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孙中山,黄兴是辛亥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有功于民国的两位伟人。他们对辛亥革命运动的贡献虽有不同,但“辛亥革命离不开孙中山,也不可没有黄兴”。有些人认为,武昌起义后,特别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的政治倾向是继续坚持革命,捍卫民主共和,而黄兴则是妥协退让,不愿进取。也有人认为,在“民国初年,黄兴在国家事务上主张采用温和、妥协的办法,以求安定团结。但是,孙中山又何尝不然。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2.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人物,素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失之公允。有的根据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的史事,将其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的称号;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还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黄兴的功与过,这是一个需要辨析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13年4月13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三位民国元老于在北京创办中国大学。比起孙中山后来创办的黄埔军校,以及孙中山后来下令合并的中山大学,都整整早了11年。中国大学是—所私立大学,但又不是一所普通的私立大学。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孙中山深感贯彻革命的主张,谋真正共和的实现,非养成革命的人才,从根本上改造不可。于是他与黄兴、宋教仁规划计议,由宋教仁出面创办中国大学并担任第—任校长。此后黄兴、黄云鹏、林长民、王印川、姚憾、王正廷、何其巩曾先后担任过中大校长。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曾于2010年末在北京匡时秋季艺术品拍卖会见到1915年6月20日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致张继信一通,此信对于学术界了解"二次革命"后黄兴与孙中山及中华革命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史料依据,并且,依照黄兴信中所言,其于1914年夏赴美后,与孙中山之间并无通信往来,那么,目前已收录在《孙中山全集》的《致黄兴书》(1915年3月)以及收在《黄兴集》的《复孙中山函》(1915年5  相似文献   

5.
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南方诸省紧跟着独立,清政府的统一土崩瓦解、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一切都顺乎天应乎时,形势发展既快又好。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却功败垂成,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得。既然革命军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孙中山为什么还要辞职?袁世凯又为什么能窃得辛亥革命果实?对于这个问题,上教版的新课本概括为四条,即:一、帝国主义的干涉;二、钻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封建势力向革命施压力;三、革命党内部如章炳麟、黄兴等也主张向袁世凯妥协;四、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这四条原因中,比较难  相似文献   

6.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人物,素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失之公允.有的根据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的史事,将其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的称号;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还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黄兴的功与过,这是一个需要辨析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兴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近代湖南人才群体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曾手创共和,再造共和,“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因而与孙中山以孙黄并称,号称“开国二杰”,其时其党内同仁也公认“孙黄同为吾党泰斗”。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黄兴去世后,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有失公允。石彦陶和石胜文先生的著作《黄兴传》以史实为依据,秉笔直书,对黄兴进行了客观评说,是史学界关于黄兴研究的一部佳作。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黄兴是与孙中山并称为民主革命家,号称为“孙黄”。长沙起义失败后,他避走日本,同孙中山结识。此后,他协同孙中山,合作创建革命组织同盟会。在孙中山的旗帜下,黄兴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坚持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威信和同盟会内部团结,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发展,对武昌起义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运动,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继续,是“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或改良的运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比较正规、明确和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各界人民进行的“全国规模的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的全部斗争过程中,湖南是一个很关重要的省份。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善化县(今长沙县)人黄兴是继起的先驱者,他于一九○三年秋末筹建了华兴会,以后成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进行过多次起义。最壮烈的一次,是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的广州起义,也就是名震中外的黄花岗之役。广州起义,是孙中山、黄兴、赵声等人在槟榔屿策划而成,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得到过华侨的巨大资助。仅从新加坡、槟榔屿回来的华侨,不下五百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27日至28日,"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暨第二届中国留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个世纪以前,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留学生创建了同盟会,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此次会议即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召开。  相似文献   

12.
黄兴认为在中国搞工业化不能照搬西方的做法,只能走“国家社会主义”即孙中山的“民生产义”道路。为了实现民生主义,黄兴对交通和矿业及城市扩建等方面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主张发展教育培养春才,采用西方的工业企业管理方式。黄兴的实业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民主派追求国富民强的美好心愿.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北上期间,以西山会议派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公然分裂国民党,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鲍罗廷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敦促下转变对国民党右派妥协政策。在国民党"二大"后,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逐渐主导国民党党权。国民党右派为争夺国民党党权,最终发动中山舰事变,谋求军权高于党权。由于苏联使团和鲍罗廷对蒋介石的妥协,国民党左派失去了以党权限制军权的机会。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最终通过中山舰事变取得了国民党最高权力。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三年时间里,孙中山先生曾十次来上海。上海是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他在这里为中国革命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工作,对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作出了丰功伟绩。今年是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纪念,为此编写了这份“纪事”,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5.
不少人认为,黄兴和孙中山一样,对武昌起义的迅速到来和起义后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胡绳武、金冲及在《孙中山在临时政府时期的斗争》一文中即持此论。其依据是:黄兴在武昌起义前不到半年还认为“同盟会无事可为矣。以后再不问党事,惟当尽个人天职,报死者于地下耳”。本文认为:胡绳武、金冲及援引的材料颇为不妥。不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黄兴赞成和支持孙中山把反清武装起义的发难点确定在两广地区的战略方针。但1911年广州“三二九”之役失败后,黄兴对孙中山的战略方针产生怀疑和  相似文献   

16.
1913年7月31日,袁世凯发出二次革命后的第一张通缉令,通缉黄兴、陈其美、黄郛、李书城四人,各有赏格:黄兴10万元、陈其美5万元、黄郛和李书城各2万元,下面还有一句话:不论生死,一体给赏。这四个人中,其实只有陈其美最初就是支持孙中山用兵的主张,黄兴等人是反对动武,主张法律解决的。当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横遭暗杀之后,革  相似文献   

17.
1912年孙中山辞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无疑是辛亥革命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此的既往研究大都说成是“让位”,其实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一席原本就属于袁世凯,其后革命党人与南方独立各省选举孙中山,只是革命形势的需要一个头面人物主持政府,而袁世凯尚未来归、黄兴拟将赴宁代黎元洪“暂任”大总统职权而未成行,孙中山却适时归国并主动要求承担大计等条件下的一个权宜之计,“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的决定并未因此而有根本性改变。孙中山的最终辞职荐袁仅是“践前言”,实为还位,此外,“让位”论还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制约了辛亥革命有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辛亥政争中,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让给了袁世凯,很多论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这不无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民元孙中山让位,它是由当时两大对立的集团清、袁与孙共同直接参与、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90年前辛亥革命成功,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固然起了主导作用,但以立宪派为主的中间力量也不可忽视,其间赵凤昌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中的清袁孙妥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政争中,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让给了袁世凯,很多论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这不无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民元孙中山让位,它是由当时两大对立的集团清、袁与孙共同直接参与、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