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谷玉霞 《考试周刊》2010,(48):21-21
当前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是汉语变异中的一项最令人瞩目的内容。新词语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镜子,而且刻有各种文化心态的痕迹。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现代汉语新词语都是随着这三个层面的变化而产生的,它们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是考证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英汉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是新词语产生的动因,进一步说明语言的发展变化正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真实反映,对新词语的学习就是要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昌 《现代语文》2013,(7):109-111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受社会环境影响也最为明显。近代社会转型使女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有关女性的新词语不断出现,这不仅反映出女性家庭、社会、职业、文化、社会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而且折射出女性身份、地位、价值等社会心理和文化观念的变化,同时也是对旧有话语体系,即男性话语体系的冲击。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分析,可以建构出近代女性的生活图景,也可从一个侧面对近代社会历史变迁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词汇直接受民族心理影响,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联系最为密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鸦片战争后(1843-1925)的上海产生了大量新词语,作者结合社会生活变化和发展,分析了这些新词语的来源、特点、产生渠道及其所反映的城市生活的变迁和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语言与社会共变论为理论基础,并结合社会评价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深入探讨新词语产生、发展 和规范等问题.本文认为,社会的发展对新词语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着新词语的盛衰,人际关系影响着新词语的变迁,媒体传播影响着新词语的扩散.对新词语的发展,本文认为,随着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多元化,新词语还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中国加入WTO以后,外来词语会进一步增多,字母词语现象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进一步融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对新词语的规范,本文认为,首先应该运用社会评价论的观点去看待新词语的有关问题;其次,规范和评价新词语,也要考虑语言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多重文化折射下的新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象征。在现代文明中,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迅速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新造词、外来词、行业词和方言词。这些新词语不但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表现出新时期词语独有的时代特色,而且从这些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日常话语能最直接地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诸种文化信息。调查显示 :( 1 )汉水中上游的人群中 ,文化程度高的、年纪轻的、从事文化教育科研工作的、居住在城市的人们 ,知道并使用的新词语数量最多。 ( 2 )汉水中上游的日常话语折射了我国社会文化现代转型的文化特征 ,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社会是紧密相关的。晚清至民国期间社会的剧烈变革推动着中国由传统文明走向近代文明,民众的娱乐文化生活及生活观念也由此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新词语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分析,能够管窥近代娱乐文化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应变性。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创新,从而完善和丰富起来。新词语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社会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词新义大量产生,更加丰富和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所谓新词语,这里采用公认的看法: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新用法的的固定短语。近年来,新词产生的数量和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它以简约、新颖的面貌给我们的语言应用带来新鲜空气。新词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快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0.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应变性.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创新,从而完善和丰富起来.新词语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社会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词新义大量产生,更加丰富和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所谓新词语,这里采用公认的看法: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新用法的的固定短语.近年来,新词产生的数量和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它以简约、新颖的面貌给我们的语言应用带来新鲜空气.新词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快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汉语词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具体的语词中分析一些具体的文化因素,也可以从一组组语词中揭示出某些文化现象。俄罗斯学生对汉语亲属词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汉语词汇中的禁忌文化现象以及汉语数量词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词汇超常搭配的文化新意的理解都存在着较大困难。结合本人的对俄汉语教学实践,着重分析汉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值得关注的文化解读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胡适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提出"白话"主张,发起白话文运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不仅为解决"言文背驰"问题提出,也是为中、西语言与文化沟通而作出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白话文运动因此走上与晚清以来语言文字变革不同的方向。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上,"白话"是一个理论观念,它构成白话文运动的逻辑起点,构成胡适有关白话文运动历史叙事的理论前提。"白话"与"白话文学"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动着白话文运动的实际进程。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中英颜色词的共性与差异正是东西文化即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伦理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交叉与碰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前预习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英语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得到初步结论是:实施英语课前预习的学生并不太多;英语课前预习内容主要是单词、短语、语法、较少是课文、课后练习;大学生大多认为英语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学教师较少要求学生英语课前预习,而且主要要求课前预习单词、短语、语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涌现出了大量文化负载新词.这些新词新语不仅反映了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换,还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的巨大文化差异,如何将具有汉语特色的新词译成准确而易于西方读者接受的英语,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已成为每一位翻译者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本文将讨论汉语新词翻译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探讨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学具有强制性,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在大部分学生无较好的汉语口语的基础上培养其语言能力,并灌输优秀的传统华族文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其人文素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注重成语教学。其师资培养课程中有关古代汉语知识的教学,未设置"古代汉语"而专门设置了"文言语法"。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华文师资培养中的"文言语法"课程应注重古今语法对比以增强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利用文言语法知识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并培养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模糊语词,但这两种模糊语词有其内在的共同点,也存在本质区别。正确理解这样的模糊语词的意义,借助文化语境是关键,因此,模糊语词的表达,应充分考虑到文化语境,从而传达清晰准确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逝去,但是中国近代大学文化却延绵传承,推动中国大学不断创新发展。中国近代大学留给人们的文化集体记忆,得益于20世纪初的一批中西兼通、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大学人,中国近代大学呈现出的“士志于道”的文化精神、“器以载道”的以物化人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等方面的文化性格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创新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与印欧语系比较,现代汉语语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词类与句子成分的非唯一对应关系,加之语音、结构层次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现代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本文从短语结构类型的定义、直接成分的语法地位、配价功能、语义指向、语义解释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证动名兼类词和形容词构成的短语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0.
吴丹 《海外英语》2012,(14):205-207
Languages convey cultural information while they are used as tools to communicat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frequenci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al differences may impact on people’s normal communications.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ppear in many aspects of languages.Animal words are influenced by such cultural factors as geographical conditions,historical developments,traditional customs,mythology and fables,etc.So they are endowed with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A similar animal word may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respectively,but sometimes different animal words have the same connotations.Whether they are different or not will reflect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Thus,through illustration,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the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What’s more,the thesis aims to help English learn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culture and develop the abilities of English language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