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个孩子七个坑》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二册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教学时要突出教材编排的特点 ,可以采用激疑、议疑、解疑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以题生疑这篇课文题目很独特。教师出示课题后提问 :“同学们 ,你们会读课题吗 ?”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不经思考 ,连读二三遍。然后教师有意识地问 :“好读吗 ?有问题吗 ?”学生经教师点拨和自己的感受 ,会突然醒悟不对劲 :读法不相同 ,问题也不少。一连串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主动进入了议疑、解疑的学习氛围之中。二、以文议疑第一步 议“异”学生默读 1、2自然段后 ,知道是…  相似文献   

2.
课堂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用武之地”,但过去通常由教师独占。教师讲得再好,也只是“一花独放”;学生,充其量,不过“赏花”而已。即使有些学生能认真听讲,有时还能心领神会,点首晃脑相应,也只是愉快接受“注入”罢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相似文献   

3.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学习不努力,不理解老师,好心没好报……扪心自问:在“教育就是服务”的呼声日益升高的今天,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了吗?我们在乎学生的“在乎”了吗?在学生们童年最渴望得到快乐的时候,我们却告诫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了天真烂漫,没有了欢歌笑语,没有了玩耍嬉戏,没有了自由遐想。伴随他们的是繁琐的分析,机械的训练,频繁的考试,以及“公正权威”的排名,“语重心长”的教导……殊不知,这一切早已成了学生眼前一道抹不去的阴影,成了学生心中“一…  相似文献   

4.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导航仪”.决定着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学校提出了“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的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和谐发展。落实到课堂教学.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上真实、扎实的课。农村孩子生性好动,学生在课堂上稍不听话教师就破口大骂.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幼儿,他们爱动手打人、爱抢别人玩具、没礼貌,被家长和教师统称为“不听话”的孩子,在小朋友眼里是“不受欢迎”的小伙伴。针对这种个性强、性格倔强的幼儿,教师应该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呢?一、针对幼儿具体表现分析“不听话”的原因每个“不听话”的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认为自己做的都对,没有必要听家长的;有的认为是别的小朋友太娇气,总爱找家长告状;还有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待不同的问  相似文献   

6.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讲得明白”重在一个“讲”字。然,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成了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表演者,课堂是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课本剧”的“群众演员”。这是师生关系的本末倒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所以,不能用“讲”来传授知识,而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这是评课应有的正确导向。“讲得明白”落在一个“明白”上。“明…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的办公室,常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训斥学生:“我天天都在讲,你为什么不听话呢?”是学生听不懂,还是不愿听,抑或是充耳不闻呢?让我们先剖析一下“话”与“不听”的内容吧。一、“话”——老师的主观意愿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思想上已形成了“好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师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子能直接相加吗?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想到了在草稿纸上计算。 学生在想、在算,教师巡视,以便心中有数。 有的学生能很快作出正确答案;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把握。这时教师提议:①做完了的同学自己有什么方法验证得数是对的?②没有做完的同学应该想一想,怎样计算才合理,也可以议一议。当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时,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9.
记得一位老师讲《燃烧和灭火》一课,在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可燃物”时,学生七嘴八舌,很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几个自己认为比较得意的名称。“易燃物”、“可燃物”、“能燃物”……老师一听,及时给予了肯定:“大家说得都很好、都不错,但科学上,我们把这个条件叫做‘可燃物’。”学生谈的这些条件名称真的是“都很好、都不错”吗?其实不然。“易燃物”,顾名思义,就是容易燃烧的物体,只要是可以燃烧、能够燃烧就可以。“可燃物”固然正确,但“能燃物”就错误吗?教师一句“科学上叫‘可燃物’”,“能燃物”就不科学吗?科学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教师讲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问学生,“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被问得目瞪口呆。还有一位教师讲完《草地夜行》一课,笔者问学生:“小鬼为什么能鼓起勇气向前走?”学生虽经再三思考,仍做不出回答。上述两例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学生做不出答案,只好再回到课文中寻找,或请老师代答。像这样在讲读课文中寻找,或请老师代答;像这样在讲读课文时把作业题置诸高阁,导致课堂教学恶性  相似文献   

11.
“餐厅里的山珍海味我不稀罕老师希望你们能自己做菜,只要是你们亲手做的,我就一定爱吃……”这是一堂作文教学观摩课结束时,授课教师为反对学生抄袭作文,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做的小结。细细回味这位教师说的话,“自己做菜”不就是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想法吗?可是,学生又何尝不想自己“做菜”呢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存在着以下误区:其一,“做菜标准”定得过高。闲暇之余,和孩子们聊天,他们低着头,小声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难道学生真的不知道自己写什么吗?不,是我们教师的思想在作怪:平日里,…  相似文献   

12.
②议一议:为什么总人数不同?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可能会说:漏选、想填其他水果、投票遗失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理解统计过程需严谨,可复核选票、增加自选项等。(2)理解特殊值的作用。①追问意义:每项调查结果中的“最多”“最少”分别代表什么意义?能决定什么?  相似文献   

13.
师 :下面我们学第五自然段 ,首先我读一遍 ,大家看我读得怎么样。(教师读 ,有意不读出重音和语调。)师 :我读得好不好 ?生 :好 !师 :好吗 ?多数学生小声说 :“不好。”师 :不好吗 ?(同学们你看我 ,我看你。有一部分学生在窃窃私语。)(评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往往不加思考 ,都回答“对”、“好”。这种提问有明显的诱导性。建议教师少用。如果要用 ,再追问一句 ,“对在哪里 ?”“好在哪里 ?”本课教师一连串的追问 ,暗示学生 ,回答问题要动脑筋 ,同时 ,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师 :这篇课文我们是用“找准重音 ,…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5.
程华 《山东教育》2003,(15):19-19
“竞标”通俗地说就是按照招标公告的标准或条件提出方案,经过选择最终被确立并准予组织实施的活动过程,一句话:就是投标与中标的过程。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它不仅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而且已在诸多行业中广泛使用,幼儿园也不例外。也许你会纳闷:一个小小幼儿园整天面对的是未谙世事的孩子谈什么“竞标”?“竞标”能有用武之地吗?通过亲身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竞标不仅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大程度地发挥教师内在的潜能,而且它为幼儿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一、竞标的方法第一步:广而告…  相似文献   

16.
有一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魔术互动节目”,后来竟被评为三等奖。这种简短而又不十分精彩的节目为什么能得到观众的青睐呢?这大概要归功于“互动”情结吧!由此我想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就是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过程吗?就拿语文教学来说,若教师能调动全体学生一起走进课文,随着作者的思路而喜怒哀乐,那教学效果还会令人担忧吗?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这种“互动”情结呢?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房子教师:夏天的假日里你什么时候起床?孩子:第一线阳光射进我家窗户时我立即起床。教师:这不太早了吗?孩子:啊,我的房子是向西的。不是我的错“维克多,你不觉得害臊吗?你是班上最坏的学生。”“这和我有什么关系?班上最坏的学生昨天转到另一所学校去了,这能是我的错吗?”座右铭老师希望全班同学记住这句座右铭:“给别人的要多,得别人的要少。”一个男生大声地说:“对,老师,我父亲正是这样做的。”“啊,你爸爸是干什么的?”“拳击家!”那位男生响亮地回答。·轻松一刻·先吃什么母亲问儿子:“汤姆,如果汽车是用巧克力做的,你先吃哪部分?”“…  相似文献   

18.
1.这种提问与回答妥当吗?某教师讲《数的整除》时,先出示“1.2÷0.2=6、0÷4=0”,然后问:“1.2能被0.2整除吗?”“0能被4整除吗?”要求学生作否定的回答。这种提问与回答妥当吗?  相似文献   

19.
也许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神.教师嘴里进出的是金玉良言:教师伸手一指,那必是金科玉律;教师在黑板上刷刷一写,那绝对是世间真理.学生晶莹透澈的双眸闪着崇拜与期待的光芒,痴痴地望着教师.身为教师的我们能让自己的学生失望吗?能随随便便地忽悠满怀憧憬的学生吗?能敷衍了事地欺骗善良纯真的孩子吗?不,不能!所以,我们得严于律己,努力往孩子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挨近.教学是纯净的、神圣的,掺不得半点假.我们必须科学、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教学、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20.
1、“漏掉名数”这样说对不对? 为什么? 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 道应用题: 同学们做操,每排占7人,6排有多少人? 学生××上台板演: 7×6=42 答:6排有42人。 教师问:“同学们看,××同学解答得对吗?”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他解答得不完整,少写一个“名数”。教师随手在42后面写上“个”字。 少写名数,我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这是错误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