  相似文献   

12.
化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逊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自卖菜小贩手中接过拽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快乐的钥匙     
一位知名作家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作家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作家问他。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  相似文献   

14.
他这个人     
我们班有一个人,他的个性还挺鲜明。今天就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上英语课时,我有事要叫他,于是我喊:“老济!”他没有答理我。我又喊他的名字,他还是不答应。嘿!今天这是怎么了?我又叫了他的外号:“小吊带!”他还是没回答。这就把我搞糊涂了。我问他的同桌:“他怎么了,我喊他他怎么没反应?”他的同桌说:“你应该叫他值周班长,你忘了?这周他当值周班长!”我半信半疑地试了试,果然,他笑眯眯地答应了一声。哇!没想到他是个小官迷啊!他是班里的体育健将。跑步、跳远、跳高……样样拿手。记得一次冬运会,接力比赛时我班落在了别班后头,幸亏他…  相似文献   

15.
葡萄人     
有一个人长得像一串葡萄,紫色的,浑身胖胖的,眼睛小小的。他生活在一个很小的村庄里,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不过村里的大人孩子都很讨厌他,说他是葡萄怪兽。他很伤心,他决定找到自己的故乡——葡萄国。 葡萄人就这样踏上了旅程。 他来到了一家农户的院子里,看见一只狐狸在那偷吃葡萄,它的肚子大得像个鼓。它还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更多的葡萄就好了。”它一抬头看见了葡萄人,把它吓了一跳。它对葡萄人说:“啊哈,原来这里还有一大串葡萄呢?可是你怎么这么大呢?” 葡萄人说:“我虽然是葡萄人,可我却不是葡萄。” 狐狸说:“那你还是葡萄。…  相似文献   

16.
技术的文化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影响现代人类生活的程度有多大?它引起了何种意义的革命?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把技术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参量,可以较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一方面,技术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作用表明:技术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一再强调技术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要把对技术的研究拓到文化空间;另一方面,技术与文化在双重领域中的“对话”组成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模式——技术世界,从而渗透、影响着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三大领域。  相似文献   

17.
文化解放     
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什么?初看起来是一个很容易答复的问题,但是仔细想一下,却有些困难。我们看到一本书,大家都可以承认它是属于文化方面的东西,但是遇着一把“石斧”的时候,我们的意见就要分歧了。有的人承认它是古代文化的遗产;有的人就不免要把它划进别的部门里面去。如果我们承认它是文化的遗产,那么一切生产工具都可以包括在文化的范围里面去了。石斧既是属于文化,那么,锄头,乃至机器都可以算为文化了。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文化?不论西方还是东方,对“文化”都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对“文化”的界定,保守的估计已有200多种。现在看来,这样多的界定似乎还不够完备,还是难以涵盖一切文化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撮其要者,主要有二。一是人们对”文化”这一概念的随意“泛化”,而且至今它作为一个相当时髦的概念,还在被随意地泛化与运用,这就搅乱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准确认识与把握。如“酒文化”、  相似文献   

19.
李老师笑眯眯地走进门,对大家说:“今天我带来了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大家猜猜看是谁的?”黄思远大声说:“是不是国家主席的?”“是十岁大钦差吗?”大伙忍不住哄堂大笑。李老师得意地继续跟我们卖关子:“这是我们宁波市一个天才少年的照片,他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我们听了都欣喜万分异口同声问:“他是谁啊?”李老师说:“还是你们自己来看吧!”说着,李老师从包里拿出一个很大的信封,取出里面的东西。“咦,怎么信封里还是信封呢?”大家都疑惑不解地说,难道李老师要跟我们玩俄罗斯套娃的游戏?接着李老师又打开了好几个信封,最后取出一个用红布…  相似文献   

20.
案例“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我一边和孩子们读着,一边习惯性地扫视着。咦,似乎有一张小脸皱着眉且没有参与朗读定睛一看,是万泽霖。他怎么了?他可是爱朗读、爱思考的孩子啊我走过去轻声问:“怎么了?”他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才找到水,它一定很想喝了,可是这句话说乌鸦一个一个地放石子,让人觉得慢吞吞的,乌鸦好像很舍不得把石子放进去,一点也看不出它很想喝。我觉得这样写不好。老师,你说呢?”“哦,你觉得怎样好?”“我想这样写‘乌鸦赶紧把小石子一个个地放进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