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韦伯的现代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韦伯关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现代性的展开过程和现代性的命运等思想,并将之与马克思、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进行了简要的比较,最后讨论了韦伯现代性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具理性的日益强大,现代性越来越表现出异化性特征,从而丧失了对人类基本价值和意义的关注。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从不同视角分析了现代性异化的演变流程,揭示了现代性在寻求人类获得效率的行为模式的进化过程中,铸就了一个缺少价值和意义的机械化“铁的牢笼”。为了消解现代性异化带给人类的风险,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路径选择。虽然,现代性的异化现象并未完全按照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所设计的方案退出历史的舞台.但马克思尊重人的存在价值的思想却启发了我们从另一个思路.即从文化语境的视角消解现代性异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罗骞 《教学与研究》2005,7(7):16-22
文章认为当今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一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试图将启蒙精神和启蒙原则作为最内在的因素来探讨现代性的困境.而马克思以"资本"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存在论上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建制,并由此批判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然而,"现代哲学话语"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资本范畴的这种存在论意义,而是有意无意地将其指认为一种经济主义的还原论,错误地将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理论进行坚持或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在这种错误的指认中无意地流失了.文章呈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范畴之下展开的现代性批判同当今流行的"现代性话语"之间的基本差异,以突出马克思思想在现代性批判中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阿尔贝特.希尔施曼关于"激情与利益"这两种关涉西方早期现代性的著名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经济人"的概念。韦伯的研究揭示了早期新教徒转变为"职业人"亦即"经济人"的过程,这种转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希尔斯曼则探讨了现代早期以"利益"来制衡人的内在激情的意义与后果。韦伯意义上的"职业人"和希尔斯曼的"现代利益主体",表征了"现代自我"的复杂意涵,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现代性”是马克思思想产生的宏大话语背景。马克思思想的现代性情结表观在:作为继承者,秉承了现代性的价值理想和根本精神;作为批判者,正视现代性的悖谬,对现存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作为建构者,打开世界历史视阈,把现代性理解为否定资本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韦伯与福柯都是研究现代性的集大成者,韦伯将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比作"理性的铁笼",而福柯将现代性对人们的监控看做是"全景监狱"。他们的思想的差异性建立在其亲和性和继承性的基础上。他们各自的理论有其显著的特点。从韦伯与福柯的著作中发掘二者在现代性思想方面的差别,其主要集中在方法论、分析视角、对待现代性的态度和关注焦点这四个方面。然而殊途同归,二者都关注现代性社会的权力与身体议题,同时又都对现代性进行了有逻辑、有价值、有深度的批判。然而二者虽都剑指现代性的症结却都没有提出超越的方案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赵华灵 《天中学刊》2009,24(6):21-23
对现代性的批判是马克思理论思想和革命事业的立足点,马克思在其早期作品<论犹太人问题>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性的批判.马克思在探讨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关系中最早触及现代性,通过批判市民社会的人权及私有制批判现代性的利己主义和制度特征.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始终以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8.
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一直是西方现代学术领域的主流,在众多的反现代性话语中,海德格尔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从"存在"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现代性哲学基础--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对现代性根源--科学与技术的批判,为处于现代性危机中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归家之途,即艺术与诗的道路.这样一种思路对中国的现代转型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性化是理解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在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分析中,韦伯从各个角度对资本主义的理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但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社会理性化的分化过程,而忽略了社会各理性化领域中交融与整合的一面。因此,对韦伯的理性化思想重新进行梳理,理解其思想体系中的分化、交融与整合思想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与某些精神生产部门相敌对",并非仅仅指谓古希腊史诗消亡的单个事件,而是一个触及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深刻命题.该命题指涉包括资本主义生产与诗歌艺术相敌对,与"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劳动艺术相敌对,与非赢利的社会伦理精神相敌对;该命题所指涉问题的现代性和当代性,在马克斯*韦伯、丹尼尔*贝尔这两位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相关论说中可得印证.马克思把资本主义视为历史进步的一个必然阶段,而同时针砭这一进步的负面性,表现出对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平衡进步的期盼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