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英语介词运用中的关系意义差异、搭配用法差异、静态与动态用法差异、感情色彩用法差异、字面与比喻用法差异、语境用法差异等几个方面 ,探讨了英语介词用法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汉语“着”字在陇南方言中有着较多的变体及用法,其中绝大多数用法和现代汉语“着”字的用法相同,另有一些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区别,试就陇南方言中“着”字的各种变体、用法及其来源作一简单叙述,并着重探讨其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但古汉语语法和现代英语语法有时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通过对古汉语"矣"字用法与现代英语完成体用法的对比分析,从古汉语"矣"字与英语完成体各自的基本用法,"矣"字用法与英语完成体用法对比分析,"矣"字不表现完成意义的用法三个方面揭示了古汉语"矣"字用法与现代英语完成体用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动词在句子里,一般充当谓语,表示由主语发出的动作或行为.这种用法,叫动词的普通用法,又叫一般用法.但有时,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所施发的,而是主语促使宾语发出的,这种用法,叫动词的使动用法.由于及物动词的普通用法和使动用法,表现形式完全相同,都是“动词+宾  相似文献   

7.
为动摭谈     
用实例分析和介绍古汉语中的为动用法。名词为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形容词为动用法。  相似文献   

8.
it之歌     
it是我们最常见的代词之一,其基本用法较为简单,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其指代的项目也逐渐增多,难度也逐渐增大。另外,随着it指代功能的增加,不少同学也常常把其他代词的用法与it的用法弄混,常犯"张冠李戴"之错。下面我们就系统地总结分析一下初中阶段it常见的五种主要用法。用法一:it常用来指代除人类以外的单个事物。这是it最基本的含义和用法,此种用法一般又分为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并列连词and有多种用法,其中一些用法比较特殊致使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错。本文对"and"的一些特殊用法做了探讨并给出大量例句予以解释,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and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疑问代词除了表询问的功能外,还有表虚指、任指、否定、反诘等非疑问用法.<朱子语类>中的<训门人>篇的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以虚指为主,同时兼有其他几种非疑问用法,并有个别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先于其疑问用法出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王继红  陈前瑞 《中国语文》2012,(6):537-548,576
本文在类型学的概念框架下,梳理古汉语时间副词"方"多种时体意义的演化关系,认为副词"方"表状态持续(广义结果体)的用法是其他时体用法语法化的源头,在此基础上分化出动作持续(进行体)用法和动作发生不久(近过去完成体)用法,并在动作持续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动作即将发生(最近将来时)用法。"方"从进行体而不是完成体发展出最近将来时的用法,这在类型学中比较多见而在汉语中却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2.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13.
可以肯定地说,分词作状语用法是所有分词用法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掌握的。历年的高考英语考题也说明,分词作状语的用法是所有分词用法中最常考的。因此,本文拟对分词作状语的用法作  相似文献   

14.
肖笛 《考试周刊》2014,(71):93-94
授受动词是日语当中频繁使用的一类动词,其用法较为灵活,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作者考察了国内教科书中对「くれる」用法的解说,发现其中只收录了一部分用法而忽略了另一类用法。作者试着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在文章最后用中文对「くれる」用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唐科 《文教资料》2013,(10):40-41
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是疑问用法的引申用法。本文根据"谁"在共现句中的所指称的对象同话语中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共现"谁"的非疑问用法几种形式:任指、例指、虚指、特指,并对比了英语共现who的非疑问用法。  相似文献   

16.
“承指”用法是汉语中疑问代词的一种特殊的非疑问用法。“承指”用法初见于宋代,但直到清末仍未成熟。现代以前,“承指”用法出现在典型复句中的情况比出现在紧缩复句中稍占优势,而现代的“承指”用法出现在紧缩复句中的频率要明显高于出现于典型复句中;现代汉语的“承指”用法出现了一些新的句式,已经渐趋演变为一种成熟的句式。  相似文献   

17.
《墨经》中‘非’的用法复杂多样,给文本解读带来很大困难,但其大概可分六种:第一种用法是作前置否定词,其辖域是后面的整个语句;第二种用法是作否定联项“,A非B”等价于“A不是B”;第三种用法是作评价词,表示不好的、错误的等含义;第四种用法表示向外、分开、不同、区别等含义;第五种用法表示反对、责难等态度;最后一种用法是作为一个特殊量词,表示排除性选择。对于《墨经》中“非”的固定用法的分析有助于某些疑难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境是滋生语言变异用法的土壤.有些情况下,词的句法语义属性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在语用层面的变化导致了新用法的产生.“真心”一词即在网络语境中获得了一种新用法.这种新用法是从它相对应的常规用法中派生而来的,我们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了描写、解释.  相似文献   

19.
李光莉  颜妮 《考试周刊》2010,(54):142-143
指示语﹙deixis﹚是语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指示语又分为指示用法和非指示用法两种。本文通过对英汉指示词的非指示用法进行比较,发现英汉指示词的非指示用法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大量例句,对临夏话虚词"着"的用法进行描写,并尝试结合一定的句式加以探讨,进而结合历史文献材料,对"着"的各种用法加以解释。临夏话中"着"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层次。一方面保留了"着"除完成貌标记之外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其他全部用法,一方面又多了语气词用法和表"…的时候"两种新用法,为"着"在汉语方言中的用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