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拜读《中国档案》2007年第7期陈福康教授撰写的“这是‘原始学籍档案’吗?”一文,颇有感触,想与陈教授商榷。  相似文献   

2.
关于档案本质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现有档案本质属性简评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明确这个档案学基本理论问题对于档案的定义以及档案工作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简要的评析。   1.原始记录性   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是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宝康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该书中明确指出,“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并进一步指出,“‘原始记录’是人们在实践中直接记述客观事物、人类思维和各种活动的文献资料和信…  相似文献   

3.
《档案管理》2004年第5期发表了焦振、樊小伟两位先生的《再论档案与文件的关系——同刘东斌先生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再论》。文章在开头部分写到“档案与文件的关系,在档案学界很早就有了共识。通俗的概括是‘:今天’的档案就是‘昨天’的文件,‘今天’的文件将是‘明天’的  相似文献   

4.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权术论》一书,在如何对待祖国文化遗产问题上值得商榷。《权术论》专门论述中国古代的“政治权术”,指出:“在中国历史的实际政治斗争舞台上,权术纵横驰骋,叱咤风云,显示不完的‘神通’,数说不尽的‘风流’,使无数‘英雄’竞为折腰。”《权术论》宣扬了些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先弄清“权术”的概念。《权术论》给“权术”下的定义是:”政治权术,即政治斗争中隐晦秘密特点的权变手段。”并申述说:“人们通常所说的权术,一般都是专指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5.
林清澄、刘秀荣同志最近在《中国档案》1999年第12期上发表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是万能的》,读罢此文,深感有必要再就所谓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讲几句话。一、还是称:“文件生命理论”更恰当。潘连根先生在《中国档案》1999年第5期上,发表的《如何认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称:“如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分析,国外虽流行‘文件生命周期’这个概念,但原来并无‘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提法,是何嘉荪先生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文中首次将其称为理论,……”是不确切的。国外,早在何氏之前(依潘氏所引,何氏的《文…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08,(9):45
吴锦芳在2008年第三期的《山西档案》中撰文指出了对四大家族档案尽归胡佛档案馆,尤其是胡佛与蒋家达成的特别声明“如果将来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一个专业客观的‘总统图书馆’,这批档案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启示,呼吁档案工作人员及档案机构建立一个符合保护历史档案的平台,树立维护历史客观公正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档案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发表在2003年第5期《档案》的魏勤政同学的文章《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吗?》这样开头说。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对这一论断进行了怀疑,并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一判断的不完整性和不严密性,得出的结论是:档案的本质是对其所针对的客观历史的原始记录。我认为,作者首先对“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的理解有偏差,其次在论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最后他的结论应该说对原表述并未推翻或否定,只不过是表述得更为明确甚至可以说更为罗嗦了。档案在本质上就是历史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8.
“文史一家”,这话讲得有道理。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新唐书》说他“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大师,恩格斯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法国‘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都说明了“文”等于“史”。而我国古代两部历史名著——《左传》和《史  相似文献   

9.
张芹 《新闻实践》2001,(10):33-35
有人断言:“未来的人们,或许将不再渴望‘独家新闻’”因为“我有‘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完全个性化的内容设置,切合个人的需要,对我本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吗?”“网络时代的受众人人都拥有‘独家新闻’”显然,这里的所谓“独家新闻”是“个人化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对新闻媒体、对记者编辑、对新闻接收者,意味着什么?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解释说:独家  相似文献   

10.
“民情是什么?张家的孩子上幼儿园成了问题,李家对拆迁政策有疑问,王家附近道路不畅通……老百姓在想什么,急什么,喜什么,忧什么,这就是民情,这些民情,就是我们这个《民情日记》开张的原因;解决这些民情,就是《民情日记》开张的目的!……”这是钱江晚报《民情日记》第一期上的开篇语,它基本上传达了开设《民情日记》这个专栏的思路、目的。才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民情日记》已成为钱江晚报70万订户心目中不可或缺的“食粮”,成为钱江晚报的“名牌产品”。在杭州,它在居民中的影响力,已与搞得轰轰烈烈的“12345,有事找政府”——“杭州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的影响力不相上下,以致“杭州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派员上门,希望携手合作,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一位领导撰文赞扬《民情日记》专栏:“既是‘投诉台’,也是‘回音壁’,更是连心融情的‘桥梁’和‘纽带’。……有如一片片晨曦一片片晚霞,亮人眼目,暖人心扉,给人信心,给人希望——好个《民情日记》!”  相似文献   

11.
《新鲜活死人的诗》中“一心召请什么什么的耿耿忠魂”,经校勘经作者改订过的剪报,“什么什么”原作“岳飞诸葛亮等”,兹改回。同篇“美人螓首变成狞猛的髑髅”,原注有出处,兹补上:“黄震遐作诗剧《黄人之血》中的一句名词。见《前锋月刊》第七期(一九三一年四月)。”《财神还是反财神?》。《财神的神通》中:“中国的小财神……十分谦虚,对人说:我们并不是财神,不过是‘小贫’,而已。”原未注,兹补上:“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中说:‘其实中国的顶大资本家,和外国资本家比较,不过是一个小贫。’”  相似文献   

12.
昨夜看电视剧《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苏禄国王病逝,永乐帝派人来宣读吊唁的诏书,其中有感叹词:“於戏”。这本来是我国古代文章中常用的感叹词,其音其义与“呜呼”(或“乌乎”)全同。据颜师古在其《匡谬正信》中考证:“古文《尚书》悉为‘於戏’字,今文《尚书》悉为‘呜呼’字,而《诗》皆云‘於乎’,中古以来文籍皆为‘呜呼’字。“这是“於戏”的来历。其实后世  相似文献   

13.
李辉 《出版史料》2005,(2):89-92
作为新文化运动一个组成部分的白话文运动,开始于1917年。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做文章,随后又有《每周评论》、《新潮》等杂志的配合,到了1919年白话文运动的势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胡适说, “有人估计,这一年(1919年)之中,至少出了四百种白话报”。①郑振铎在《一九一九年的中国出版界》中界定这一年出版界的精神“就在定期出版物……总有一个定向——就是向着平民主义而走。‘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社会改造’的思想,也大家可算得是一致。这真是极可乐观的事!”但对商务印书馆来讲,白话文运动却未必是件极乐观的事。据胡愈之回忆:“当时商务很保守,一切  相似文献   

14.
周华 《传媒》2015,(2):32-35
为落实刘奇葆同志2014年6月13日在光明日报社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根据《光明日报》编委会要求,新闻研究部进行了专题调研.奇葆同志在讲话中提出:“把《光明日报》办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我希望你们加倍努力,朝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奇葆同志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光明日报》的定位和特色,一方面对《光明日报》建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提出了希望和高要求.要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就需要研究: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是什么?精神需求是什么?知识分子精神家园的构建要素是什么?目标任务是什么?《光明日报》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5.
“当”非“当子”、“档子”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非“当子”、“档子”辨王荣声王玉声侯传学在1994年第4期《档案学研究》《档案名义考析》一文中,根据《周礼》郑注:“贰之者,写副当以授六官”的记载,释“当”为我国古代对文书的通称,并认为:“称正副本为‘当’是取‘当’的对偶义。称文书为‘当’不仅...  相似文献   

16.
先请看一段报摘:“武汉市武昌区最近启动了一项‘城市记忆工程名录’的工程。起因是要‘大规模实施旧城改造,众多的历史老街区、老民居、老建筑、老字号等都面临着或拆或留的问题’。‘为了避免给后人认识城市历史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于是通过‘抢救性拍摄,建立老照片、录像档案,让武昌城市从此定格’。”阅读至此,想必大家都不难明白,所谓的“城市记忆工程名录”,说白了就是给发展中的城市建一份原貌档案。其目的无非是给今后的怀旧留一点直观的念想,以便睹物(图)感怀,温故知新。据了解,全国的城市档案部门有很多都在做这件事。蛮好的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可以说不》一书出版以来,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谁知该书有段话向久负盛名的《读者》杂志发难,引起了读者愤愤不平。问题的起因是,《中国可以说不》第二章标题《再认识:亲美的心理瘟疫何以蔓延》,说“《读者》实质就是一处小小资产阶级的精神乐园”,《读者》跟‘亲美的心理瘟疫’有什么联系?这么说吧,《读者》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满足文化水平一般但又不安于现状的小人物们的虚荣心,她使得‘小  相似文献   

18.
存档不是档案专业术语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档术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使用比较频繁,如“办讫存档”、“暂存档”、“保管存档”等。我国自1956年全面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归档制度以后,存档术语的使用率大为降低,以至现在的档案学界几乎不承认存档是档案专业术语,教科书、论著中很少能见到存档术语,就连权威的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也没有收录存档术语。199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使用了存档术语,有档案学者认为,“《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出现的一些名词,需要规范,比如该书第63页,出现的‘存档范围’,这个‘存档’不…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资深高级编辑缪雨,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史记》,写成《史记与新闻学》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书店有售。 全书共分九章四十三节。这里略举一些章节名称,便可知其内容大概:如“《史记》里藏有新闻学”、“司马迁——伟大的‘记者’”、“《史记》的实录精神”、“历史家和新闻记者的  相似文献   

20.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做好2008年档案工作》的报告中指出:档案工作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一是要转变重事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