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高校图书馆的改革,从宏观而言,要有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成果",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和"四化"建设总目标.从微观而言,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着手从体制机构、队伍、服务手段和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其中关键是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从高校科技期刊盈利模式谈期刊改革的分类推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金文  钱锋  周秀云 《编辑学报》2010,22(5):434-435
随着我国期刊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科技期刊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改革迫在眉睫.目前高校多数科技期刊较少盈利或不盈利,其原因除了认识上的问题,还与期刊的定位、办刊规模、人才储备等有关.高校科技期刊的改革要从改变科技期刊的权属关系入手,改变期刊管理模式,"弱化"主办单位的"主办权",将"主办权"与"出版权""发行权"分离,分层次推进改革,并建立适应期刊市场化运作的人才聘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帆 《出版参考》2015,(13):56-57
近年来,我国出版企业改革走在了整个文化改革的前列,全国500家经营性出版社总体上完成了"转企".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在不断推出的精品出版物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但是,大多数出版企业在"转企"后不久,又都开始面临企业发展的瓶颈.留不住人才,更吸引不到人才已然成为很多出版企业发展的掣肘.  相似文献   

4.
张新新 《出版广角》2016,(19):18-20
数字出版"十三五"专项规划和新闻出版业科技"十三五"专项规划要点中明确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抓手加以对待,分别在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部分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给予关注.认真研读规划我们发现,未来五年,整个数字出版行业将致力于改革人才引进、使用、培养和晋升机制,不断推进人才评估、管理体系的健全,重点打造数字出版"千人计划",加快建设高端人才智库,探索建立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和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5.
创新新闻宣传,归根结底要靠人、靠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拔尖人才和创新活动的领军人物,既是新闻宣传"创新年"的工作目标之一,也是新闻宣传"创新年"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2005年以来,嘉兴日报社一直把人才建设的创新作为报社改革的重点工作,从自身发展需要和可能出发,坚持前瞻性规划,不失时机地、高起点地将高层人才引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呼唤人才,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无法适应网络媒体需要."招不到人才"与"找不到工作"的严酷事实令媒体和高校出现"双重尴尬".为此,本文从网络新闻传播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经过广泛调研、理性思考和大胆探索,提出了以实务、实践为核心追求,具有改革和创新意义的"132教学模式",力图为破解人才培养的"双重尴尬"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国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培养新闻出版各类领军人物为目标,统筹抓好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与行业紧缺和急需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名作者、名编辑、名记者、行业技术专家和出版家、企业家.这是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一次提出造就企业家的目标.它既是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军 《编辑学报》2021,33(2):119-128, 146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评价体系改革工作决策部署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快制定意见,做出具体安排,加快组织实施.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进军令,以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为总部署,评价机制改革纳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盘子,人才评价制度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改革现行评价机制,核心是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突出问题和重点治理工作是,针对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分类制定评价机制,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标准,坚决清理和纠正包括以"唯SCI"及以"唯论文"为突出表现的"四唯"倾向,正确发挥评价指挥棒学术导向作用,避免学术评价功能失衡、异化,把科研人员从不合理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本文立足中央关于深入开展的评价机制改革的全局,针对当前评价机制改革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全面客观地论述了SCI引入我国的历史作用,系统分析了"唯SCI"的现实危害,提出对评价机制改革精神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种种管理乱象以及"人才强国"的战略需求,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典型的人事档案纠纷入手,探寻当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可行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出版集团将以各种方式逐步进入中国出版物市场,为了尽快适应中国出版特色,拓展销售渠道,必然采用"人才本土化"方式,利用其优厚的待遇吸引国内出版行业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这就会导致新一轮的人才流动.我国出版业在三项制度改革上至今没有突破性进展,在旧机制下产生的种种弊端,无法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一旦国外出版集团开出优惠条件,国内优秀的出版发行人才"跳槽"是必然的.所以,出版单位要认真做好培养使用教育管理人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改革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废除科举制、建立西式学堂,为清政府提供所需各样的新式人才,同时对于军事改革方面,也发挥极大的作用,对后世军队体育发展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编辑出版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创新型编辑出版人才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紧迫要求。创新型编辑出版人才应具备优秀的人文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具备创新实践和沟通协作的能力。要培养创新型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应建设创新型的编辑出版教师队伍,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式"教学方法;按既"通"又"专"的培养目标推进课程设置改革;培养创新研究能力,加强编辑出版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非遗文创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非遗文创人才的有效支撑。当下,受"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松散式合作的内在缺陷""被过分强调的需求中心""供给标准的自身缺陷"等原因影响,人才"供需类型错位""供需结构错位""供需能力错位"等供需矛盾已经成为非遗文创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只有立足于人才的供给端,通过实施"构建综合中心""促进合作共融""实现供给导向""全新思维引领"等举措,从非遗文创人才供给侧角度整合供给端资源,深入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才能彻底拆解非遗文创人才的供需矛盾,最终实现非遗文创人才的供需平衡、供需均衡,推进非遗文创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瑛 《兰台世界》2003,(7):22-22
当前,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才流动的频繁,许多公民的身份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其人事档案通过人事代理委托人才中心代管,公民需要通过其人事档案了解自身情况的潜在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而,承载基本人才信息载体的干部人事档案对于人们而言,仍然有如"雾里看花"般,充满了"神秘感".  相似文献   

15.
段静 《兰台世界》2016,(15):91-92
张伯苓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把"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升华为南开校训,塑造了南开精神。张伯苓的人才教育思想内涵丰富、生命力顽强,给予高校在今天进一步做好人才教育工作以深刻的启迪,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寻"在传媒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表演专业,该如何培养具有自身特色和社会竞争力的声乐表演人才"的问题,探索具有传媒特色、突出产学合作的声乐表演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3):36-42
当前传统媒体发展困境的实质是"渠道失灵":移动社交媒体冲击了内容生产机制,电商模式冲击了媒体价值补偿模式,新媒体独立与创富梦想吸引了人才,渠道被新媒体逐步替代。有基于此,传统媒体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在借用新媒体渠道时以内容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做好价值补偿改革和管理改革。最终形成以构建评价系统、创建价值实现路径、提供分析结果为核心的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媒行业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已是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策划能力对培养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从行业产业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与特色,课程设置与分配等不同层面,探索并提出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全程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十二五"时期是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才匮乏,已成为当今粮食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高科技人才正在粮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粮食经济体制的改革,合理正确地选用人才和配置人才已成为目前粮食部门亟需优先考虑的问题。因此,人事档案工作作为粮食部门人力资源工作的组成部分,与人力资源工作同等重要。人力资源工作离不开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人事档案工作要根据人力资源工作的需求着力构建信息化、科学化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应体现"宽"、突出"新"、强调"实"。当前应从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出发来探索出版硕士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