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以柠檬皮渣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吸附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性质,考察了柠檬皮渣用量、吸附时间、刚果红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刚果红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皮渣对刚果红的吸附量随刚果红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柠檬皮渣用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柠檬皮渣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2.
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竹材剩余物的开发应用新途径。以竹屑为原料,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备了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剂,以亚甲基蓝(MB)为吸附对象,考察了pH、时间、吸附剂投量及吸附温度等对吸附剂吸附MB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液pH增大,吸附剂对MB的吸附量增大,pH在5-9间变动,吸附剂对MB吸附量变化不大;染料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增加,吸附剂对MB吸附能力增强;在吸附120min,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在25℃、35℃、45℃时,吸附剂对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6.38 mg/g、121.95 mg/g和125mg/g;竹屑吸附剂对MB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甲醛/硫酸为改性剂,对龙眼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LCSF),并用LCSF对模拟废水中的Pb(Ⅱ)进行吸附,考察了Pb(Ⅱ)初始质量浓度、p 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铅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CSF提高了对Pb(Ⅱ)的吸附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荔枝壳活性炭用量0. 05 g、铅初始浓度为120 mg/L、p H=5、吸附时间45 min、吸附温度298 K,在此工艺条件下,改性龙眼壳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量可达229. 72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热力学参数△G <0、△H> 0、△S> 0,说明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液共混和相转移技术,经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和三聚氰胺(MA)共价键合作用,制备了具有螯合配位作用的改性聚偏氟乙烯共混膜(DTPA-MA/PVDF),研究了DTPA-MA/PVDF共混膜对水溶液中Ni^2+的吸附性能、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的等温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D-R等温吸附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经4次吸附/脱附循环后,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吸附量仍大于0.025mg/cm^2,脱附率仍超过90%。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离子液体[Bmim]Cl水溶液对玉米芯进行预处理,探讨该吸附剂对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方法:分别进行静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四种动力学经验方程对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采用Freundlich、Langmuir、DR和Temkin四种吸附等温方程对热力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玉米芯对亚甲基蓝吸附的热力学过程。此外,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结论:经离子液体预处理后的玉米芯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反应级数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拓宽竹材剩余物的开发应用途径,以改性竹屑为吸附剂,孔雀石绿(MG)为吸附质,考察了改性竹屑吸附孔雀石绿的动力学以及pH、染料浓度、吸附剂投量及吸附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并采用准一级、准二级、颗粒内扩散方程及Elovich吸附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溶液pH、吸附温度、吸附剂投量等对吸附有一定影响;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吸附过程是一个物理吸附控制的准二级动力学过程。竹屑改性制备吸附材料对孔雀石绿吸附效果佳,显示出竹材废料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改性蒙脱石对铯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时间、温度、用量、PH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温度控制在50℃,吸附剂用量在0.9 g,PH为8时,OTAC改性蒙脱石对铯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好.OTAC改性蒙脱石吸附铯离子过程近似于准二级动力学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  相似文献   

8.
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对Zn(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引发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采用XPS、SEM和FTIR表征了PVDF共混改性膜的结构和组成,测定了共混改性膜的零电荷点(pHpzc),分析了共混改性膜对水溶液中Zn(Ⅱ)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Zn(Ⅱ)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平均吸附能为8~16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ΔS^0〉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VDF共混改性膜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对水体中Zn(Ⅱ)吸附量大于0.005mg/cm^2,脱附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9.
以NaCl为模板,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多孔碳/Ni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将其应用于吸附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刚果红,系统研究了污染物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动力学模型及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及朗缪尔等温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化学吸附.拟合结果显示多孔碳/Ni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313 K温度下最大吸附量达到217.17 mg·g-1,表明其对刚果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凹凸棒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备了负载氯化镁凹凸棒吸附剂,并对含铅废水进行处理.以铅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吸附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和最适吸附条件.氯化镁加入量为凹凸棒的5%,浸渍时间为2h,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3h;铅的初始浓度为40mg/L,吸附剂投入量为20g/L,25℃,吸附14h,铅的去除率为97.06%.该吸附过程服从Langmuir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10.5296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