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学生的心理也随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关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所有教师都承担着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必须重视学生的品格、情感、个性等心理素质的培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学生的心理也随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关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所有教师都承担着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必须重视学生的品格、情感、个性等心理素质的培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长城,要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洪流中成为弄潮儿,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使他们能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改革大潮中奋勇向前,激流涌进。作为教育的推行者,我们教师先为学生心理健康做好路引。教师日常工作的兴奋点,是教师职业情感的自然流露,尽管这些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发生的,但是我们的目光的焦点不同,对学生的发展影响也就不同,观察发现,关心学生的教师,所关注  相似文献   

4.
高中阶段,学生一般都进入了青春期,迎来了生理和心理的剧烈变化期,我们用"心理断乳期"一词来形容这一段时期。学生心理上的"断乳"表现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同时伴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的态度会由疏远、反感到向往、追求。此时,学生心理萌发的异性好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因为这时的异性交往不仅仅是生理需要,也是情感需要。  相似文献   

5.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  相似文献   

6.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谈到,"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因此,班主任教师除了在学习的认知发展上给予学生支持、鼓励与指导外,更应该在情感上给予学生关怀,让学生明白班主任教师乐于助人而且关心他们的心理痛楚,能够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心和帮助.也就是说,班主任教师应该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相信他们的为人,因为被人相信是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最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7.
黄洪亮 《生活教育》2011,(24):32-33
一、让学生拥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这是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创新的大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表现为尊重、理解和信任,其次表现为民主、平等和关心。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愉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学生也同样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心,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而且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很大收获,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本文通过相关的调查报告以及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实践出发,结合目前技校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浅谈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意见,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已取得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9.
李晓菊 《甘肃教育》2014,(17):59-59
正重视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1.关注学生心理动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关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重视正面激励引导,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充分运用激励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强调学生的进步,促进自我满足。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浅探权克均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年龄段。把握住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了解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有助于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生理、心理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大体可分为疏远异性期、接近异性期、两性初恋期...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育观是,教师的任务是教课,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个性等因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教学生了,现代社会更注重的是人的潜能、人的个性、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观,用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情感需求在不断提高.故作为一名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教育课程。”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人格。与学校其他课程不同,它更要求教师能在整个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通过体验获得情感上的感悟、行为上的改变。这就对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心理活动课走向平实,更贴近学生内心,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心理活动课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教师日常工作的兴奋点,是教师职业情感的自然流露。尽管这些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发生的,但是,他们的目光集中的焦点不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别。观察发现,关心学生的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关注些什么,是教育理念的反映,也是教师课程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从教师职业情感的表达方面要求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关心”,与母亲对孩子的“爱”与“关心”相比,应是一种更为专业化的情感,往往表现为对人的持续性发展的不同作用。现在,当我们从学生成长和发…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7.
教师必须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关心和热爱学生,只有这样才会唤起学生心理的共鸣,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更加和谐,当然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时不能以情感代替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实施后,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语文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索,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之后,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体验,从心理上主动关心和鼓励学生,使他们能对语文学科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下面谈谈笔者在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在青春期的青春萌动的确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有了这种萌动的学生可能会用带锁的日记本写下自己的心事,也可能会在异性同学之间传递“情书”,或者异性同学相互约会等。作为一名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变化,首先要理解和尊重,这些举动证明孩子们已经不是两小无猜的孩子了,对异性同学产生的这种朦胧的冲动与欣赏正是他们长大的表现。对于这份情感,教师要替学生保密,不要大肆宣扬,不要公开去处理,更不要盲目地发怒或斥责,要知道。这是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而引发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王少霞 《现代教育》2014,(2):125-125
职专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器官的迅速发育、机能的不断增强、心理的巨大变化,都给学生的情感增添了新的色彩。尤其是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爱慕悄悄弥漫开来。并且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骄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