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由于在电子技术和电路理论知识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困难,兴趣不高,对变流电路拓扑结构、驱动控制方式等的掌握不是很理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传统上作为自动化和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适合车辆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很有必要,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上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设计,使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对电力电子技术在车辆工程专业中有一个“车辆电力电子技术”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由于在电子技术和电路理论知识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困难,兴趣不高,对变流电路拓扑结构、驱动控制方式等的掌握不是很理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传统上作为自动化和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适合车辆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很有必要,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上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设计,使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对电力电子技术在车辆工程专业中有一个"车辆电力电子技术"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环节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践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通过课程设计、实训、EWB仿真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环节的运用,探讨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4.
张磊  俞跃 《科教文汇》2012,(2):162-163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性课程,文章结合我校的特色和教学实践,从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以及节能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使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更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电力电子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邹水和 《中国科技纵横》2011,(3):269-270,186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使学生通过《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巩固和加深“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掌握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全过程,尽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学的难点、关键点就是电路图的识别的问题。而电路图是电子技术的语言,看不懂电路图犹如"文盲",也就无法深入地学习和掌握电子技术。因此,广大初学者都迫切地希望能掌握看懂电路图的基本功。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从熟记基本元器件,打好基础;掌握基本单元电路,化整为零;分析核心电路,抓住重点;弄清信号的流程,找出连接;分析电路的功能,注重应用;阅读课外读物,拓宽视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快速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识图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子技术课程在电子类各专业都是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又是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基础。那么如何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掌握好专业的必备知识,尽快地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迅速增长才干,从而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等是职业教育必须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在电子技术专业中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文 《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47-248,251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证明,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中若干难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电子技术基本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大忠 《科教文汇》2008,(27):37-37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了电视机、仪器仪表的原理与维修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电视机及一般常用电气设备、电器仪表的故障排除与修理技能,使设备恢复到正常的性能状态,这是我们对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海洋技术专业是我校五个省级重点专业之一,学好海洋技术专业课程对提升本专业本科学生的海洋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改革是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现从根本上提高我院海洋技术专业课程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赵欣  张之光  向希尧 《科研管理》2018,39(11):132-145
专业虚拟社区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地理分散而志趣相投的人聚集起来,有利于专业人士互动交流、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专业虚拟社区蕴藏了海量数据、信息和有价值的专业知识,成为新兴的知识源,受到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重视;专业虚拟社区倡导开放、互惠的知识共享规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知识管理模式,激发了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回顾发表于国际主流刊物的文献,①综述了专业虚拟社区成功,专业虚拟社区知识搜寻、贡献,专业虚拟社区双向使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②构建了专业虚拟社区知识创造模型,将知识创造过程依次划分为知识贡献、知识检验、知识搜寻和价值观内化四个阶段,初步阐释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与大众知识、搜寻者角色与贡献者角色互相转化中的知识创造规律。最后,本文指出了新模型中有待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构建知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敬治  邹润生  周晓光 《情报科学》2005,23(12):1903-1907
知识服务垂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加工技术智能化、媒体资源形式有序化、网络基础高度集成化、网络工作环境个性化;其建设内容是知识库、知识网络、知识平台、知识服务系统和专业队伍建设;我馆在网络硬件建设、管理软件建设、知识信息资源建设和知识服务系统建设方面已经初见知识服务之端倪。  相似文献   

14.
朱雪忠  胡锴 《科学学研究》2018,36(6):1018-1026
旨在提出技术转移人力资源选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思路。在分析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联盟建立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该联盟的核心素养标准和专业培训目标,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构建了技术转移的专业素养结构框架,并阐述其作用机制与实践意义。概括了以“职业发展引导”促进“专业培训项目”开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从持续时间-教学结构化程度角度对专业培训项目进行了归类,分析了两类针对不同级别专业人士的培养实践案例。提出我国在独立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培育、专业素养研制以及职业教育完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邢湘萍  宁广德  徐斌 《现代情报》2010,30(8):145-148
主题图是一种新兴的知识组织技术,它是传统索引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本文将主题图技术引入到邯郸地方文献资源组织当中,介绍了主题图(TopicMaps)相关理论,探讨邯郸地方文献的主题及类型、分析邯郸地方文献资源主题关联以及与其他专业文献相比所具有的特点,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符合认知特点的知识导航。  相似文献   

16.
刘丹  过仕明 《未来与发展》2012,35(8):51-54,59
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知识管理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知识管理学习平台的开发,教育知识管理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以及支持教育知识管理的技术开发等4个方面。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国内教育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知识管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基于知识图谱与分面检索能够实现健康信息的有效组织,解决其多源异构、专业知识门槛高、语义歧义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帮助用户降低专业性医疗知识的使用门槛,引导用户更快获取资源。[方法/过程]将知识图谱与分面检索相结合,构建基于医学知识图谱的慢性病在线医疗社区分面检索模型,主要包括分面体系构建、分面与焦点排序以及分面展现控制3个步骤,并以百度贴吧自闭症吧为数据来源对分面检索原型予以实现。[结果/结论]所构建的自闭症分面检索原型系统应用效果较好,提高了用户检索的效率与质量。提出的分面检索模型对完善健康信息服务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丽  周向阳  李晴  陈道群 《科教文汇》2013,(3):66-66,83
根据光接入网市场的就业岗位需求不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点,将光接入网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模块化分割,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次教学改革对提高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内各个学校在进行机械专业课程建设时所采用的标准不统一、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快等原因,导致该专业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现代工程实践。该文简要论述了基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确立课程体系改革思路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人才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厘清农业科技人才胜任特征内在构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扎根理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必备胜任要素,充分构建新时代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等八大维度,以期为农业科技人才甄选、培训与开发及职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