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续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连读变调。濉溪方言里的连读变调有非叠字两字组连读变调和重叠式连读变调及其他特殊连调,其中非叠字两字组连读变调有“不包含‘一’和‘不’的非叠字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和“包含‘一’和‘不’的非叠字两字组的连读变调”两种情况;重叠式连读变调有叠字两字组的连读调和叠字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其他特殊连调是指无规律可循的变调。  相似文献   

2.
本主要探讨甘肃靖远方言中后字非儿化韵的两字组连续变调及其规律。附带指出靖远方言的轻声有两类: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两字组变调从“重重型”和“重轻型”两方面入手分析,有四种变调类型,变调三个:211调、31调、55调。变调主要跟今音的语音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日照方言划归山东方言东区的东潍片。其四个调类的调值是:阴平214,阳平53,上声55,去声31。本文主要探讨了日照方言中两字组、三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以期表现日照市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4.
雒鹏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5):116-118
本主要讨论甘肃靖远方言中后字是儿化韵的两字组变调。先简要介绍靖远方言声韵调,然后讨论后字是儿化韵的“非叠字”和“叠字”两字组变调。靖远方言儿化韵属拼合型,儿化变调有四种类型。“非叠字组”的变调跟今音的语音环境有关,但又跟后字是非儿化韵的两字组变调不同,它们遵循着不同的变调规律。“叠字组”的变调涉及多重词法音系过程。  相似文献   

5.
韩飞 《现代语文》2010,(7):101-103
张家口方言是晋语的一个分支,属于晋语张呼片。本文选取张家口方言作为语料,采用优选论对其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该方言的连续变调制约条件的层级关系,并就其连续变调现象做出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6.
甘肃天水方言平声不分阴阳,是三声调方言。本文描写了天水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讨论了变调的规律和轻声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邓文靖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33-36,56
甘肃康乐话平声不分阴阳,是三声调方言。本文描写了康乐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讨论了变调的规律和轻声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费县(刘庄)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非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两类。非轻声两字组中除前字为上声的两字组前后字都不变调外,其他两字组普遍表现为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普遍表现为前字和后字都发生变调。  相似文献   

9.
祁县方言属于晋语的一种,连读变调较为复杂.其中,两字组连读变调一共有十一种类型,比较常用的变调共有九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连续变调现象是武汉方言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武汉方言的单字调声调和两字组连续变调规律;然后从优选论的角度,采用四个忠实性制约条件和五个标记性制约条件对武汉方言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优选论的制约条件模式可以对武汉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做出简单正确而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中古入声字,南阳方言今概读为平声,清阴浊阳泾渭分明。这应是入声字的塞音韵尾刚刚脱落时的读法,比"入派三声"还要早一些。宛西方言尤其如此,即以宛西方言为例谈谈南阳方言中古入声今读平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变调是每一种有声调语言普遍存在的音变现象,是语言里最主要的音变。北流白话属粤方言,变调主要有高升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高升变调是语法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是连读变调,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起语法作用的高升变调。该文把北流白话有普遍性的变调现象进行分类介绍,作出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变调是每一种有声调语言普遍存在的音变现象,是语言里最主要的音变.北流白话属粤方言,变调主要有高升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高升变调是语法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是连读变调,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起语法作用的高升变调.该文把北流白话有普遍性的变调现象进行分类介绍,作出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三字杂》的用韵,有一定的特色,其所体现的读音可以与今洞口方言尤其是山门话语音相印证。此外,通过分析其韵脚字,还可以考证方言本字以及订正错别字。  相似文献   

15.
指出在福建汉语方言中,只有莆仙方言有边擦清辅音声母[■],它是莆仙方言区别于其他汉语闽方言最重要的语音特征,该声母管的字数量众多。根据现有的方言调查结果,论述[■]声母是古代百越少数民族的语音特色。首次提出闽语莆仙话[■]声母与福建畲语[■]声母同源的新说。  相似文献   

16.
六朝乐府诗对后世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使全国各地方言产生了特殊的谐音造词法:隐实示虚,设难成趣,使汉语有了数量众多的有智巧艺术性的词。此尚未有人论述,本文以南京方言为例做补空白而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北方言隶属于徽语区,对其本字考证对于徽语其它方言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关工具书,主要是《广韵》、《集韵》以及其它方言的本字考证释例,并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以古本莆仙戏《目连救母》和《吊丧》为例,归纳其中使用莆仙方言俗字的几种类型及用字歧异现象,并和梨园戏剧本俗字作比较,说明大量相同的俗字可作为莆仙戏与梨园戏以及莆田话与泉州话同源关系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长兴县地处浙北吴语区,境内方言状况呈错综复杂局面,除长兴土著方言外,还有源自安徽、河南、湖北、福建等地的方言。长兴境内河南话的语音系统源自河南信阳话,但由于长期受长兴土著方言及其他移民方言的影响,显现了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宜州市阳山话分布在北山等乡镇,20年前共约6千人会说。说阳山话的来自广东阳山县,定居宜州200多年。宜州阳山话保持了粤北粤语的基本特征,在周边方言和民族语言影响下也有不小的变异。同音字汇收3400多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