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TRIPs协定的框架下,版权保护处于一种独特的状况:不论TRIPs协定成员是否为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都要遵守被TRIPs协定所并入的伯尔尼公约的规定。尽管并不要求是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TRIPs协定成员却承担伯尔尼公约的义务,但第6条(2)除外。根据TRIPs协定第9条的规定,可以认为伯尔尼公约统一到TRIPs协定之中了,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继续受其条款的约束,TRIPs协定并不减少其义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这一条款,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在比较各主要成文宪法国家宪法的基础上,提出从受教育权利绝对性与相对性和受教育义务履行者双重性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该条款,会加深对该条款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分则存在不少这样的条款,它们被普遍认为这是对罪数形态的规定。这些条款是第157条第2款、第171条第3款、第198条第2款、第208条第2款、第241条第5款、第253条第2款、第318条第1款、第329条第3款、第399条第3款。事实上,这些条款所规定的并不是罪数形态。  相似文献   

4.
2005年2月27日,世界上第一个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国际公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开始正式生效.作为该公约的第77个签约国,中国将在全国人大审批后实施这一反吸烟条约.  相似文献   

5.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创设了以其第76条和附件二为核心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法律制度,使沿海国得以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依据国际法建立范围最大、也是最后的国家管辖海域。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制定了旨在协助执行《公约》第76条的《科学和技术准则》。《准则》将《公约》中相关规定加以详细说明,等于是《公约》第76条的执行细则。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于2003年10月23日对中国生效,其中第6条、第7条两个条文分别规定了“洗钱行为的刑事定罪”和“打击洗钱活动的措施”,我国刑法立法中洗钱罪规定应从上游犯罪范围、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等做好与公约的衔接,以改变我国目前洗钱犯罪日益严重却很少能够打击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在英蔓判例法中,预期违约包括预期拒绝履行和预期履行不能两种形态。此外,蔓国《统一商法典》、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及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还规定了另外一种形态的预期违约,即推定的预期违约。大陆法系中的不安抗辩与推定的预期违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与默示预期违约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我国《合同法》第68条和第69条之规定,实质上是以不安抗辩为基础而构建的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有关根本违约制度的规定,如判断合同根本违约的标准、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对根本违约的定义等可供我国《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借鉴。因此,分析了我国《合同法》中相关规定的不足,并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根本违约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06,(1)
重点关注——《儿童权利公约》 旨在建立保护儿童的国际标准,以防止儿童被忽视、受剥削和虐待。公约 将“儿童”界定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 《儿童权利公约》共54条,实质性条款41条,规定儿童应该拥有最基本的 权利可以概括为四种,即: 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相似文献   

10.
GATT第20条b、g款是环保例外条款。许多贸易争端都是由对这两款的适用条件的争议而引起的。本文试图通过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海龟案来说明这两个条款的适用限制,并从四个方面归纳其适用范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预期违约制度与英美法系国家的预期违约制度不同,具有中国特色,具体表现在我国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和救济措施等方面,从而使不安抗辩权制度和预期违约制度有机统一在我国合同法之中,各自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根本违约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考察 ,分析了根本违约的具体内涵 ,并对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果进行探讨 ,认为我国对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应采取结果主义加可预见性标准 ,根本违约可产生解除合同及限制合同解除权的滥用 ,并限制或阻却免责条款的摄引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默示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分属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渊源不同,但其制度价值却是相同的,都在于调整期前毁约时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失衡关系;对非违约方的救济途径基本相同,但前者更强调合同的解除权,而后者更注重非违约方基于违约方期前毁约而产生的抗辩权。我国合同法第68条、69条兼具以上两种法律制度特征,把其规定定性为默示预期违约,更能发挥该项制度优越性———“效率违约、兼顾公平”法律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对预期违约制度和不安抗辩权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合同法》立法实际 ,指出了《合同法》存在不足 ,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组织中完备心理契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本质是契约经济,契约是组织存在的基础。心理契约是组织和个体之间对责任和义务的相互承诺;企业应构建完备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违约金是指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在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的情况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就其性质而言,是对特定违约形态下违约损害赔偿的预先约定。定金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为担保合同的成立、生效或者履行,而由一方预先向对方给付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其他代替物。违约金与定金从概念上看,它们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它们各自内容的阐述,以说明它们之间存有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效率违约制度是以理查德.A.皮斯纳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分析法学派提出的一种违约理论,鼓励人们在违约收益大于履约收益的情况下违约,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我国合同法恪守大陆法系"契约必须得到遵守"的传统,没有引入效率违约,违约责任的首选方式是实际履行,在实践中造成了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对效率违约制度的介绍,探究效率违约制度的理论基础,从而分析在我国建立效率违约制度的可行性,希望我国合同法修改时能引进效率违约制度,从而促进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英美法里的预期违约理论,评析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条款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预期违约制度中违约方利益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授权受害方选择救济方法,但没有明确受害方是否应同时承担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即如何保护预期违约方的利益。探讨了预期违约制度的由来、实际违约时非违约方承担减轻损失义务的问题,通过分析英美法中的有关判例,从法理和实践的角度得出我国合同法应明确规定预期违约中的受害方承担减轻损失义务才能合理地保护违约方利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处于初创阶段,企业及个人的信用利益缺乏征信制度的约束,造成合同履约率极低。1999年新的合同法实施后,为增强合同履行的效率,保护善意的权利人,特别设计了两种全新的保护机制:参照大陆法系的规定,赋予先履行义务人以“不安抗辩权”(unsafe right of defense);参照英蔓法系,针对履约准备过程中出现的恶意毁约行为。或在履约条件严重恶化时。赋予合同相对方提出“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of Contract)请求,进而解除合同的权利。这两种法律制度在新型的法律实践中,有一定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