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逆向思维开展化学实验创新活动,从操作方法、装置结构、物质形态、运动状态、缺点错误等五个方面进行反向探索,改进和设计了检查装置气密性、引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水与酒精混合、铁在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色物质在水中扩散、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防倒吸等实验和操作。所举案例取材方便、操作简约、直观有趣、安全环保、富含思维,使化学实验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初中生物学“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中的试剂、装置和材料等进行改进。使用更易获得的木槿、酸模等代替金鱼藻,使用NaHCO3溶液代替清水,利用新型实验装置提升实验效果,简化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促进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协作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李惠宁 《宁夏教育》2012,(11):27-27
一、在空气中点燃铁和铝 铁和铝都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如氧气、氯气等。其中铁和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必做的两个经典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是火星四射,发出“嚓嚓”的声音,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两个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理解铁和铝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实验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笔者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拓展延伸,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效果,使实验操作更简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过程更环保、实验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建构科学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然而,教材上一些实验的效果不明显,若按照教材实验方法操作,则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以小学科学“蜡烛的燃烧”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对实验材料和方法进行创新,设计出效果明显、成功率高、趣味性强的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建构抽象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教材“燃烧条件”探究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对原实验进行了改进设计.以白磷作为燃烧物,通过改变水温、有无空气两个变量,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了燃烧的条件.实验无需制取氧气,且白磷是在密闭装置内燃烧.改进后的实验兼具简约性、环保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玻尔兹曼分布公式,模仿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设计出倾倒氧气助燃实验,得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支持燃烧”的结论。该实验原理科学、新颖有趣、现象直观、结论可靠,可丰富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便携式氧气瓶、铜管等改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使铁丝燃烧时间更持久、成功率更高。利用便携式氧气瓶、12伏大容量锂电池、电热陶瓷片和透明吸嘴饮料袋等改进“硫燃烧”的实验装置,使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加热熔化、燃烧的现象明显且更易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始终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更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物质燃烧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为了增强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和学习化学的热情,创新设计了多功能燃烧瓶实验装置。利用多功能燃烧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可以持续铁丝燃烧现象;进行白磷“水下燃烧”实验,可以简化操作,控制污染;进行硫粉燃烧实验,可以避免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对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作对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实验的教学功能,通过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氢气与氧气混合引起爆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三个实验的探究和改进,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教学效果,且能节约药品,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简易性和探究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以重要概念和方法为切入口,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为主要方法,以实验报告和反思为主要评价依据,通过单元教学活动重新设计“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学生实验,阐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重要概念和方法为切入口,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为主要方法,以实验报告和反思为主要评价依据,通过单元教学活动重新设计“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学生实验,阐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确立“探究烤面包中泡打粉的主要成分”项目,通过课前让学生查找并归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用途,课中让学生尝试体验数字化实验对比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发展用控制变量思想设计定量实验,培养学生基于实验事实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反思评价等科学思维,增强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建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观念。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氨气在纯氧条件下燃烧火焰不稳定且实验成功率不高的状况,进行了实验探究.设计了一套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简易实验装置,让通有氨气和氧气的两导管相接触后点燃,可观察到氨气在氧气中安静燃烧,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较好;此实验可作为氨气性质的课外拓展延伸,利于学生加深对氨气还原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应当尽可能对实验进行量化改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本文以“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中3个实验的量化设计和实践为例,说明如何对初中生物学实验进行量化改进。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课堂上的小插曲似乎比其它学科更让教师“防不胜防”。尤其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缺乏应变经验的老师常陷入一些“尴尬”之中。a.实验操作时,学生观察“偏轨”。我第一次上公开课《氧气》时,指导学生操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引导学生观察。大部分学生都看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我正要引导学生顺势得出结论,完成本环节教学时,一个平常寡言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看到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的东西掉下来。”我当时就面红耳赤,不知所措。时至今日,此事仍令我反思:多么细心的观察,多么可贵的探索!这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铁和铝都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如O_2、Cl_2、S等。其中铁和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学习相关章节内容时所必做的两个经典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发出嚓嚓的声音,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理解铁和铝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同时,实验现象还能给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在高中学习铁的性质时,教师往往因为觉得要在课堂制取氧气有点麻烦,所以常采取以回忆初中做过的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情境的方式介绍铁与氧气反应;在  相似文献   

18.
以铁的吸氧腐蚀的原理探究为项目,通过“分析暖宝宝的成分”“设计实验探究暖宝宝发热的原因”“设计实验验证原电池的电极产物”以及“改进实验验证氧气是否参与反应”四个任务,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实验探究模型以及深化对铁的吸氧腐蚀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1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它不仅是验证氧气化学性质的主要组成实验之一,而且在教科书中通过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红热与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现象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特别是该实验现象明显,是中学化学中能让学生形成终生记忆的实验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碱金属化学性质的比较”一节有钾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但该实验燃烧现象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基于此,采用改变加热方式、受热实验仪器、钾的颗粒大小等手段优化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教师在课堂演示时可采取在铜片、燃烧匙上进行燃烧实验,学生分组操作可采用石棉网进行燃烧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