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看电视剧之所以能够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因为电视剧里故事的魅力。观众喜爱电视剧源于对故事的渴求,这也是观众对电视剧的第一审美需求。由此,最善于讲故事的艺术形态——电视连续剧应运而生,并主宰着当今的电视荧屏。观众对电视剧审美需求有以下  相似文献   

2.
浅析韩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了国外的很多电视剧作品,使得中国电视市场受到了很人的冲击(目前更足受剑了韩国电视剧的冲击).中国电视剧当下的社会角色是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观众喜欢看通俗的艺术作品,但是通俗并不意味着庸俗,这就要求在电视剧作品中既能体现观众的审美心理又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要紧密地抓住美学和人牛的关系,中国己播出的韩剧在这方面做得较为成功,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诞生于本世纪40年代的电视剧,在几十年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电视剧的写作也随之形成了一定的规则。剧作家们借助电视这个小屏幕,把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以启迪,教育、娱乐,使电视剧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视媒介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使剧作家能以一种舞台剧和广播剧无法办到的形式促使观众审视剧中人物的内心。电视对视觉形象比语言更为重视;电视捕  相似文献   

4.
寻找失落了的传统文化精神——兼谈电视剧创作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看电视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而电视剧就成了备受观众青睐的选择节目。我国当前的电视剧创作,看数量不可谓不多,有些统计表明,目前国内电视剧的生产量从2003年起就突破了每年一万集的数字;看内容不可谓不广,历史题材、武侠故事、当代生  相似文献   

5.
电视作为一种叙事的媒介,承载着人们对故事永不满足的渴望。电视剧是对这个时代道德变迁和价值取向最具影响力的媒介形式。电视剧的主要魅力来自于故事,来自于人们在日常伦理诉求中对精神困境的深层关怀。准确地说,伦理期待的满足是构成电视剧审美快感的主要因素。"惟有与我们如何自处或和他  相似文献   

6.
<正>电视是通俗的“看”的大众文化,如何看,看什么?大有讲究。如果电视总是力图控制观众,而不是愉悦观众,最终它会失去观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日益提高,电视传媒理念已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众为中心。怎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要求呢?电视媒体首先必须了解观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不断适应观众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应该在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在思维手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怎样才能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从龙岩台近年的实践看,电  相似文献   

7.
顾亦兵 《新闻前哨》2012,(10):26-27
在我们的电视荧屏上,从电视剧到综艺节目,一种娱乐至上的倾向正愈演愈烈。过去,当人们必须面对电视上一本正经的说教而别无选择时.我们有理由对电视娱乐文化的出现大声叫好。现在,当观众打开电视,无论怎样换台。总能看到许多电视节目在把愚乐当娱乐,变审美为审丑,把“真人秀”变成“演戏秀”,把一些粗鄙的私人话题撕裂开来给人看,我们有理南对电视的过度娱乐化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8.
钱亮 《新闻实践》2014,(12):92-93
电视剧是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甚至是独当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剧宣传片则是电视剧宣传导向和一系列经营运作、包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步骤,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电视宣传片的主要功能是推广电视剧,扩大收视人群,让观众知晓即将在荧幕上放映的电视剧。通俗地讲,就是给观众展示电视剧中最为有趣的画面或吸引观众的场景,能让观众发笑或害怕等任何能让观众兴奋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如果留意眼下的电视频道,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电视剧、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三方竞雄的时代。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作为电视信息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纪录片已风光不再。这一局面的出现显然与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整体位移有很大的关系,然而电视纪录片缺少独立的创新意志和审美价值使其失去了在电视传媒群雄割据背景下的强势竞争力,视  相似文献   

10.
收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近年来,游戏娱乐节目更是成为继电视剧、文艺晚会等节目之后的一大热点节目。如何提高游戏节目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它的娱乐功能、审美功能,是摆在我们电视从业人员面前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以笔者浅见,应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的意识:一、要有导向意识作为休闲娱乐的游戏节目,导向意识往往被人们忽视,认为游戏节目是搞笑的节目,搞笑就要迎合观众的趣味,什么思想性、艺术性、文化品位、都是次要的,只要观众喜欢就行。其实不然,游戏  相似文献   

11.
电视自从进入大部分家庭,就不再是一个孤立地被观看的物体了,它成了家庭的用具。人们在这个熟悉的家庭空间里进进出出,同时做着几件事,与其他人说着话,漫不经心地看着电视,随意改换频道,以便同时看几个节目。电视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构筑了与观众的复杂微妙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视节目制作方想给观众看的节目,另一方面是观众想看的节目。当这两方面产生矛盾时,观众就毫不客气地换频道或关掉电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制作出观众想看的节目和设法把想给观众看的节目做得新鲜有趣,使它们变成观众想看的节目——无…  相似文献   

12.
一部电视剧是由一个个画面组接而成,最后显示在屏幕上,因此,电视剧评论常常要涉及画面感,或屏幕感。怎样才能具有画面感?日本电视艺术家舟和桥郎在所著《电视剧脚本四十八讲》中的第四章《画面的形成》中说,一、必须有动作性;二、美而富有诗意;三、有观众想看的东西(即内幕);四、有紧迫感。(见《中国电视剧》创刊号)我认为,它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纪实”是整个电视美学的一个分支,电视纪实审美特征的演进与现众对其的认识和认同密切相关,电视在影响观众的同时又反过来被现众所影响.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影响就体现在观众在审美过程中对电视纪实的认识和认同,这份认识和认同实质是现众对电视纪实的审美心态和审美需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电视主持人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他(她)不是演员,但却是节目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她)不是编导,但操控着现场节目的风格甚至内容走向;他(她)不在节目的中心位置,但常常成为观众选择收看的主要理由。在这种体会中,作为主持人的我,努力了十二年。十二年来,同事说,英娜是个勤奋的记者;同行说,英娜是个有  相似文献   

15.
据1998年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资料,截至1997年年底,全国县级以上电视台有923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有41205座,电视覆盖率达到87.6%。全年生产电视剧391部3055集。随着电视进入千家万户,以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广告文艺为载体的电视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及道德修养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部分基层电视台在多台竞争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以满足观众为由,擅自播放一些格调低下、社会效果差的节目,忽略了电视文化的社会责任感,走入了电视文化的误区。 误区一,置喉舌、引导功能于不顾,热衷于搞奇闻趣闻和有偿新闻。电视是党的重要舆论工具之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但一些基层台站以满足观众的要求为由,滥发奇闻趣闻,对境外拍摄的毫无科学依据的所谓趣闻照本宣科;有的在播发恶性案件时,犯罪过程、犯罪情节十分详细,负面影响极大。 误区二,置精神文明建设于不顾,热衷于播放一些港台及外国暴力片,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电视剧是众多电视节目中收视率较高、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好的电视剧确能寓教于乐,而一些电视剧则产生了不良的作用。在一些青少年犯罪中,模仿电视剧情节的并非个别。还有一些电视剧戏不够爱情凑,有时一家老小都在看电视,屏幕上突然  相似文献   

16.
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现阶段出现的弊病对民营电视的认可和对收视率的重视,是市场经济在电视剧制作和收看两个终端上的体现,也正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确立,才让民营电视和观众有了存在的尊严和表达的合理方  相似文献   

17.
王昕 《现代传播》2006,1(1):81-84
电视历史剧是历史科学和电视剧艺术审美融合所产生的独特艺术样式。从文化诗学角度看,中国电视历史剧包括了以再现策略(侧重历史客观真实)和表现策略(侧重作者主观真实)创作的艺术作品。电视历史剧不同于一般“纯”虚构性电视剧的审美创造,它必须有基本的历史根据,要受到历史事实和历史原型的规约;但另一方面,没有充分的艺术虚构与审美构型,同样不成其为优秀的电视历史剧。所以,电视历史剧既要求反映历史真实,具有历史真实性;也要求对历史事实进行艺术的概括与加工,使电视剧具有高度的审美感染力。电视历史剧的本体特征,在于历史真实与电视剧艺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将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意蕴传递到观众心中,引发一种大众共享的价值观念、共存的人文精神,导致了大众价值观念的趋同,促使社会成员产生归属感。对比中国和美国电视剧,可以清楚的发现因为大众收视心理,播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美电视剧所呈现不同特色。本文从电视剧叙事的叙事功能、播出制度方面对中美两国电视剧作一比较。一、叙事功能比较1·美剧重乐更重教美国观众看电视的主要目的和电视工作者拍电视剧的主要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娱乐消遣。于是,电视剧这一广受欢迎的电视艺术样式,在这种紧张刺激而又轻松愉快的叙事习惯中不断地被继承了下来。收看电视剧可以解读为从现在的生活和从“万花筒”中探视未来。所以美剧偏重于表现社  相似文献   

19.
电视商业化被批判由来已久,"庸俗化"、"文化荒原"、"金钱至上"、"社会病态"等观点屡见不鲜.观众对电视商业化的投诉也主要体现在"广告太多"、"广告时间太长"、"广告制作粗俗"上.在电视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广告,还是植入式广告,都充斥着明显的商业化气息,使得无数观众都在被动收看,有电视观众戏称看电视剧是"广告插播电视剧".久而久之,许多电视观众就会产生负面的心理联想--广告几乎无处不在,电视商业化让人反感.这种对电视广告的排斥心理体现了许多电视受众对电视商业化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20.
电视节目主持人扮演着多种角色 ,他 (她 )既是一个具有个性色彩的活生生的人 ,同时也是电视媒体的形象代表。此外 ,他 (她 )还要扮演社会 (观众 )所赋予的特定的社会角色。一、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的理解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介的重要标识 ,一方面要服从电视媒介的要求 ,另一方面还要满足观众的喜好和需求。而生活中主持人的“个人角色” ,则处在“媒介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 ,如何将个体角色、媒介角色、社会角色这多种角色扮演好 ,是考量电视节目主持人水平的基本标准。《中华医药》栏目对其主持人的“媒介角色”的要求 ,是与该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