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2005年秋季,江苏省高中全面启用“新课程”。在此之前,教育部和江苏省已经对高中教师们进行了“新课程”培训。“新课程”培训作为教师们了解“新课程”理念,提高广大教师实施、驾驭“新课程”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重中之重”环节之一。本研究以江苏省某地级市的历史、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在其接受“新课程”培训之前和接受“新课程”培训之后,就同样的问题做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新课程”培训对教师究竟能够产生哪些影响,并分析影响的有效性等,希望能够对下一轮“新课程”培…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首先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教师的职责已不再只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境地,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在培养目标上,它指向的是“做”而不是“学”,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只有从思想观念上逐渐适应新课程,才能在具体的教与学上适应新课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3.
“做中学”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做中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内涵,讨论了“做中学”和物理新课程的基本教育理念,指出“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与物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具有非常好得适切性,把“做中学”引入新课程物理教学是实现物理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县已进行两年多了。但是,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得较好;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新理念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尤其是村校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属于“缺乏理念的教学”。“缺乏理念的教学”,最直观、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教师上了课却不会“说课”。这种教学,当然是盲目的教学,是低水平、低效率、低质量的教学。因此,本人认为,新课程理念与我们的实际的教学行为不仅需要“焊接”而且需要“碰撞”,因为有了“碰撞”才会“融合”。怎样才能使我们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发生有效的碰撞、产生有效的融…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为了适应新时代,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现今的初中物理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果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没有改变过来,那么肯定是用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法,没有把握自己的“位”;也不会去研究新课程的内容编排规律,也不会去推敲如何采用新教学法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样你就会像许多人一样认为“:现在的教材难教了”。  相似文献   

6.
“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一种时代呼唤,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显得越发重要。但反观现实,很多教师要么不想做研究,要么不敢做研究。要么不会做研究。这就造成了教师的研究是被动的,浅表化的,时代要求和现实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 ,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我通过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 ,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 ,摸索出了一些做法。一、新课程突出了师生平等的地位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实践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新课程的理念 ,使我转变了往昔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使我知道了“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这就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平等 ,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 ,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1 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中有一句话 :“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 ,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对教师课堂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为八个字:“人格平等、教学相长”。教师课堂角色转变标志着我国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断自觉地加强自身学习与提高,他们夯实专业知识,追求学科前沿的动态,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与学生一起成长,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一、适应人格平等的要求1.教师要成为新的知识传授者。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永远不会被淘汰。但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已不再是以前那种常规意义上的角色。在新课程的条件下,教师…  相似文献   

9.
走进新课程实验区,人们发现教材变了,课堂活了,学生灵了,而老师却感叹:不会教了!原因何在?细细推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反映在教师教学这一层面上,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教师习惯性的教学实践受到了挑战。因此,教师“要学会教学”必然成为新课程实验中广大中小学教师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学会教学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基于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当今教学的主要形式这一现实,在探讨教学理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课堂?”《透视课堂》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个市级“思品课评优活动”,听完十节课后,我十分遗憾地发现,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教师还投有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更没有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就难以避免地在一些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她们只讲教材“正文部分”的内容,而对于新教材中的“故事”、“做一做”、“说一说”.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广大教师通过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基本解决了认识层面的问题,但他们还是不时地问:“新课程到底怎样上?”“新课堂应该‘新’在哪里?”因此,新课程教师培训还应该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新课程的教师应该进行实践智慧的积累。实践智慧的积累主要靠实践,但是,简单重复的实践产生不了智慧。在理论指导之下设计行动、在行动中验证理念、在行动后反思升华———这是教师实践智慧积累的必由之路。每一位教师在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时,都要经过“设计———验证———反思”这样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新课程教学设…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已贯彻了新课改理念,但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 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其中,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就是新课改的一大误区。一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在语文课上,不论课文是小说还是诗歌,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课文,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丝毫没有涉及。课后进行测试,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解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普通中学全面实施生物新课程已经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多种办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发生转变,在实施生物新课程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教师不知道该怎么备课、该怎样上课。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探讨实施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师应该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教”。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能否落实,教师理念的转变是前提.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接受到深化的过程,它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教师新课程理念的生成、内化有其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必须为教师新课程理念的生成创设出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一线化学教师,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者来说,深深感到新课改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安排就象当今电视节目的编排,以各种栏目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实验”“科学探究”“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教材做剧本,学生唱主角,老师既当观众又做评委。  相似文献   

16.
一、情中“探”——在探究中认识生活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能做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教学中,教师在安排主题活动和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尽可能考虑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懒”带有明显的贬义,怎么提倡做“懒”教师呢?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做“懒”教师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保障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理念,求得每一个学生充分、自由、多元、和谐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发展的空间,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懒”一点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革新》2005,(4):25-26
新课程针对我国教育存在弊端:“知识本位”——“教师权威”——“精英教导”,提出了明确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是检验新课程的唯一标准。而“教师角色的转换”是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我省高中新课程的第一轮教学实践,许多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关注了探究性学习,但当教师希望把探究性教学运用于课堂时,常常感到探究性教学理念和方法“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无法把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日常化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实处。那么如何实现探究性教学这一理念向日常教学实践的转化?从而实现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本文在此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随着实验的推进 ,各校将分期分批使用新教材。最早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是 2 0 0 1年 ,而最晚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将到2 0 0 8年。在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每一位教师都将面临如何走进新课程的问题。语文教师应如何走进新课程呢 ?一、了解新课程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 ,尽早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新课程教师的成长 ,都要经历从“无知”到“知” ,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未接触新课程之前 ,对新课程可能一无所知 ,这很正常。通过读书、培训、实践 ,对新课程的了解越来越多 ,把握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