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曾自 《出版参考》2009,(10):6-6
我保存着一张当年毛泽东和读书小组成员在杭州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的照片。这个读书小组里有我的父亲田家英。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要来一个读书比赛,看谁读的书多,掌握的知识多。”而毛泽东自己就最重视读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他都读。而且有的书他还要反复读,《红楼梦》这部书读了五遍,长达四千万字的《二十史》他在通读之后,有些地方又反复去读。渊博的知识,为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成功一代伟人奠定了基础。从毛泽东的读书,想到了我们的读书。现在,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忽视了这个问题,几乎不读书,这是  相似文献   

3.
人的许多习惯和爱好是特殊环境造成的。“文革”开始那年,我十三岁。学校闹革命.不上课.在家闲居.百无聊赖,惟有读书——当时中学里的图书馆都被“破四旧”了,书大量流散到学生手中——这是那时住在楼群中的城市孩子们惟一的“文化娱乐”。读小说、武侠、侦探(如《七侠五义》、《福尔摩斯探案集》);读爱情,读人物传奇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有关毛泽东读书生活及读书笔记题材的图书,日益成为扩展和深化毛泽东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李锐的《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张贻玖的《毛泽东读史》,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王子今的《毛泽东与中国史学》,吴丽镛的《毛泽东读古书实录》,吴宜、温宪祝的《毛泽东读书与写文》等书出版后立即成为引人注目的热销书。不久前,广东人民出版社作为精品战略的重点出版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下两卷),由于它的编写体例在同类书中独树一帜而格外受到专家的好评和读者的欢迎。出书不到一个月就再版发行了7万册,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书市中成为备受欢迎的精品书之一列入畅销排行榜。  相似文献   

5.
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刘东【泰安7岁那年,我第一次走进父亲的办公室,那四壁的图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在书架的最底层,我找到了几本《红旗飘飘》,从此,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而后小学、中学地读下来,也许是读书多的缘故吧,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的作文十有八九被当作范文...  相似文献   

6.
在我个人的阅读史里,连环画绵延的时间非常长,从识字年龄一直到高一,四大名著都是先看连环画入门的。印象最深的童话书是一本厚厚的《童话选》,特别喜欢里面选的那篇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读了不知多少遍,每一次瞪大眼睛心咚咚使劲地跳。最喜欢的小说则是一本79年版的《外国儿童短篇小说》,一些古旧的来自日本、土耳其、捷克、俄国甚至斯里兰卡的丰富优秀的儿童小说,象日本的《两分硬币》、菲律宾的《父亲上法庭》,悲剧的冲击和喜剧的感染,给我的生动影响一直绵延到现在。从童年到少年,这几本书被一个小姑娘读了很多遍,都快翻烂了。这样,…  相似文献   

7.
读书从儿时开始 我没有高学历,初中没毕业,至今还只有一个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但是我很爱读书。我读小学时,就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只有《红楼梦》读不起兴趣。什么《说唐传》、《说岳传》、《封神演义》读了若干遍,如今我对唐朝十八条好汉从李元霸一直到单雄信还可以不排错位讲下来。  相似文献   

8.
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一样,作为政治家、革命家、学问家的毛泽东同志,既孜孜矻矻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理论、知识,又关心和重视出版,亲自参加和领导革命的出版工作。《毛泽东书信选集》(以下简称《书信》)中有许多地方涉及到这些方面。其中的一些史实、想法、观点和论述,在其他论著中不易见到,书信却记载下来了。这些书信实在是十分宝贵的重要文献。 (一) 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在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并且影响和带动着革命军队、  相似文献   

9.
王飞 《档案天地》2011,(8):33-35,57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名著.可以说是最受毛泽东重视的文学作品之一。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从青少年时代就对这部小说情有独钟.甚至直到晚年还常读不厌。由于毛泽东兼采诸科思维之长、独具百家学说之底蕴,作为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的文入和政治家,毛泽东读《红楼梦》,具有自己独特的评说。  相似文献   

10.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和学者。顾炎武从小酷爱读书,七岁进私塾时,每天能记几十个字。十来岁跟着祖父读《资治通鉴》及《孙子》、《吴子》等兵书。他从少到老,几乎没有一天不读书。《诗》、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书对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中第一本是金敬迈的小说《欧阳海之歌》。这本书是我9岁的时候读的,那时我还在冀中平原上一个古老的小镇里念小学三年级。我的家里可读的书籍很少也很有限,大概那本《欧阳海之歌》是做公社干部的父亲拿回家来的。《欧阳海之歌》是一部苏联术语意义上的"定制小说",所以今天看来小说同时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这不妨碍我一直认为金敬迈是个好作家,他在那个时代已经做得足够出色。  相似文献   

12.
略论梁启超在目录学和藏书上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著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目录学家和藏书家。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1929年,出生于地主家庭。幼时很聪明,五岁从祖父读《四子书》、《诗经》。祖父经常向他讲古代豪杰哲人的故事,用宋末、明末有民族气节的人物事迹教育他,六岁跟随父亲学习中国略史和《五经》,十一岁考中秀才,他读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一书后,开始明白旧学的学问。十三岁专心钻研训诂方面的知识,十五岁肆业于“学海堂”,十六岁中举。后又从师康有为,曾…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从13岁起始读《三国演义》,到逝世前还在谈论三国人物,他读三国持续时间之长、评价涉及范围之广,均为世所罕见。仅就三国人物而言,经毛泽东仔细评点的就多达30人,几乎囊括了三国时期各实力集团的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重新学习、完整地科学地掌握毛泽东新闻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深化广播电视新闻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开放性,新闻学术理论界过去很少研究。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周志雄同志撰写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开放性探析》一文,他从毛泽东新闻思想开放性的理论渊源、客观依据、开放性的特色三个方面做了论述,本刊特在《专论》栏中刊出,推荐给大家一读,相信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读过好多中国的古籍,上至经史子集,下及稗官小说。他本人就说过他幼年读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套。假如我们从《毛泽东选集》上去查,就会发现他引用的中国古籍,范围很广,计有:《诗经》、《论语》、《孟子》、《国语》、《老子》、《左传》、《孙子》、《列子》、《吕氏春秋》、《新序》、《淮南子》和《史记》等二十四史、《资治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史料》2007,(1):107-107
母亲教儿识字读书,是我国的优秀传统。1991年赵朴初应友人之请,为清代一幅《篝灯课读图》题诗。朴老看到此图,感慨系之,因为朴老从四岁到十三岁,九年间,白天私塾外,晚上点起豆油灯,母亲教诗词文史,一字一句让儿背诵。朴老自然也还想起赵家也有家传的《青灯课儿图》。于是,朴老即写出了《题(篝灯课读图)》这首“自度曲”。  相似文献   

17.
在武昌都府堤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里,陈列着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它是一本32开铅印的小册子,书名《湖南农民革命》,1927年由我党所开办的长江书店出版。这本小册子,原来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小册子里有瞿秋白同志写的序言。瞿秋白同志在《序言》中,热情赞扬了湖南农民的革命斗争,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考察工作。他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中国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  相似文献   

18.
成放 《新闻实践》2010,(7):78-80
平时也订阅和浏览一些读书类杂志和报纸,诸如《读书》、《书屋》、《书城》和《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等,但从未读过《南方都市报》的“南方阅读”周刊。经朋友推荐,笔者找来一读,真有“相见恨晚”之感。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2,(2):12-13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以书为伴,是酷爱读书的典范,留下了许多读书佳话。本书作者从熟读“诸子百家”、史书手不释卷、爱读诗词文赋、巧读古典小说等方面,生动讲述了毛泽东一生中富有代表性的读书故事,重点展现了中华优秀典籍对毛泽东人格养成、诗词创作、启智增慧等的影响,以及毛泽东如何将书中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创人和奠基者,是党和人民宣传工作的卓越典范和光辉旗帜。 每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毛泽东都留下闪烁着真理光辉的精品华章 早在1919年7月,年仅26岁的毛泽东亲自主编的具有新颖战斗风貌的《湘江评论》问世了 《湘江评论》发表的最重要最有分量的佳作,就是在第二、三、四期上连载的长达7000余字的《民众的大联合》。这是毛泽东开始以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写的政论文章、高屋建瓴的革命魂魄,高瞻远瞩的科学预见,铸就了毛泽东这篇精品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神采之笔,使人久读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