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94年元旦,邯郸人民广播电台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河北省南部首开直播节目,同时开办了“清晨热线”栏目。八年来,“清晨热线”栏目以她突出的成绩,在邯郸市创造了很多第一;在全市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中的受众人数第一,老百姓与官员的参与率第一,对百姓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反馈率和解决率第一,老百姓的赞誉次数第一,受到地方党委与政府主要领导的称赞,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2.
早在2003年5月10日,黑龙江新闻广播与黑龙江省纠风办就在早晨黄金时间——每周六的早7点到8点,开办了以“直接听取群众呼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诚解决群众疑难”为宗旨的〈行风热线〉节目。随后,哈尔滨、济齐哈尔、牡丹江等全省13个主要地市的电台也都相继开办了这类节目。这些节目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从开播到现在,一直受到各地党政机关和普通百姓的广泛关注,收听率一直名列各省台节目之首,有人形象地说,〈行风热线〉类节目是“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监督岗’、提升党和政府形象的‘展示台'”。  相似文献   

3.
潘君 《河北广播》2005,(3):27-29
我们省在2003年5月10日开办《行风热线》,这是由省纠风办和省广播电台开办的大型直播节目。截止今年4月底共播出84期。《行风热线》以群众和政府部门直接对话,快速解决群众疑难问题,为群众办实事的形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广大群众参与《行风热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由开始20-30个电话增加到100多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许多广播电台相继开办了行风热线类舆论监督节目,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政府热线》、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阳光热线》、安阳人民广播电台的《效能监督热线》等,一时间行风热线节目遍地开花。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节目开始出现话题代表性不强,嘉宾观点不一,主持人引导不力,节目形式雷同,听众热线不热等现象,节目办成了“投诉站”、“咨询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安阳人民广播电台《效能监督热线》节目的一些管理办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行风热线”是邢台电台和邢台市委文明办联合开办的一个舆论监督栏目。节目每月把那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负责人请到直播室来与群众直接对话,汇报为民服务情况,接受群众咨询,为群众排忧解难。节目设在早间新闻直播板块  相似文献   

6.
“行风热线”是临沂市政府纠风办和临沂人民广播电台共同策划、联合创办的一档名牌节目。本着“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比”的宗旨,开办9年多来,该节目邀请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30个政府职能部门和窗口行业的主要负责人,定期轮流到电台直播室,与听众直接对话、交流,听取群众意见,回答群众咨询,接受群众监督,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受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06,(5):F0002-F0002
2002年初,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在市纪委、市纠风办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一栏作为全市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重要载体的日播节目《政风行风热线》。时任南通市长的罗一民在节目开播时接受记者的采访,而采访录音的片断成为该节目的固定呼号。《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以“替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促部门纠风”为宗旨,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和窗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到电台直播室与群众交流。  相似文献   

8.
现在,几乎所有的地方广播电台都开设了“热线投诉”节目。这类节目的开办为解决百姓生活中的疑难,沟通政府与群众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拓展媒体为民服务的新途径方面作  相似文献   

9.
河北电台《阳光热线》,是全国省级电台开办的第一家"政风行风热线"。《阳光热线》开播以来,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形成了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引发全国广播界开办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热潮。本文以此节目为例,探索地方电台政风行风监督节目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行风热线》是宝鸡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文明办、市纠风办、市广电局在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一个大型直播对话节目。宝鸡日报社、宝鸡电视台与电台联动刊播。经过我们节目组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行风热线》节目自2002年8月运行10多个月以来,已在省内外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被人民群众誉为“监督台”、“服务窗”、“连心桥”,被称为宝鸡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的名牌节目,还曾受到中纪委、中国记协等有关方面的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11.
史静 《大观周刊》2012,(49):39-39,74
从2001年开始,我国各省级、市级广播电台纷纷开办了新闻监督类节目——《行风热线》,通过广播媒体独特的热线互动平台,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搭建沟通的桥梁,促进各部门、各单位改进工作作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不断创新,让新闻监督类节目永葆长青就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下面结合阳泉新闻综合广播开办《政风行风热线》节日十年的体会,从推新节目形式、完善节目机制和建立新型监督机制三个方面谈谈同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底,国家广电总局在石家庄召开“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对《阳光热线》、《行风热线》类节目进行研讨,引发了业内对这类节目发展更深层次的思考。近几年,继河北电台在全国省级电台首家开办《阳光热线》之后,全国有30多家省、市级电台开办了这种时政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采取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人员走进直播室、直接与群众对话交流的形式,讲解政策、受理投诉、解决问题,实现了嘉宾、主持人、听众的三方互动,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作为广播创新的一种模式,怎样才能常办常新,永葆生命力,关键是要在服务性上下…  相似文献   

13.
王永军 《中国广播》2005,(10):47-48
作为全国省级电台第一家在早间黄金时段播出的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开播以来在全国广播界引起强烈反响。到现在,已有近30家省级电台开办了此类节目,形成了影响力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台既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又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施的亲民政策,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电台在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铁岭人民广播电台从2003年4月以来开办的“行风热线”节目,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颖 《声屏世界》2004,(3):32-33
法制话题是近几年的热点题材,各种媒体基本都开办了法制节目,内容形式也是百花齐放。利用广播即时、互动、直接这一优势,开办“法律服务热线”节目,邀请法律专家走进直播间,接听热线,回复来信,即时解答听众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而又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各种法律问题,可以说是电台扬长避短、增强服务性、提高节目吸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党的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舆论监督重在实效。“行风热线“类节目通过架设空中桥梁,让政府官员与群众直接对话,为政府行业树立新风创造了有利条件。2002年6月3日,河北省民主评议行风办公室和河北人民电台联合创办的热线直播节目《阳光热线》正式开播。经过不懈的努力,该节目逐步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压阀,行风建设的监督岗,政府形象的展示台”,受到听众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7.
“行风热线“是临沂市政府纠风办和临沂人民广播电台共同策划、联合创办的一档名牌节目.本着“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宗旨,开办9年多来,该节目邀请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30个政府职能部门和窗口行业的主要负责人,定期轮流到电台直播室,与听众直接对话、交流,听取群众意见,回答群众咨询,接受群众监督,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受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关注的对象是,政府与群众互动热线类广播。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广播媒体中的舆论监督、理政服务类栏目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到目前,已有20多家省级电台、100多家地市级电台开办了这类栏目。尽管各电台此类栏目的侧重点各异,名称也不尽相同,但是,却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在承担并履行着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职能。因此这类热线栏目受到各地党委政府、广大群众、广播媒体的普遍欢迎。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也认为,这类节目集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于一体,做法很好。为了总结推广广播热线节目的经验,国家广电总局于2月末在河北省召开了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类热线节目经验交流会。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张振华在会上发表了讲话,河北电台台长杨兴盛介绍了该电台“阳光热线“的做法和经验。他们的讲话经本刊整理后,现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9.
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开办三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节目越办越好、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参与的群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和好评。  相似文献   

20.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零距离到河北电台参观学习《阳光热线》,同时也学习其他兄弟台办好这类节目的做法。江西台也办了类似的节目叫《政风行风热线》,04年4月份开办。当时我们是和省政府合办的,每周四中午12:10播出,第一次节目有30多个厅局参加。当初节目着重是解决群众投诉问题。参照河北台办好《阳光热线》的做法,我们对自己的节目进行了重新包装和打造,包括名字也改了,改为省纠风办和省广播电台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