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深得佛心     
<正>(根据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故事改编)《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作品是作者以笔记形式编写而成的志怪小说,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身所听闻的奇闻轶事。《阅微草堂笔记》全集分5书(《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共24卷,1208则故事,约40万字。下面的漫画故事根据《如是我闻》中的一则故事改编。  相似文献   

2.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晚年追录见闻的笔记小说,全书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共二十四卷。  相似文献   

3.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撰,共二十四卷。其书得名于作者的书斋"阅微草堂",它写于作者晚年,是一部追录见闻的笔记体小说。此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写作风格不一,基本上是记述见闻,语言质朴淡雅,庄谐杂陈,对后世影响颇深,产生了大量拟作。  相似文献   

4.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鸿儒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言笔记小说,自清嘉庆年间小说写成至2012年,已知共有160余家出版单位印刷出版了该书,其中,清代有27家,民国有33家,新中国成立后有71家,境外有32家以上.《阅微草堂笔记》在海内外已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乾隆时期,在《聊斋志异》风行百余年后。《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不仅抛出了自己的的文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而且从小说理论上批评《聊斋》者流的创作,遭到了蒲松龄追随者针峰相对的回击,形成中国文言小说流派争鸣。急鸣集中在文言小说创作的方法理论、文言小说的风格理论及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我国文言小说继唐传奇之后的又一个鼎盛时期,作品数量之多,为历代所难及。其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公认的代表之作。《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成书时间相去不远,题材和成书的经过也大致相仿。《聊斋志异》文前有唐梦赉所作的一篇序,其中有云:"留仙蒲子......于制业举艺之暇,凡所见闻,辄为笔记,大要多鬼狐怪异之事。"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也写道:"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纪昀也说:"然博…  相似文献   

7.
清中叶纪昀晚年为追述平生见闻而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研究者通常把它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对比研究,但在语言特色研究方面,《聊斋志异》的研究早已收获颇丰,而对《阅微草堂笔记》语言特色的研究却尚未出现系统性、专门性、建树性的成果,仅有一些零星的评价性说法。《阅微草堂笔记》的叙述语言简约、淡雅、冷幽默,人物语言质朴自然、娓娓可听等语言特色鲜明独到。  相似文献   

8.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晓岚于闲时暇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其中所蕴含的大量而丰富的文学批评资料历来很少为学界所重视。本文通过分析《阅微草堂笔记》中众多文学批评资料所涉及最多的几个问题及相关论述,从中审视纪昀"唯务折衷"的文学观及其包容性。  相似文献   

9.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中的郭六的形象具有自主独立的理性精神,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对传统文化非单一性的认识,纪昀的叙述方式加强了郭六形象自主的个体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0.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既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又影射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造成了很不良的社会效果。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为了挽回《聊斋志异》的不利影响。尽管纪昀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社会影响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截然不同,但《阅微草堂笔记》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  相似文献   

11.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的文言笔记小说,其中的一些故事反映了纪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官识,对封建理学和封建等级制度也有所批判。  相似文献   

12.
《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一部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文言笔记小说作品集,其独特之处有多方面的表现形态,对中国文言笔记小说尤其是同流派的文言笔记小说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后世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也勉强算是有了一些较为喜人的收获,但和《聊斋志异》研究的深入程度却是无法比拟的。本文力图从"最理性的小说"这一视角探讨《阅微草堂笔记》的最理性的小说创作观、最理性的思想内容、最理性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最理性小说的尴尬与得失,以期能够开拓一种关于《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新角度或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明清文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狐仙居多,在清代学者、小说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狐仙,多是良善、友好而正义的,往往充满智者和侠士的精神,一改明清以前的负面色彩。相对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狐仙故事以情爱为主,《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故事类型丰富,从社会批判学的角度上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但对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的《子不语》却颇为偏爱。而《阅微草堂笔记》也做不到内容单纯和完全真实。其实纪昀最不满的是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而《子不语》作为一部随意之作,则是纪昀可以容忍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由于其自身特点及其产生、发展的需要,从产生之日起就与劝惩结下了不解之缘。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则是在这种劝惩传统影响之下而产生的一部以劝惩为创作目的的文言小说集。  相似文献   

16.
武进汤用中的《翼駉稗编》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一部文言小说集。汤用中约生于嘉庆六年(1801),道先二十九年(1849)尚在世。《翼駉稗编》作为蒲松龄《聊斋》之拟流,兼有《阅微草堂笔记》的特点,虽不可与二者比肩,但在道光后期文坛上确实是比较突出的,并且影响到《夜雨秋灯录》等小说的创作,因此鲁迅、谭正璧、孙楷第诸先生均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武进汤用中的《翼駉稗编》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一部文言小说集。汤用中约生于嘉庆六年(1801),道先二十九年(1849)尚在世。《翼駉稗编》作为蒲松龄《聊斋》之拟流,兼有《阅微草堂笔记》的特点,虽不可与二者比肩,但在道光后期文坛上确实是比较突出的,并且影响到《夜雨秋灯录》等小说的创作,因此鲁迅、谭正璧、孙楷第诸先生均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道教的经典著作《太平经》是推动三教融合的主动力,承负报应是其中的重要观点。纪昀主张三教合一,故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众多的承负报应故事。但笔记的特点和纪昀注重惩戒的创作宗旨导致《阅微草堂笔记》和《太平经》中的承负报应又有不同:《太平经》认为承负报应一直可延续十代,而纪昀则往往只记载父债子还;《太平经》认为祖先行为的后果只能由子孙承担,纪昀则认为祖先行善,子孙能光宗耀祖,最终受福报者还是行善者自己。就劝诫百姓来说,承负报应比因果报应的效果更佳,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承负报应的重要性并不低于因果报应。  相似文献   

19.
从科技史角度,对素以志怪小说而闻名于世的《阅微草堂笔记》进行了初步探讨,阐释其中科学技术和西方文化等内容。认为著者纪昀对中国古代科技虽有了解,但并不精通。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也是既惊奇西方科技的先进,又担心传教士意图不纯。所以,纪昀对科技内容仅仅是谨慎地关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的科技内容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却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用叙事学理论解读《阅微草堂笔记》,指出《阅微草堂笔记》在情节与线索方面表现出的非叙事性特点。纪昀按照自己保守的价值观和艺术观构建情节,将事件原有的线索打碎,最终走向了小说叙事良性发展的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