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中小学生是处于成长时期的人,即使是成熟的人,也会犯错误。不仅差生犯错误,好学生也会犯错误,无论是伟人、领袖、科学家,他们从小学到大学乃至步入社会,犯错误在所难免。人的行为是受行为习惯支配的,而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所以一旦形成习惯,想在短期内改正,甚至想在一夜之间彻底改正是很难的,想通过一次苦口婆心的谈话、一次家访、一次帮助就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成语典故中有“月攘一鸡”的小故事,颇耐人寻味: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别人劝他不要这样做,这位小偷说:“请损之,月攘一鸡”。…  相似文献   

2.
马展 《宁夏教育》2002,(12):47-47
常听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挂一句口头禅:“严师出高徒。”似乎实施教育就宽容不得,中小学也要一律以严待生,宽容就不是一种教育原则。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颇有经验的班主任,不无调侃地谈到他曾经“鼓励”过一个学生“犯错误”:“这个学生太正统太规范太标准化了,不大像正常青春期的学生。有一次工作中出了错儿,很难过地向我检讨,痛心于扣了班级评优的分数。我告诉他:工作中难免犯错误,但重要的是应该大胆工作,不要过分拘谨。你这个年龄不敢出点错儿,你就缺少生活乐趣,你就缺少与同伴交流沟通,你就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你也就必…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中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这段话,意味深长,充满哲理。  相似文献   

4.
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当学生犯错误时,陶行知先生用他独特的“四颗糖”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之勇改错误,努力进取。应该以陶老为榜样,以“四颗糖果”为喻,研究呵护学生、教育学生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凡为师者,几乎没有不被学生那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所困惑着、苦恼着。正如老师的困惑和苦恼是人之常情一样,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过错中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正是其不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历程。有人说:孩子所犯的错误都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可爱的错误。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家庭也好、学校也好,如果把孩子和学生管理教育得没有任何问题,那恰恰是教育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文可谓是师生双方均感苦恼的问题,一听说写作文,学生就苦不堪言——作不出多少文来;老师也苦不堪言——所作之文太糟了。这种苦恼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仅从老师角度,谈谈“写什么”的问题,以期找到产生苦恼的根源和解除苦恼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8.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2):14-15
学生观,是对学生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教师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正确学生观的核心是学生是人,是有灵有肉的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这样的人,既需要努力学习,也需要休息、娱乐、交往、玩耍;既需要听从老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教导,也需要发展自律、自强、自护、自尊及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既有进步和优点,也会退步,会有缺点,会犯错误。教师如果能这样看待学生,就不会苛求学生,就不会见不得学生有缺点、有退步和犯错误;就能既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又允许学生有必要的休息、娱乐、交往、玩耍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杨玲 《教学与管理》2007,(12):44-45
“惩罚”是控制行为的常用方法,许多教师都认为“不罚不止”。但“罚”就一定能“止”吗?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有不少老师反映说,不怕学生犯错误,就怕碰到那种犯了错后“虚心接受,屡教不改”的学生。这类学生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虚心接受”。  相似文献   

10.
鲁文 《青海教育》2002,(10):13-14
在学校里,学生之所以犯错误,由于某些错误的思想,堵塞了他理智地思考问题。导致做出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事来。对这些学生的错误之举,有的教师横眉冷对;有的教师大声呵斥……结果形成了对立面。人是要经常教育的,犹如“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要使犯错误的学生茅塞顿开,就必须时时疏而导之。  相似文献   

11.
互动是师生关系动态的反映,是师生在参与中合作的双边活动过程。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确切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相互交流、影响的一种不断作用的状态。育人中的师生互动是结果,更是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世强 《吉林教育》2009,(7):103-10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用冷而严厉的眼光盯着他说:“你到我办公室来,我要找你谈谈。”来了之后,  相似文献   

13.
五、要有“活的乡村教师”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活的学生”,故“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也是改造乡村的先决问题……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认为“我们要改造中国、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要实现大同之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不管我们的学生是优生还是后进生,甚至“问题学生”,我们都不能放弃,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建设未来的栋梁之材。只要我们有一颗爱生之心,一份惜生之情,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学生”也有许多优点,并能及时地捕捉到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教育和鼓励。有了一颗爱心,还要有耐心。因为对于大多数的“问题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犯错误有反复性。  相似文献   

15.
学生总会有犯过失的时候,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该如何对待过失学生?孔子教育弟子“过则勿惮改”,有过则改即为善,“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学生是愿意接受老师正确批评的,所不能接受的往往是老师批评的方法。鉴于此,我认为,老师应该“好说话”,给予过失学生四种权利。1.给予学生诉说权——说明错误经过的权利绝大多数学生犯错误都不是有意为之,有的学生虽然犯了错误,但可能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来降低错误的程度,仅此一点就该肯定。假如老师只看到错误的结果,而不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就不分青红皂白,任自己宣泄情绪,不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若学生诉…  相似文献   

16.
本年级(5)班班主任今天大发雷霆,口口声声说班干部犯错误更不能原谅,大有不严惩决不罢休之势。询问其原因,原来在上课时,该班班长、绰号“足球迷”的小叶不时窥视教室外的一场足球比赛,当一个队员一脚破门时,他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好”,课堂秩序被搅乱片刻。上课不专心,特别是违犯课堂纪律这种行为当然要批评。可因为当事者是班干部就决不放过,我以为就有些欠妥了。目前,不少班主任教师偏信、偏爱“学生干部”的做法不可取;但班干部犯了错误就“罪加一等”,也是不应该的。班干部也是学生,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也都有各种物…  相似文献   

17.
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毛主席也说过:“允许人犯错误,改了就是好同志嘛!”由此可见,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一种美德。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而是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督导其改正,从而体现出教师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8.
王峰 《宁夏教育》2012,(2):48-48
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是的,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润滑剂。当师爱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灵时,即使是荒芜的心灵也能开出希望之花。  相似文献   

19.
陈培 《教书育人》2001,(13):41-41
学生由于心理、生理、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加上各人所处的家庭环境、文化氛围、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学校犯错误是难免的。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最有效的教育是说服。“说”而不“服”是达不到教育效果的。如果依靠权威“压服”学生,只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只有“心服”,才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是“错误”。认识是改正错误的前提。因此,作为班主任就要在“说”上下工夫,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发之于外。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说服学生。(一)运用“标签”法说服学生。王群在班上担任班长的职务…  相似文献   

20.
闲来随便翻翻,见《艾子杂说》里有这样一则寓言:龙王下令,水族有尾者斩。鼋闻之,“惧诛而哭”。虾蟆亦哭。鼋异之,问其故。答曰:“吾今幸无尾,恐究蝌蚪时事也”。这则寓言,言简意深,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大约是职业的缘故,读后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我们知道: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的特点,他们思想单纯,分辩是非的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很容易犯一些违反校纪、班规的错误。这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伟大导师列宁就曾说过“青少年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可是,令人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