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大学和谐校园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1.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就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而言,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一种发展状态。作为一种存在的发展状态,和谐社会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学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中学校园文化是指在中学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状态,是一种以"和谐"为理念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学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协调发展的状态.中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应在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扎实推进、全面加强中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1]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对高校来说,就是要建设和谐大学校园。和谐校园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社会进步为宗旨的一种整体效应,这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组织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力量,高校要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高校党组织的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有着内在一致性.因此,和谐性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是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研究传统体育文化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界定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4个层面的内涵.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则必须建设和谐校园,而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蔺德文 《中国教师》2010,(Z1):249-250
<正>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和谐校园应包括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规范,而且还包容了与这些制度和规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为贵”是“礼”的根本精神。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开放的胸怀,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9.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文明和谐新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由和谐的校园孕育出来的,因此,创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而教师在孕育和谐的人、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所以,要创建和谐校园,就必须首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内容。在当前形势下,只有清楚地认识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认真建设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才能真正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动、平等友爱、和睦融洽的和谐校园,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鹏 《高教探索》2007,(3):42-43
本文从古代对和谐概念的解释中提炼出和谐的含意,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与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并从“修身立德”、“明礼知耻”、传统精神等三个方面阐述传统文化对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我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种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界定 在中国几干年的历史长河中,“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4个层面的内涵。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则必须建设和谐校园,而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主要包含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探讨道家传统和谐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地方,作为社会这个大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必然带着社会的特征,必然带着从古到今人们探索的问题而存在.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也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内涵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中学校园文化是指在中学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张春良 《中国教师》2005,(10):57-59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和谐校园并非是校园人表面…  相似文献   

20.
<正>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在党的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