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STS课程指的是上世纪8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的一门新型课程,即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该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美国有些专家甚至把STS课程称为新的公民课,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的。我认为STS课程理念对我国的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基于自身经验,我将谈谈STS课程理念下实施人文类课程的重要性。STS不仅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理念。这一课程理念抓住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在本质联系,提倡在课程与教学中相互关照,整体实施。基于这一理念,人文类课程及其实施会深刻、丰富、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STS课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当今科学教育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它的诞生和发展与整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社会以及文化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因此,作为一种科学教育的改革思潮,它还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当前国际上STS课程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STS课程的目标、课程类型和课程建构,并由此寻找一种把握STS课程发展趋势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缩写。STS教育是新兴的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一些教育学家和专家认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是相互联系的,而科学技术发达,这种联系将愈紧密。STS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强调理科各科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期望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用STS教育观念,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STS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的简称,它是以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为中心而形成的教育.新高中化学课程摒弃了传统"双基"教育的不足,渗透了STS教育的内容.新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等方面体现了STS的思想,在新课程中构建STS教育知识体系,增强教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简称STS,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彼此联系又相互影响的。科学指导技术,技术服务社会,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科学。基于STS教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有利于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所谓STS,通常指英文的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即“科学技术与社会”之简写。STS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中形成的一股思潮,它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应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蒋泓 《化学教与学》2011,(11):65+58-65,58
STS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已昂然走进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它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下称《标准》)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STS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缩写。所谓STS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开展科学教育的一种活动。STS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STS教育的影响,并借助各种教育资源,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孝昂 《科学教育》2007,13(2):15-16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及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实施的科学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相关和兼容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断探索适合STS教育的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在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STS)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课程模式(STSE课程),强调学校的科学教育应注重科学与技术、社会及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宏观介绍加拿大STSE课程开发的政策背景基础上,着重分析了STSE课程的目标、意义、内容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一些发达国家针对科学技术总体化、综合化发展和科学技术日益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趋势,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形成了一门新的课程,这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课程(英文缩写为STS)。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STS》教育是一门把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的社会价值观的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有三:一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二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技术课程化演进轨迹的历史回溯,系统地分析了STS课程的教育内涵及其实践价值,并对当前正在开展的技术通识教育提出了建议。基于STS教育的发展理念,技术通识教育应该走出技能应用教育或单纯技术素养教育的误区,着力加强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的联结统整,突出技术通识教育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设跨学科综合性课程是实施“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科学史、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是实施“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的有效载体,但存在人文文化边缘化、高职针对性不强等局限。新开发的《科学与人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出发点,以科学与人文统一融合的思想为指导,综合了人生、社会哲思和现代科技与社会等内容,弥补了科学史和STS的不足,体现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一、西方四国素质教育的特点与经验 (一)美国的素质教育 美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1.美国推行的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就是为帮助学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各类学校的课程大纲里,共有1000多个以STS为主题的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的素质教育 美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1.美国推行的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就是为帮助学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敬育。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各类学校的课程大纲里,共有1000多个以STS因为主题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现代公民不仅应当具有科学知识,还应当认识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善于运用科学的知识和价值观分析一些社会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技术与社会(即STS)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与社会(Society)教育.即“STS教育”是当代科学教育实践的重要理念。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是指导和实施学科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STS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与社会”或“科学技术研究”。STS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即STS的教育观。在科技强军和国家提倡科学的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军事教育领域(尤其是军事工程技术教育)应特别重视STS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STS课程:类型、特征及改革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TS课程是当代西方科学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型。作为综合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STS课程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以科学概念和原理等基本知识为主导的STS课程、科学知识和社会问题交融的STS课程和以社会问题为主导的STS课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是STS课程的基本特征,它预示了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走向,如强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维度,摒弃科学教育的精英主义传统,从注重"知识体系"到注重"探究过程"以及关注科学伦理道德,等等。  相似文献   

20.
STS研究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当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科学和技术已成为一种统一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建制。在社会复杂系统中,科学技术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科学技术一体化发展而产生整体效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系统整合功能,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