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近代女子体育创始人之一、中国体育运动解剖学的创建人之一、中国体育界的第一位女博士张汇兰是能够从"象牙塔"走向"泥巴墙"的体育思想家.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与教育、体育与锦标、体育与舞蹈、体育与教育实践四个方面对张汇兰的体育思想内容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她认为体育属于教育,体育重在普及.普及始于学校,始于优良师资.普及的方法她提倡和缓运动.她的反思意识、担当勇气、奉献精神、实践魄力值得我们当代体育人学习.  相似文献   

2.
提取散落于文史资料中的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的记录,厘清其价值脉络,为当代中国女子体育教育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有:培养贤妻良母;保国强种、救亡图存;强健体魄、关照身心;追求平等的体育权利.上述4种思想中,前两种思想属"保家国"价值思路;后两种思想属"保自身"价值思路,两种价值思路既碰撞,又交融.  相似文献   

3.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挖掘整理了张汇兰与天津近代体育的历史.我国近现代女体育活动家张汇兰20世纪30年代曾在天津任职,是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系创业者之一,两度出任该系主任,对天津和华北女子体育教育颇有贡献;她积极组织并参与天津社会体育活动,是相当活跃并有组织能力的社会体育活动家;她是天津历史上由官方组织、最早观摩奥运会的中国女性之一,被视为天津"有突出贡献的体育界人士".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与近代体育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发展是近代体育兴起的基础.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学校教育首先出现了体育,维新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教会学校的体育和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对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1840—1949年)上海教会学校女子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其经历了初期、快速成长期和消亡3个阶段,形成了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女子体育教育体系,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出版和引进了体育教材,注重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近代上海教会学校女子体育教育对旧习俗提出挑战,培育了体育专门人才,影响了清末中国自办和官办女学的体育课程设置和开办模式,促进了上海乃至全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回顾.主要结论: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始于近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繁荣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崛起得益于举国体制、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世界女子竞技体育的兴起等.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体育思想及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体育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影响中国体育教育,体育思想与其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又是如何等问题,在目前尚属研究空白。从近代以来体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对中国体育教育产生的影响等两大方面,阐明近代以来体育思想之核心价值观是影响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8.
教会教育与中国近代体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教会学校在推行奴化教育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和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内容、理论研究、女子体育等方面均产生过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7,(1):52-57
教会女学打开了封建思想对女性身体的禁锢,西方体育成为近代女子身体思维转向的逻辑中介。梳理津教会"兴女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西方审美、社会意识和性别差异视域解读近代女子体育身体观,分析身体观生成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津教会"兴女学"中的体育教育大致可分为初创、发展和鼎盛三个时期;西方"身体—主体"审美哲学及身体思维"体现逻辑"成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发生、发展与延续的内在张力;西方教会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意识成为中国近代女子体育价值观转向的逻辑中介,教会女学推进了近代女子体育的勃兴;西方哲学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思维批判对女子体育身体观的历史生成起到规范、导向和动力作用;近代津教会"兴女学"思潮影响下女子体育身体观生成逻辑表现为"工具理性→情感理性→个体自由和自我价值理性"的演化程式。  相似文献   

10.
张汇兰、杜隆元和罗爱华是天津近现代体育史上的三位女体育活动家.她们师生三人均终生未婚,为天津近现代女子体育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中国近现代体育史上的鲜见的鲜明个例.因史料严重残缺,她们对天津的体育贡献长期湮没.挖掘了鲜为人知的散存史料,补史之遗,再现了师生三人在天津近现代体育史上的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的德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可以被体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所开发与利用。分析了当前与体育运动的德育资源问题相关的体育运动的德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人文精神、心理健康功能、体育伦理思想等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体育运动的德育资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通过确立终身体育为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强化学校的体育基础建设,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等措施来促使学生在高校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育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学校体育务必坚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宗旨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主动把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生活意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生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让受教育者以健康的体魄投入经济建设 ,以健康生活的观念创造未来新生活  相似文献   

14.
运动队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丽珍  赵芹 《体育科技》2005,26(4):64-67
从运动队管理制度的制订;运动队管理制度的执行;运动队思想、作风教育;运动队业务、文化教育;运动队文化娱乐活动;运动队教练员、干部的以身作则几个方面探讨优秀运动队的管理问题,试图寻找合理有效的运动队管理办法,为运动队的管理寻找理论依据,为运动队服务。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提出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技能培育思想———身心健康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为具体内容的新时期我国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体育习惯养成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把体育习惯养成与终身体育相结合,确定“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清体育习惯养成对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探讨留守学生在父母缺位情况下体育习惯养成途径和保障机制,为农村留守学生体育习惯养成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校体育作为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与体育的制约,并为实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教育与体育的目标服务;学校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既不可能完全是外来的,也不可能完全是本土的;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学校指导思想的核心。我国的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一直是以强身健体为根本目标的,但又不局限如此,研究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变革,指出各种指导思想的利弊,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应是: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休闲体育已逐渐成为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研究体育与教育的关系,探讨休闲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社区体育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必要途径,是体育社会化的新载体。社区体育的发展理论则是社区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体育社会化的关键。因此在分析社区体育发展概念、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体育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思想形成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更新,都深刻影响着体育教学思想的变化和发展。未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将确立健康教育为主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体育教学思想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