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铅球技术是一项要求身体协调用力最后将球体用手臂、手掌、手指推出一定距离,对力量的合理运用要求较高的技术。如何合理地支配身体力量与铅球出手的合理技术动作是分不开的,铅球的远度的决定因素的大小依次是出手的初速度(V)、出  相似文献   

2.
铅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握持铅球握持球技术。要求,铅球应放在肩上锁肩窝处,用下颌部位抵住球。学生在预备姿势时基本能达到要求。但滑步一开始球就离开了颈部变成用手托着球,最后形成向外抛球,由此出现错误动作,只用手臂力量推铅球。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球与身体的关系不清...  相似文献   

3.
正原地推铅球是高考体育专业素质考试项目之一,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侧向或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基础动作。由于背向推铅球技术难度较大,一般在中学教学与训练中以侧向推铅球为主。虽然高中体育教学背负着"低层次重复"技术劝作教学的嫌疑,实践中还是不难发现许多同学甚至高考学生的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仍普遍存在缺陷和不足。原地侧向推铅球分为握球与持球、准备姿势、最后用力、铅球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等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领"口诀",与其他现有的推铅球"口诀"相比,简约、明了、且压韵。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领: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铅球练习中,经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动作,直接影响技术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现列举部分常见的错误动作及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一)推铅球时手指、手腕用力不当 1、产生原因:推球时手指完全放松,手指、手腕力量较差,推球时用力过猛。 2、纠正方法:要求握球时手指有一定紧张程度;注意发展手指、手腕的力量;多用较轻的铅球进行练习,注意用力顺序。 (二)推铅球时肘关节下降,形成抛球 1、产生原因:持球臂肘部过低,滑步过程中或  相似文献   

5.
铅球训练中,笔者根据铅球项目及其动作结构的特点,力求寻找到一种与推铅球用力形式一致、简单易做、效果好的训练方法,既没有改变铅球用力的动作结构,同时还加强了技术动作稳定性,提高专项力量。因此,在实际的铅球周训练中,把训练过程简单地设立成几个"训练站",依次分配到一周,以"站"为主线,同时在各个"站"中突出负重与抗阻  相似文献   

6.
赵稳 《中华武术》2021,(1):18-19
学生在铅球投掷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铅球出手时上下肢动作配合不协调,蹬、转、挺、推、拨等技术环节衔接不连贯,髋关节转动不充分且臂部后屈、上体不稳定、身体侧歪、重心低、出手角度低等错误技术动作。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避免训练的盲目性,少走弯路,笔者就这几年训练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些训练方法,仅供参考。一、正确掌握推铅球的用力顺序原地推铅球的重点技术就是最后用力技术.  相似文献   

7.
身体最长的肌肉如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都起于或止于髋关节,髋关节还是上、下肢配合推掷动作的桥梁。 推铅球最后用力时,用于右侧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形成超越器械。此时,股四头肌、臀大肌、骼腰肌被扭紧拉长,加大了工作距离,加快了最后用力推铅球动作。从唐山市中学生参加中考体育推铅球加试看,几乎大部分学生是臀部后坐髋关节留在后边,造成重心下降。使蹬腿、转髋、送髋消极和挺胸及手推拨铅球无力。最后用力阶段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而衡量最后用力是否合理要由用力顺序(蹬腿、转送髋、挺胸、推拨铅球)、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决定的。从人体解剖学分析,骨盆上接腰椎,下连股骨。当腿部发  相似文献   

8.
对推铅球滑步双支撑阶段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铅球的滑步双支撑阶段是完整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一阶段起着承上(滑步)启下(最后用力)的作用。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滑步双支撑阶段的分析得出,铅球的滑步双支撑阶段是一个衔接连贯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动作节奏过慢或过快都将影响铅球最后用力动作,影响滑步阶段所获得的初速度。正确的动作节奏应是在保证形成最佳用力的条件下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9.
原地推铅球是近些年来黑龙江省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众所周知,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投掷原理表明,铅球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是决定推铅球成绩的三个基本因素。但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出手速度不够、铅球出手角度偏低、最后用力过程“掉肘”等较多的错误动作,而且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影响铅球成绩。  相似文献   

10.
推铅球需要力量也需要协调性,特别是在初学阶段,一些很普通的动作概念也觉得不可思议。在中学的基础训练以及普通高等院校的铅球教学和训练中,初学者最容易出现一系列错误,在此做简单的原因分析和纠正。一、最后用力瞬间出手时仅靠手臂力量"拨球"的错误 产生原因:初学者对拨球的概念较模糊,想到拨球就是用手腕与手掌猛力拨出去,导致推铅球时主要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推铅球速度特征发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名专项成绩在17.36m以上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等方法,研究分析运动员推铅球技术的身体重心与铅球速度及其关系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滑步结束时铅球运动速度存在一个适宜区段;运动员最后用力发力时间是在最后用力阶段之前;全程推球中铅球速度有两个较大起伏,而不是不断加速等。研究结果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正确认识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铅球运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其技术动作已经基本成熟,目前在铅球运动中较为常用的技术是旋转和滑步两种。尽管它们的加速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通过最大限度激发人体的潜能,以使工作的距离不断地增加,并尽量将用力的时间缩短,同时以爆发的方式对铅球用力,使铅球的初速度达到最大。一、非投掷臂技术在滑步推铅球中的应用现状在铅球运动中,能够影响到其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铅球出手时的角度、初速度、高度及推铅球技术动作的流畅性。这些因素相互影响,都不能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维数字测力铅球仪对青少年运动员在整个投掷过程中的施力特征与动作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完整推铅球动作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的作用力曲线与铅球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最后用力动作过程中,合力曲线呈“双峰型”;(2)在最后用力开始左脚着地瞬间力值逐渐增大,到右腿蹬转使运动员身体由侧对投掷方向转为正对投掷方向瞬间出现第一次峰值;在推掷臂肘关节夹角约为90°时出现第二次峰值。  相似文献   

14.
铅球技术训练中速度节奏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速度节奏,是指身体的各个环节在完整技术完成过程中按一定顺序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强弱、时间的长短、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时间间隔交替等方面。合理的速度节奏,能体现人体各环节严格按一定顺序完成动作时的速度变化,保证完整技术动作的连续性和加速性,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加强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训练,是当前推铅球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推铅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要保证获得较大的铅球出手初速度,就要努力追求适合个人技术特点的合理的速度节奏。如果破坏了合理的速度节奏,即使是该慢的动作加快了,也不会使铅球推得更远。良好稳定的技术节奏能使技术动作更加精确合理,使之发挥最大的动作效率,可以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协调一致,产生更大的能量,加大整体用力的效果,易于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使动作趋于自动化,保证运动成绩的稳定提高。运动心理学又告诉我们:运动技能是受意识支配的复杂行动。节奏是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这种感知觉需要通过心理系统的精确调节与控制再作用于运动中的身体各部分。因此,在训练中注意加强对运动员速度节奏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铅球训练中值得注意的速度节奏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最后用力是推铅球的技术的关键环节。因为此阶段对成绩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约占85%左右)。那么,如何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和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呢?为了说明问题,首先从(没有滑步的)原地推铅球的最后出手速度分析起。一、对原地推铅球的出手速度的讨论1.公式的推导为了简单起见,设运动员在作原地推铅球时,身体各环节加给铅球的力为F,铅球  相似文献   

16.
纳塔莉妮·利索夫斯卡妮,女,身高1.87 米,体重92公斤,1962年出生,第24届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铅球最好成绩22.63米。她身体素质全面,推铅球技术比较好,从滑步前(图1)看,身体较低,上体前屈,几乎与地面平行。滑步开始后,身体迅速向投掷方向移动时,左手臂向反方向伸出(图2-4),以保持动作的平稳和身体的平衡。整个滑步动作完成得比较好,两腿分的很开(图5、6),左腿直接摆向抵趾板,身体重心起伏不大,上体保持原有的姿势不变。 最后用力是在左脚落地瞬间开始的。在最后用力的前半段中,运动员保持着侧…  相似文献   

17.
背向推铅球的滑步技术复杂,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难点,因学生单手持一定重量的铅球单腿支撑滑动,往往造成身体的起伏而出现停顿或减速,影响最后用力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推铅球“双腿滑步”技术,其技术优点有:1)动作结构自然简单,易掌握,见效快,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与特点。2)双腿支撑依次滑动速度快、重心低而稳,易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便于急骤发力。现将“双腿滑步”动作要领介绍如下:因其它几部分动作要领同现代推铅球要领相同,不作重复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原地推铅球是瞬间完成动作的项目,检测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学生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外,还应该掌握合理的技术。只有正确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带队训练,发现学生推铅球存在多种多样的错误动作。铅球最后出手的问题可反映出问题所在。如:铅球的最后用力溜球,提前出手,无拨球动作,出手角度过低等等:①头部过早左转。②肘关节下垂顶球不紧。③用力顺序不正确,发力没有从蹬地开始,上体过早直立,完成不了左脚的支撑。④左侧臂不制动,左臂过于向左后方摆动,左  相似文献   

19.
惠振豹训练点滴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英 《中华武术》2001,(12):34-34
惠振豹,男,1982年出生,获得2000年全国青年锦标赛男子铅球冠军,2001年亚洲青年锦标赛男子铅球亚军,最好成绩17.48米,现为江苏省田径队运动员。 惠振豹1994年9月进入市体校进行业余训练,身高1.76米,体重80公斤,身体条件、身体素质一般,基本是原始材料。惠振豹的动作比较协调、连贯,出手速度也较快,对器械的感觉挺好,具备投掷运动员的基本特点,推铅球时的用力意识强,用力集中,虽然动作不规范,但有一股子狠劲。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普体铅球课进行身体训练受学校场地、器材设备限制的困难,选用超等长式俯卧撑练习作为训练手段,通过实验与对照的方法,发现超等长式俯卧撑练习可有效地挖掘学生自身爆发力的潜在素质,迅速提高铅球成绩,并对推铅球最后用力出手时易产生的“掉肘”错误动作有明显的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