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双创"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题,阐述了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及其主要特征以及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双创"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即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建立科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探索多种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能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大学应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创新创业实践四个方面着手,建设实践特色鲜明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  相似文献   

3.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创业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教育模式呈多元化、开放式,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性突出,创业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等特征。我国高校现行的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着未能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开放性不够、实践性不强,教师缺乏创业素养、教学模式与授课方式单一,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不足、缺乏强有力的组织运行机制等问题,必须从树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与创业型人才相适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创业素养,搭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建立网络型创业教育与研究组织机制,塑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方面完成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中外创业型大学办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内外高校纷纷展开探索研究,部分高校已逐步确定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创业型大学办学定位的共同特征主要在于:企业化的学校经营理念、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以及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等。据此为其他高校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其首要任务。文章主要通过对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分析,从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实践育人、加强激励机制以及做好"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经验,探究当今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符合创业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定位不准确、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融合度低、与专业内涵建设脱节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了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为职业教育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动能。针对当前大学显性指标繁荣与有效创新对接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共生视角切入,分析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共生概念框架,提出大学应锚定区域创新发展需求,以学术创业优势融合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与区域形成“结构适切-人才匹配-知识嵌合”的相容发展。基于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的创新实践,文章从共生界面、知识流动、人才生态、制度驱动四个方面,提出了创业型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共生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亚太地区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其“创业型大学”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学校管理上大胆引入产业界的管理经验,在人才培养上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对创业实践的支持,在财政经费管理上积极寻求“第三渠道经费”来源,在外围发展上树立服务意识并积极发展国际领域的合作。我国大学应合理借鉴该校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1998—2019年CSSCI数据库中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为数据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制作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图谱,以期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路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发文数量波动增长,研究主要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与创业教育、创业型大学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等五大方面展开。基于此,文章提出今后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来拓宽研究视角;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重点关注大学生创业意愿与过程的调查与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对创业教育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分析,阐述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高校应在产学研纵深发展和众创的时代背景下,明确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符合高校发展方向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大学生抽样调查和创业企业家小型访谈基础之上,文章认为应该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高校应关注创新创业意识和态度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和认知自我的真实能力,并提出由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阶段、创业能力的开发阶段、创业行为的引导阶段、创业活动的孵化阶段等四个阶段构成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新发展高职教育的国家要求背景下,高职创业教育在形成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愈显重要。必须正确理解并处理好创业教育中若干主要关系: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关系,创业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系列创业教育内容与创业培训项目的关系,恰当建立与运用不同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避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某些误区。借鉴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经验,针对我国现有高职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及一些误区的分析,认为中国高职创业教育必须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确立为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服务的创业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在创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设"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培养以企业家或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服务于现代商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三螺旋理论是继国家创新体系之后出现的新型创新理论模型。本文借助三螺旋理论的启示来阐释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概念,主要探讨了创新创业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在创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设"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培养以企业家或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服务于现代商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关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样式,它包括创业类专业设置、创业课程设计、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创业导师、创业教学方法、创业项目、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教学组织管理体制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掀起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卓有成效。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改革进展顺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有必要学习和借鉴英国高校先进的创业型人才培养经验,与时俱进,加大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通过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基地,辅助高校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管理人才,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通过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案例分析表明,大学科技园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其途径主要包括教育、激励与政策保障等,大学科技园应积极促进园内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与大学科研专家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在管理中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创业人才的创造性,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上的引导作用,优化环境,形成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和脱颖而出的政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创业教育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通过对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理念、原则和目标探讨,提出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相似文献   

19.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双引擎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一轮创业浪潮正在我国成燎原之势。助力社会点燃这一引擎,大学尤其是将教学、科研与知识资本相结合的创业型大学大有可为。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行者,致力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同济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与实践。学校在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校内众创空间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创业型大学,助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具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已得到普遍推广,其成果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究其原因是学校和学生对我国创新型经济趋势的认识不够,学生就业满足于目前大面积的公司求职就业,对学生缺少创新创业型就业思想的引导,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即构建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