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介审判"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媒介审判"与传统"媒介审判"有哪些区别,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加强网民素质、加强媒介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防范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媒介审判"作为西方的舶来词,其存在的背景与我国大相径庭,当新闻界不断对其"发难",大量研究专注于媒介的民意干扰和舆论引导时,过于强调媒介自我赋予的主导权时,却忽略了媒介审判中媒介本身的被动性。本文对概念进行重新阐释,分析中国式媒介审判的被动与局限,理性探究新闻报道与媒介审判的关系,探寻媒介与司法之间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2013年第22期刊登陈力丹教授《不能再搞媒介审判》一文,从体制上、观念上对中国式的"媒介审判"作了阐述,并提出当下"媒介审判""回光返照"问题。这篇论述表明,"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这个术语虽然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在中国自有其特殊的土壤,不能以西方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媒体制度与中国不同而否认中国存在媒介干扰甚至绑架司法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已经在我国成为最具公民性的媒体,在社会转型期,网络发挥着建设公民社会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对于"媒介审判"中的"媒介",应对其做一定的扩大化处理,现在的"媒介审判"有时带有"公众审判"或"舆论审判"之意。在此特殊的环境下,所谓的"媒介审判"就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媒介审判"吗?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每当有涉嫌"媒介审判"个案出现的时候,对立之声就不绝于耳.多数学者以"媒介审判妨碍司法独立"为出发点,①主张打倒或消灭"媒介审判",并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与对策;不同的声音却反驳: "媒介审判未必妨碍司法独立"②、"'舆论影响'不等于'舆论判决'"③、"舆论评判是对司法公正的检验"④.  相似文献   

6.
"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近些年来,我国媒介与司法的关系经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无论从最近的"杭州飙车案"还是车娅婷案件,"媒介审判"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李琰 《今传媒》2012,(8):32-3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下,迅速演变成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媒介审判也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新的发展和变异。本文主要探究了网络时代媒介审判产生的原因,并从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自律,以及促进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防止网络"媒介审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平衡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中,"媒介审判"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它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媒介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自由为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媒介审判"的产生归结于司法的缺位、新闻界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公众人治情结的执着及制度建设的空白等多重因素.防治"媒介审判",新闻界重在明确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规范监督行为,信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司法界则应在增大司法的透明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保护司法独立,限制过度的舆论压力的司法屏蔽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分析后指出我国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舆论审判"或"媒介审判",公众和媒体在中国语境下的"媒介审判"中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它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是权力对舆论和媒体进行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23)
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激化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致使外在于司法的"审判阵地",逐渐从"媒介审判"转移至"网络舆论审判"。频繁发生的网络舆论审判事件虽然常常因非理性因子的存在而招致许多质疑与争议,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这样一种特殊语境下考量,会发现这类网络舆论审判现象如果在一定规范的引导下进行,会在推动司法审判信息公开、透明,倒逼"媒介审判",牵制权力干预等方面保障司法审判的独立性。我们不能将妨碍司法独立的因素简单归结于网络舆论审判现象,司法独立性、公信力的真正来源,在于信服于公众的客观、理性、全面、透明的审判立场。  相似文献   

13.
司法与传媒的关系一直很微妙,近年来频繁出现"媒介审判"事件令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的矛盾凸显,媒体报道带给社会与司法公正的消极影响渐渐占据其主导作用。媒介审判该何去何从?是该彻底杜绝还是适当参与?引发学术界争论,在此,借由案例例证媒介审判可去可取之处,并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闻审判"(trial by newspaper),也叫"媒介审判",是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原是西方媒体中的一个概念,这两年在中国国内不断被人们提起。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超过法律规定,干预、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新闻报道,发现媒体基于媒介责任,在报道该案过程中不断对媒介审判进行自我修正,以达到向公众传递新闻事实的目的。研究发现在报道司法案件过程中,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存在相似的自我修正过程,均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对待司法审判,该结果对此前大多数研究批评媒体过度进行媒介审判、干预司法的传统理念进行了补充和反驳。  相似文献   

16.
"少女周岩毁容事件"过去不久,在惋惜之余,媒体的报道也引人注意。很多报道中都有"富二代"、"追求未遂"这样的字眼,更不乏"拒绝求爱惨遭毁容"这样带有倾向性的标题。加之近些年媒体对司法案件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媒介审判"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现象。虽然媒介审判对司法会有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引导舆论、监督司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艺 《东南传播》2012,(7):45-47
公众舆论对社会进步有巨大作用,其责任要求其实施对司法审判的监督。媒介作为舆论与司法的桥梁,很容易引导舆论,进而影响司法独立。"舆论审判"对司法独立有很大危害,它源于舆论与司法之间的相互矛盾,最大的冲突表现为情超越法。实际上,二者相互渗透和融合,不存在根本矛盾。笔者相信从法律制定、司法审判、媒介自律三方面入手有望解决"舆论审判"与司法独立之间的矛盾:加强司法开放,通过媒介加强法律对民意的逆向引导;以法承情,制定出完善的体现民意的《新闻法》;加强媒介自律,提升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8.
潘玥 《新闻世界》2014,(10):167-168
媒介审判是以明显的倾向性引导受众,形成一种足以影响司法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使媒介凌驾于司法和法律之上,同时又让媒体角色产生错位。本文以郭美美案为例,从成因、预防等方面破解媒介审判现象,同时参考美国相关措施,对我国防止媒介审判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网络的发展,陈永洲事件、药家鑫事件、复旦投毒案等一系列违法犯罪事件通过网络平台得到迅速传播,这种舆论压力干扰司法的现象成为近年媒介审判的表现形式,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利于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塑造公众的法律意识以及搭建理性的舆论平台,应引起我们的反思。本文以近两年较为典型的"复旦投毒案"为例,分析新闻报道中的媒介审判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媒体是国家资源,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结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媒体的功能是传播而不是"审判"。然而,随着传媒竞争愈演愈烈,不少媒体为了收视率,日渐忽视对新闻事实的追求,"媒体审判"现象应运而生。什么是媒体审判"媒介审判"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笔者认为,通俗意义上的"媒体审判"是指:媒体凭借自身强大的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