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国产电影票房再创历史新高,电影类型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但是,国产电影的结构性矛盾也日趋尖锐,其创作转型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化,日渐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空前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2.
董骁 《青年记者》2017,(18):93-94
电影产业链包括电影投融资、制作、发行、放映和衍生品等环节.但在中国,电影公司关注的更多是制作与发行,导致一部国产电影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票房与广告.“唯票房论”的观念促进了国产电影票房的高速增长,同时也让中国电影市场走进了误区,出现了偷票房、幽灵场、伪3D转制放映等不规范的市场运作现象. 2016年,中国电影终止了票房连年高速增长的态势,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在当下的电影市场,虽然片方和院线都开始意识到电影衍生品可以带来巨大的回报,但怎样盈利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后《阿凡达》时代,票房均突破12亿的《泰囧》《西游降魔篇》让一度沉寂的中国电影市场如同炸开了花。加上之前以8亿多票房收官的成龙《十二生肖》,重拾了中国影迷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信心。然而,当国内呼声最高的《泰囧》在北美遭遇"滑铁卢"之后,人们才发现,国产电影进军国际市场的艰难。本文结合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从电影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出发,逐一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以期给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半年以来,国产电影的质量参差不齐,在市场上的表现有高有低。孰胜孰败,还要看下半年有没有异军突起。但有一点却已经很明朗——如果年尾要评选2013"年度最具吐槽价值电影奖"的话,被观众合称为"富二代"的《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已经足够三分天下,后来者纵使快马加鞭,总也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5.
高概念电影作为好莱坞大片的操作范式,曾经在国内引起注意但未起波澜。除了电影制度和市场不成熟的原因之外,国产电影人对于电影文化传播的误区也致使如今华语大片迟迟不能走出国门,获得全球性的影响力。面对华语电影业急需成长起来的整体实力需求以及构建"华莱坞"电影产业力量的目标,本文试图借鉴高概念电影的操作流程,为后大片时代的"华莱坞"电影创作提供操作经验,并借助于文化研究中"hybridization"这个词语,为中国式大片提供走出去的内涵式文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占年度总票房的比例仍旧不高,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国产电影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折扣,致使票房表现不尽人意。本研究以2017年在中国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美国电影《寻梦环游记》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涉及的低语境美国文化、高语境的中国和墨西哥文化,以符号学和"故事"理论为基础解析电影的创作策略,探究其产生于低语境文化,借用高语境文化向高低语境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折扣较低的原因,从而为中国电影的创作提出建议:首先,电影创作者应提高文化认识度,降低文化折扣;其次应立足历史,着眼高语境文化创作;再次应放眼世界,寻求低语境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段秋婷 《青年记者》2016,(30):93-94
近年来国产电影呈井喷式发展,新华网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440.69亿元,观影人次达11.4亿,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在与西方电影的竞争中,国产电影的品类不断丰富,其中青春电影呈现出上映密集和票房走高的趋势,撬动了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任陇婵 《视听界》2015,(1):13-14
这些年来,中国电影一直都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创造了连续12年高增长的全球电影市场奇迹,并坐稳了票房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2014年末,似乎又到了一个很微妙的阶段,中国电影业几乎使尽浑身解数,市场与政策两手并用地朝着两个年度"大数据"目标——票房破300亿元与国产片票房份额占比50%以上,打响了最后之战。这两个数据至关重要,对于中国电影不啻为一种"年度心理线",更关系到国产电影的"里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内能将"故事"讲好的导演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却是掌握了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电影"技术"的好莱坞,牢牢掌控了世界电影的发展轨迹。正是由于技术对于电影"本体性"的位置,决定谁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电影的发展趋势。然而,电影"技术"的本体性位置长久以来被国产电影创作者们所忽略,通过对近十年来国产电影创作的梳理,却不难发现技术的本体性地位实则早已悄然植入了国产电影的创作之中,十年的时间,国产电影创作者们对于技术在电影中位置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也涌现出《金陵十三钗》这样的国产电影技术层面的里程碑之作。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7日中美双方就WTO电影问题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电影的配额之外,增加14部3D或IMAX分账电影配额。该协议所带来的不仅是好莱坞电影大举入侵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还加剧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不平等。电影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引入的同时所携带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中国的民族文化认同。中国电影如果盲目以西方标准为圭臬,以好莱坞模式为"未来模式",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性的国产电影则可能进一步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中国电影业中存在诸如国产电影总量小、资源浪费严重,国产电影票房低、市场竞争力弱,国产电影缺少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影响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琳 《现代视听》2012,(5):68-70
本文从中国电影市场的结构现状谈起,着重分析好莱坞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案例以及我国本土电影在国际市场上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提出国产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角色重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粉丝电影"作为一个较新的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同时也遭受不少质疑。这一现象与当下中国的文化氛围、电影产业发展、社会群体心理和媒介环境息息相关。"明星+粉丝+电影"这一运作模式成功的将粉丝通过电影这个文化产品变现,其中以《小时代》为代表的影片创造出影像狂欢,也不乏一些影片票房惨淡,这引起业内人士反思。本文着眼中国电影市场"粉丝电影"过热这一文化现象,立足传播学对"粉丝电影"进行剖析,并通过将其与传统电影和国外电影比较,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其利弊,在窥探"粉丝电影"前景的同时探索国产电影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国家目前指定的国内唯一拥有境外电影进口权的单位,同时,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每年摄制、收购近百部国产影片,占国产电影片总产量的2/3以上,是中国电影市场上最大的片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和电影营销观念的逐渐进步,国产电影人愈来愈重视营销领域,甚至有人认为"行销大于影片",这种片面夸大营销的作用、试图以营销手段解决电影所有问题的心理导致国产电影日益形成一种过度营销局面。笔者将对国产电影过度营销现象、形成原因以及危害展开分析,希望电影过度营销能够刹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左翼电影在1933年形成高潮后,在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两三年间,与同样是从旧市民电影脱胎而来的新市民电影一起,开拓了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主流政治话语和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在倡导和坚守传统文化理念上达成外在共识,出现了高度疑似政府主旋律电影制作。最终,一直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艺术上呈开放姿态的新市民电影成为1936年之后中国国产电影的主流中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左翼电影在1933年形成高潮后,在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两三年间,与同样是从旧市民电影脱胎而来的新市民电影一起,开拓了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主流政治话语和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在倡导和坚守传统文化理念上达成外在共识,出现了高度疑似政府主旋律电影制作。最终,一直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艺术上呈开放姿态的新市民电影成为1936年之后中国国产电影的主流中坚。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电影艺术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融媒过程中,技术革新、文化多元的客观现象给传统的电影生存模式带来了诸多冲击和挑战.本文力图通过对当下国产电影生存环境的全面解析,探索中国电影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吴越  张蓉  赵昱 《传媒》2018,(14):79-81
电影是塑造国家视听形象的重要载体,提升国产电影的海外传播影响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本文对2013~2018年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影响力指标进行了构建,使用因子分析计算影响力得分,筛选出近五年来影响力排名前20位的国产电影,根据数据解读国产电影海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海外受众评价的文本分析提出加强国产电影海外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超  熊磊丽 《东南传播》2012,(7):115-118
本文以市场与学界对电影《失恋33天》赞弹不一为研究源起,分别就中小成本国产电影现状、微博传播及市场营销三方面作为理论依据。以"电影失恋33天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所发内容为文本分析之基础,检视中小成本国产电影的微营销规律及特点。研究发现,电影《失恋33天》在微博营销中前后期宣传重点虽然不一,但情感诉求与口碑效应运用较为明确。同时文中也指出,官方微博运营中,微博人格化使用应前后统一,后官方微博应解决好品牌延续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