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龙  张荣 《新闻前哨》2010,(9):43-45
在对德拉吉报道的114个头条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作为自媒体的德拉吉报道展示了网络传播的优势,在整合其他媒体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通过搭建个性化的互动平台而凸显了自媒体的"德拉吉效应"。这些传播特征与作为自媒体的德拉吉报道的传播功能分不开。依据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它的显在功能主要表现为用最小化的传播成本彰显公民记者的魅力,但也使得新闻真实难以保障、新闻侵权难以避免;从潜在功能上看,它在打破主流媒体的传播控制的同时充当了社会安全阀的重要角色,并开辟了精英循环的新路径。接下来,德拉吉报道将向何处去?保持链接还是寻求原创?迎合读者还是引导大众?一味"扒粪"还是担当责任?这些都是自媒体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杰 《今传媒》2014,(7):14-15,20
手机媒体在近年突发群体事件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论述了手机媒体在突发群体事件中的正负效应危机传播以及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媒体优势展开危机管理,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正效应传播功能,并据此提出基于手机媒体的应对危机事件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媒体传播经过漫长的变革,经由工业化的浪潮迎来了第五次传播革命——互动传播。新媒体时代,市场不断拓宽传播边界,不同的应用在迭代中也产生了相异的定位。新媒体应用的叠态化传播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扩张,使互动传播快速发展。分析不同平台的内容创作特点,可发现新媒体时代下的互动传播显现新的分层趋势,同时促使旧有的互动传播模式发生根本性...  相似文献   

4.
周宏伟  匡野  宋馨谷 《传媒》2024,(2):50-52
智媒时代,技术革新推动媒体叙事呈现开放多元新态势,对传统叙事语言带来冲击,互动叙事形态构成的媒体传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探求智媒体中互动叙事传播形态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以智能生成、动态交互、辅助优化为要素的媒体产业传播策略,从情感传递性、参与体验感等方面进行拓展性思考,探讨人工智能助力下媒体生产与传播策略融合的价值,以期为互动叙事研究架构提供理论延展,拓宽智媒体传播策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重大公共事件的发生都有赖于畅达的信息传播系统,本文在公共传播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公共信息传播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信息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媒体在公共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批判思考,主张建立大众传播媒体、城市生活圈媒体、手机媒体、网络互动媒体共同作用的立体化的城市公共信息传播系统。  相似文献   

6.
地方对外传播与和地方形象、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紧密。加大投入力度,搭建对外传播平台;提升地方媒体品质,提高舆论影响力;地方报道国际表达;加强与其他省市、中央、国外媒体的互动;重视网络媒体传播;建立完善对外传播工作机制,设立对外传播奖项是当前促进地方媒体对外传播力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广告互动传播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告互动传播的思想产生已近半个世纪 ,但只有现代互动媒体的问世 ,广告互动传播的概念才能形成并得以实现。广告互动传播的实现主要有两种 ,一是延时性实现 ,二是即时性实现 ;而在即时性实现中 ,网络广告、数字电视广告、手机广告成为三种主要的形式。由于媒体间呈现整合趋势 ,因此互动一体化也将成为广告传播的总态势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发展为互动传播提供了基础,本文基于“党徽大叔”事件,以《新京报》、石榴云、阿克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报道为分析样本,探讨事件主体即“党徽大叔”、媒体、受众之间多层面的互动传播,以及其如何在互动中形成和扩大社会共识,强化社会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卢静 《新闻传播》2023,(18):92-94
在融媒体时代,提升新闻传播力对于新闻机构至关重要。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中提升新闻传播力的对策思考。通过多媒体内容制作、跨平台传播、强化社交媒体互动、提升信息可视化和加强用户个性化推送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新闻机构应采取的具体行动。这些对策将帮助新闻机构满足用户需求、扩大影响力、建立信任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孟欢 《东南传播》2010,(9):109-11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之间逐步走向互动、整合。《杜拉拉升职记》建立了以图书出版传播为起点,报纸、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网络等多种媒介互动传播而取得强大传播效果的本土范例。本文在试图分析其多种传播形态后,进一步分析其媒介互动传播的特点,继而从深层解读其互动传播现象。由此可知,跨媒介传播与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化社会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1.
林莉 《东南传播》2020,(5):17-19
伴随着5G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手段迎来了进一步的革新:不仅在内容创作、传播媒介、分发机制上得到了发展,更促进了新的交互方式的出现。公益传播手段从自上而下的垂直传播转变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互动传播,传播效果也以陪伴性互动、沉浸感体验、碎片化接受作为关键要素,以更贴近受众情感的方式达到传播公益价值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融媒体的发展背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同步发展,使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化、传播主体更多元化、传播效果更扩大化、传播形式更具互动化。为了进一步推进主流媒体政治传播效率及舆论引导功能,传播者应在融媒体下创新传播途径、渠道及方式,以实现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本文对融媒体和基于融媒体的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新兴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兴媒体的发展模糊了公共传播与私人传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界限,本文基于这一问题,提出了新兴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实践和理论,并从三个层面论述了公共传播在新兴媒体中实现的途径,即传受角色的颠覆性互动、多元化信息的公共传播和规范性应用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基层媒体融合发展是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铜陵市义安区融媒体中心和枞阳县融媒体中心为例,分析它们在内容创新、平台运营、受众互动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基层媒体融合应遵循内容为王、平台为辅、受众为本的原则,通过精耕内容生产、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互动参与等方式,提升基层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碎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为品牌碎片化传播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品牌碎片化传播以信息自传播为基本方式,其关键是要有效引导分散传播者、发挥碎片化内容的驱动作用、创设品牌负面传播防范机制。社会化媒体传播价值、受众微化体验需求、内容传播力、"扩散—整合"互动机制对品牌碎片化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传播策略包括:平台信息整合传播、沟通元驱动、传播纠偏的互动导向。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传播有其公共性内涵,当前自媒体传播已成为社会公共性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自媒体传播中尚存公共性缺失的现象,包括传播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对公共事务关注不够、传播行为缺乏理性以及过度商业化所引发的公共性流失。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内涵,自媒体传播中的公共性实现途径包括培育自媒体用户的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自媒体平台的自律以及建立公共权力机关与自媒体场域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传播有其公共性内涵,当前自媒体传播已成为社会公共性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自媒体传播中尚存公共性缺失的现象,包括传播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对公共事务关注不够、传播行为缺乏理性以及过度商业化所引发的公共性流失。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内涵,自媒体传播中的公共性实现途径包括培育自媒体用户的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自媒体平台的自律以及建立公共权力机关与自媒体场域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传播效能将成为媒体内容生产价值的一个关键评估指标,也将成为媒体下阶段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南方都市报在"移动优先、数据优先、用户优先"战略指引下,大力推动智媒转型。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对传播对象做深入研究,围绕传播效能做文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南都从个性化生产、精准化抵达、体验式传播、社群化互动等四个方面发力,着力实现"破圈"传播,提高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9.
王彬 《新闻传播》2023,(6):50-52
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健康传播提供新的可能,微博作为自媒体主要入驻平台之一,已经成为专业人员从事健康传播的新渠道。文章从“互动仪式链”视角出发,以微博“V影响力榜”榜首健康医疗自媒体“许超医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微博自媒体健康传播的突破创新,并通过归纳健康医疗类自媒体进行健康传播的特点,为社交媒体时代健康传播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