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自1992年我国成为《白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之后,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开始快速发展,但图书版权输出方面却相对较慢,这与我国翻译人才培养具有紧密关系。翻译人才培养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术界就开始研究国外的翻译人才培养;90年代,学者就"复关"之后翻译人才素质的培养进行分析;进入新世纪,由于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图书出版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外语图书翻译出版量也呈逐年攀升趋势。虽然我国在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际多边版权公约之后,相关翻译著作权的法律问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我国对出版刊物翻译后著作权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因此,进一步研究出版刊物翻译后的著作权法律保护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问答     
问:翻译外国图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要查明该书的著作权归谁所有。一般外国图书的版权页上都有一个版权标记(C)标名版权的所有人。在我国,一本书的著作权人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在该书上署名的作者。但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作者的版权一般都转让给出版商,因此作品的版权往往是归出版商所有的。明确了著作权人以后,就要设法与其取得联系,签订翻译出版合同。如果自己没有办法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可委托代理人或代理公司办理。从理论上说,翻译出版外国图书,是译者取得著作  相似文献   

4.
正版权贸易是出版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它可以优化选题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编辑理念更新和完善图书制作水准。在如火如荼的版贸活动中,翻译一直默默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本文所指的翻译包括翻译活动、翻译作品和翻译者。在版权贸易中的翻译主体指版权经理人和译者,翻译客体指翻译前和翻译后的图书文本。首先谈谈版权经理人的作用。从2007年开始,由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版协等单位发起每年评选全国优秀版权经理人和推进版权  相似文献   

5.
霍芳芳 《出版广角》2019,(23):55-57
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我国引进版权共16829项,其中,图书有16071项,占引进版权的95.5%。近年来,图书市场上的引进版图书数量逐渐增多,但图书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提升引进版图书的翻译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文章从译者角度出发,分析译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进一步探究如何提升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以及译者应如何处理好与原作、原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化“走出去”与“文化强国”战略是我国近几年新提出的文化发展策略,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在国际社会的参与度,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图书版权输出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我国图书版权的输出现状和特征,归纳相关问题,为中国图书能够走出国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了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策划选题并合作出版图书,而不仅是单纯的国外图书版权引进. 早期的图书引进,国内出版社更多的做法是把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版权买过来后,或直接影印或翻译成中文出版.这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出现过一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图书,在大众文艺类图书领域尤其如此,国外畅销的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同样能进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但是有些领域的国外版权图书,如教育类尤其是语言学习类图书,适当的本土化工作则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版权贸易(包括图书版权贸易)长时期引进多输出少,处于大逆差局面.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既有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老问题,也有新形势下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图书版权贸易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基本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德国约有8000万人口,但有超过3000家出版社6000家书店,图书年营业额92亿欧元,版权输出规模超过我国,这种反差值得我国出版从业者关注和研究.文章介绍了德国图书出版的相关做法,以期为我国版权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权经营已经从最初的传统图书出版权、翻译权向图书重印权、报刊连载权、影视类改编权、数字版权等现代附属权利扩展,以图书出版的版权为核心辐射到非出版形式的版权,这是传统出版产业改变经营模式、开发版权资源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市场竞争、谋求可持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48431种,引进版权16695种,输出版权10293种,图书版权贸易引进和输出的比例为1.9∶1,与2013年的2.3∶1相比,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有较大幅度缩小。本文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2014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统计,针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当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图书“走出去”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医学专业图书的版权引进一直是个热点,中央社在版权引进中和多家版权代理公司有合作关系,拥有优先选择权。地方出版社也不甘落后,纷纷抢占精品图书,打造自己的品牌图书。目前医学专业图书的引进大部分还是依靠与版权代理公司的合作,因此,常与版权公司沟通才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医学专业图书的引进也面临引进时机和翻译等难题,只有仔细调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慎重选择才能引进到好的医学专业图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文学翻译出版的困境与突破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行业给中国带来越来越多的利润与价值,本文分析了我国翻译工作者及翻译作品的现状,同时借物价出版社侵犯漓江出版社翻译版权一案,提出了我国翻译版权存在的问题与应采取的对策:需政府的正确引导,中外各方的合作,加大版权的维权力度及加强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图书版权贸易空前活跃。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资料表明。仅2002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已达8000余项,与加入WTO之前相比,步伐明显加快。面对如此庞大的引进资源,如何加以充分利用,使之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每个出版社遇到的新课题。 我们在版权贸易的实践中发现,对于一些优秀的引进作品,经过我们的翻译、编辑,版式重新设计等再次加工,可以产生新的需求,并延伸到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使引进的版权再输出,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出版资源的功效。但版权的引进再输出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做一些具体的计论。  相似文献   

15.
吴明 《编辑之友》1995,(2):39-40
版权贸易中的“译林”吴明【南京】1992年10月,我国正式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从此,出版翻译书首先必须获得版权所有人的授权。这对于以出版翻译图书为主的译林出版社,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两年过去了,来自译林出版社的信息是:他们积极迎接挑战,把压力...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对图书来说,有多种形式的附加权,如电影电视版权、翻译权、外文版权、连载权、人物版权、商业版权(玩具和游戏版权)、录像带版权、读书俱乐部版权、文集和教科书许可权、缩编本版权等等。而在国内只笼统地分为著作权和版权。影视图书热潮,可以算得上是图书和其附加权互动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操作方式多是出版社寻求影视剧的图书出版权,而不是出版业主动地对图书的附加权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7.
进入 9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我国于 1992年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以后,国内出版界便愈来愈重视如何使自己的图书走向世界的问题。在我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后的最初几年内,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额增长速度很快。但即使在输出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年份,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额在整个贸易输出额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无法与欧美等出版业较发达的国家相比的。   在 90年代中期以后的几年中,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额并没有如业内人士所预料的那样,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据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成就展组委会提供的统计数字, 1993年,全国 200家出版社图书版权输出…  相似文献   

18.
泽西 《新闻世界》2014,(1):149-151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况,本文结合版权贸易的特点和版权贸易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合理性进行辨析,认为不能将版权贸易与出版物贸易等同起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状况不能单通过贸易所处顺差地位或逆差地位来评价,而要理性对待我国图书版权贸易。  相似文献   

19.
沈琪 《出版参考》2016,(8):37-38
如今,出版界各类引进的翻译版图书屡见不鲜,版权贸易对绝大多数的出版工作从业人员而言也变得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常规了.如何正确界定版权贸易行为,如何规范版权贸易操作,其实在实践中仍有不少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地方. 疑问一:美国籍作者写成的著作未经发表,率先和中国大陆出版社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并出版发行了中文简体版图书,这算不算版权贸易?  相似文献   

20.
郑静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4):83-84,87
由于没有充分的立法保障,我国图书馆对绝版图书的数字化开发利用受到版权问题的阻碍。为此,文章提出可以学习借鉴法国采用版权默示许可制度规范图书馆对绝版图书数字化版权问题的做法和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版权制度,促进图书馆在数字技术与网络条件下对绝版图书的开发利用,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维护公众的信息获取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