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读"中间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教育中,“中间生”现象的存在影响了这类学生的健康发展。“中间生”的个体立场受到漠视是“中间生”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消除“中间生”现象,教师应采取的策略是:以关注为起点,构建教师与中间生的互动格局;重塑“中间生”形象,形成“中间生”文化生态;实施横向促进与纵向协调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方式;淡化学生的竞争意识等。  相似文献   

2.
所谓“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就是以班级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通过班主任的有效组织,放大班级管理的功能,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以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核心是管理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班级管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离开了班级管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教书育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班级管理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班级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人的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而良好的班级氛围又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4.
周虹 《湖南教育》2006,(10):23-24
传统的班级管理基本上是以师为本的模式,管住学生往往成为班主任的首要任务。班主任的职能简单化,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评判学生的标准也过于简单。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的个性被埋没,自我教育能力被忽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淡化,潜能得不到发掘和伸展,他们感受得更多的是压抑而不是受教育的愉悦。这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新形势下,班主任应转变班级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班主任应树立以下几种管理理念:一、尊重学生个体;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三、尊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四.更多采用积极性评价;五、积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六、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班级岗位的管理中,笔者注重淡化小干部的权力意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通过轮流“掌舵”或细设岗位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我竞争、自我奉献的岗位舞台上学习管理、学习服务、学习尽责、提升素质。 一、岗位设置。让每一位学生找到位置和价值 班级岗位既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载体,也是老师教育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高校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传统的班级概念趋于淡化,以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渠道的情况正在改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成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研究学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管理好班级和培养好学生,就必须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引导问题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作为班主任,笔者就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策略和做法。一、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如果班主任能够改变观念,转换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敢于让学生去  相似文献   

9.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经过多年探讨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管理模式。 一、养成习惯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基础   初中一年级学生往往由于家庭长期的娇生惯养、规范教育“疲软”、小学教育和初中段教育的衔接不当等,造成刚从小学直升初中的学生,自控能力和生活能力差,纪律观念极其淡化,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违纪,没有劳动习惯,而且惟我独尊,我行我素。这些都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进行班级有效管理的障碍。因此,对初一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0.
所谓“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的一切活动都从学生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学生发展以“素质”提高为宗旨。此处的“本”即“根本”或“中心”之义。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见分不见人”“教中无人”“以分为本”的管理样式截然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追求的是班级管理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和激励价值。下面联系班级管理实践,从班干部的“选聘”激励、学生的“评价”激励和“奖惩”激励三方面呈一管见。一、班干部的“选聘”激励激励是一种引导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心理过程。这里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传统班级在空间和时间上出现离散化,导致学生班级观念淡化、集体观念削弱,同时也给班级管理和建设增加了难度.本文试着分析学分制给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并对学分制下班级建设的创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的核心,对一个班级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所以,班主任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班级工作要勤于思考,并且做到口勤、手勤、脚勤。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从而真正搞好班级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注重了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淡化了学生"经济意识"的培养,中学生中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攀比现象日益严重,笔者根据这一现象,谈谈自己对班级管理中的"经济意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班级班主任工作实践,以市政专业毕业班级毕业生为例,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综合素质等因素为每名学生订做一份毕业规划,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就业或接受继续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了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温储蔚 《江西教育》2002,(22):11-12
一、“内化式”班级管理的理论依据所谓“内化式”班级管理,就是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简言之,就是“内化观点,外化行为”。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的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只有当人们真…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学生的教育者。班主任本身的素质、班主任队伍建设及工作效益直接影响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成立一个专门以提高班主任素质,加强班主任组织和管理的群众性的教研基层组织──“班主任教研室”。   一 “班主任教研室”建立的必要性   1.建立“班主任教研室”是班级管理发展的历史需要。自从班级上课制出现以来,班级就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便以班级的组织者、学生的教育者的角色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之外的教育管理工作。历史上,乃至今天,虽然…  相似文献   

17.
完全学分制作为高校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可是实施完全学分制对传统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传统班级教育管理功能淡化、弱化,学生管理体系失去支点。对此,高校需要因势利导,通过创新班级的组织形式,建立适应完全学分制需要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的"主任本色"与"管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的沦陷源于"管理的缺位"与"服务的越位".班主任毕竟是个"主任",他不但是管理班级学生的"孩儿王",更是协调学科教师的主任.正是通过对学科教师的协调,才可能调动教师群体力量去教育班级学生;正是通过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才可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9.
以“勤”、“情”感人是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其一,“勤”分为勤劳和出勤,勤劳要求班主任应事事带头,身教胜于言教;出勤即是守时、守信、做好学生的表率。其二,爱心一颗给学生,即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其三,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班主任工作中应以情为主、以勤为辅。这三点是抓好班级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它可使班级工作顺利、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倾向于管理主体“一元化”和“窄化”,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强调主体的主宰性、权威性,忽视了学生既是班级管理的客体,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的双重身份;或者把管理当成少数学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只能充当被管理或配角。“平民班长制”班级管理模式,是基于每一个学生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让班级管理中一切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是为了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