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中,池莉无疑超越了中西方文学史关于阴谋与爱情的书写,表现了其女性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奥兹小说中始终贯穿着女性爱情婚姻悲剧主题,“不能承受之重”使她们或歇斯底里或自杀或私奔或离异。究其原因,逼仄的物质生活环境扼杀了女性的罗曼蒂克情结,使其生命力枯萎;家庭、社会中的失语地位与鲜明的个性意识激烈冲突。造成女性精神世界的分裂与崩溃。通过对女性不幸爱情婚姻的探讨。奥兹着力表现犹太各散存文化单元间的冲突和传统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奥兹小说中始终贯穿着女性爱情婚姻悲剧主题,“不能承受之重”使她们或歇斯底里或自杀或私奔或离异。究其原因,逼仄的物质生活环境扼杀了女性的罗曼蒂克情结,使其生命力枯萎;家庭、社会中的失语地位与鲜明的个性意识激烈冲突。造成女性精神世界的分裂与崩溃。通过对女性不幸爱情婚姻的探讨。奥兹着力表现犹太各散存文化单元间的冲突和传统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高乃毅 《考试周刊》2013,(41):13-14
本文以池莉小说中的婚恋世界为视角,探讨池莉所描写的爱情婚姻的艺术多样性。在池莉笔下,爱情、婚姻成了"失落的伊甸园",她要还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婚姻世界。小说中有关婚姻、爱情的平民意识,即是对有缺陷、很现实也很温馨的世俗婚姻的认同。池莉对各色理想爱情进行消解,并从认同和逃离两方面重构了不同形态的世俗婚姻,形成了新时期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物质至上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5.
陈建功的短篇小说《飘逝的花头巾》被选编人中师《文选和写作》教材第七册。这篇小说优美、深沉、隽永、耐人寻味。教材“自学提示”中说:“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爱情悲剧,作者对这个悲剧作了不同以往的处理。以往造成爱情悲剧的原因,或是封建观念作祟,或是被权势拆散,或是受政治运动的冲击,或是为金钱所腐蚀。这篇小说却突破了这些模式,开创出一条新路。秦江和沈萍的爱情矛盾冲突,是由于两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不同造成的。这种不同的选择,是  相似文献   

6.
谈池莉笔下女性人物的自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在她的小说小塑造了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大都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在婚姻、爱情、人生道路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自觉和 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文学与大众疏离的年代里,池莉是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知识分子启蒙立场而“平民化”的一位作家,她用自己敏感的心追逐着生活,警惕地注视着现实生活中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尽管池莉一再宣称,不谈爱情,可她的小说仍与爱情有关,她在解构中传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她的《不谈爱情》、《绿水长流》、《来来往往》等小说里,池莉一一化解了罩在爱情字眼上浓烈的虚幻色彩。使爱情走出浪漫,走出诗的氛围,回归到凡俗人生的生存状态。池莉曾在一篇随笔中写到:“我的小说将以拆穿虚幻的爱情为主题之一。”说明她对爱情的探求过程实际成为了她解构爱情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鲁迅以自觉而明确的态度创作出了许多撼人心魄、发人深思的悲剧小说,以实现他“为人生--反封建、启蒙思想、改造国民性、变革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悲剧的冲突成因和审美感受两个角度,鲁迅的悲剧小说可划分为“社会悲剧”与“个性悲剧”两种构成形态,以及“情感型悲剧”与“理智型悲剧”两种接受形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察了《红楼梦》的中心事件即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分析了这种悲剧的产生 ,除了各自性格方面的原因以外 ,主要的还是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指出了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封建社会“大观园”悲剧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一个悲剧意识很强的作家一她的小说通过婚姻和爱情的悲剧描写,初步探讨了悲剧在当下中国的存在形式。这一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理念,她把对悲剧的思考上升到形而上二的高度,把悲剧成因的探讨由外在因素指向主体,即悲剧是人性自身的趋向完美的必然性和人性缺憾的必然性的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纳兰性德深受汉文化儒道思想影响,一生在“入世”与“出世”、“有为”与“不为”矛盾冲突中苦苦挣扎,其悲剧人生由其性格悲剧、爱情婚姻悲剧、朋友交游悲剧、仕途社会悲剧构筑。  相似文献   

12.
《伤逝》与《寒夜》两部爱情婚姻悲剧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更是相仿。如果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来考查,那么汪文宣、曾树生就是涓生、子君生活到40年代的身影。本文从对两部作品整体性观照中,探究造成主人公婚恋悲剧的深层原因,拨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外在因素的迷雾,揭示人性中的“自利”是婚恋悲剧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婚姻与爱情贯穿了中国文学的始终并成为其基本主题.新时期以来,有以张洁、张辛欣、张抗抗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她们从女性的角度表现了现代女性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抗意识;有新写实作家如刘振云、池莉、方方等对普通琐碎婚姻生活的平面描述;也有诸如<爱又如何>、<别人的爱情>等作品对婚姻和爱情的消解.在众多作家作品中,王海鸽婚姻题材小说可谓独具特色,其创作既如实描绘了普通家庭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实际上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为现实门第婚姻观对作理想中的才情婚姻观的冲击、女主人公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冲突和作品中“情”与“礼”的调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困境等。造成这种悲剧意识的主要原因是: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反拨、“主情”学观念向“礼教”的回归及作的生存境遇与创作观念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小说在表现市民生活的同时,也隐藏着一种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小说中这种冲突不仅是表面呈现,更有其深刻的含义,它是受时代背景影响的结果,同对也与池莉个人对生活的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6.
池莉的小说自1987年的《青奴》以来都充满了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同样体现在《让梦穿越你的心》、《不谈爱情)、《你是一条河》、《一去永不回》等池莉的主要作品中。有的冲突还具有叔事结构中心的作用。池莉在展示这些文化冲突时不可避免地流露出自己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心态.因而对此加以考察就是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17.
本以池莉小说中的婚恋世界为视角,探讨了池莉描写爱情婚姻的艺术多样性,认为池莉对各色理想爱情进行消解,并从认同和逃离两方面重构不同形态的世俗婚姻,形成了新时期学中独具特色的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生存本性中物质至上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爱情悲剧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不同时代、文化背景、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爱情悲剧也会呈现不同的特质,从而使人们获得多重美学感受,更丰富地品位、欣赏文学作品.又由于爱情悲剧要靠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建构故事情节,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与民族风格的爱情悲剧也会体现出相同的美学思想与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的爱情是托马斯·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主旋律,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  相似文献   

20.
在《人生》这部小说中,高加林同刘巧珍和黄亚萍二人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也正体现了人生中面临的那种爱情与事业相互冲突时而产生艰难选择的悲剧。文中悲剧的发生虽与主人公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关系,但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在整部小说中,巧珍的文化缺失,亚萍的自私性格,以及高加林错误的人生价值观都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他将自身执着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仅仅理解为自己世俗的社会地位的不断递增,这对人生价值是一种较为肤浅的理解。总的说来,文中的爱情悲剧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引发了读者们对人生更为深沉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