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2013,(7):90-92
家长督学制是在家校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设立的,要树立家校和谐合作共赢的理念。“督学”不是为了针对学校和教师使家校成为“敌对方”,而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宣传学校、帮助学校、支持学校、提升学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家校关系,有笼统的说法是“不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那么和谐了,那个时候家长、教师互相信任,家校纠纷很少,现在家长动不动就指责甚至投诉学校或教师,不少教师由此产生了焦虑感,对家校关系感到沮丧”。那么,“当下”的家校关系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3.
最初见到“家长沙龙”提法是在成都市锦汀区娇子小学“家校互动和谐教育”课题组的子课题“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研究报告,据说这是“成都市第一个家长沙龙”。它源于学校为接放学回家学生的家长提供一个休息场所的做法。学校为提前到校接学生的家长专门开放了一个空教室,以便于他们休息,同时也为他们准备了一些  相似文献   

4.
学校与家庭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学校应树立“家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伙伴”这一理念,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服务”为特点的家校合作模式,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实现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芳 《班主任之友》2008,(11):20-21
2008年暑假我送走了一届初三毕业生,我所教的两个班各科成绩都处于学校前列,家校关系也很和谐。每逢学生“有事”,需要家长协助时,只要我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口信,家长都很愿意到学校来。有的家长还有事没事来学校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情况,不象其他班的家长,“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到万不得已是见不到这些家长的踪影的。  相似文献   

6.
曾晓兰 《天津教育》2021,(7):103-104
“家长微课程”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既是学校对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课程及家长对学生开发、实施的各领域教育专题或单元的统称,也是家校合作新模式下家校共育的一项大胆尝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家校共育的需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施“家长微课程”也就成了大势所趋。本文立足家校共育的实践,旨在探索“家长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加强家校合作是新课程实施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但是重智轻德等落后的家教观与新课程提倡的全面和谐发展观相背离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视家长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教育潜能 ;另一方面要探索家校合作的新策略 ,建构“学校领导家庭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电访”、“校访”不能完全替代家访 家访,即老师到学生家中访问。在过去,它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的改变,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教师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访”;又如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到学校访问、开办家长学校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访”。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和谐的家、校(班级)关系的必要性1.是办家长满意学校的需要家、校(班级)关系和谐,家长才能满意,家长满意的教育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前沿,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与否关键在家、校(班级)之间的关系。2.是协调家、校力量有效教育学生的需要现代学校的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善于同不同职业、身份、文化程度、年龄、个性的家长沟通,协调好家长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的艺术性。3.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理解、尊重、信任、一视同仁的和谐关系,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进入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注重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开放化,鼓励并指导家长特别是工人阶层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建立和谐的家校联系,学校与家长协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同时通过设置协调人这一角色,专门为家校双方提供服务,发挥其积极作用,以改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与家长联系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联系”二字有互通的含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教师找家长的多,家长找教师的少,互通也就成了单向的,要改变这一局面,就是要变“家校联系”为“家校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把家庭和学校的两股教育分力拧成一股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伦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焕琦 《中国德育》2006,1(3):44-49
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着大量不良交往行为与认识误区。“挑错”模式导致学生并不希望家长和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学校化”使学生的学业压力“雪上加霜”;学校和教师依仗教育权力在态度上对家长缺乏尊重。种种不良交往行为与认识误区已严重影响了家校关系的正常发展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矫正“家庭教育学校化”的倾向,建立学校与家庭平等合作的伦理关系,培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态度与能力,坚持充满伦理意蕴的家访以构建和谐的学校和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双减”新政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我们通过家校云沟通的互动实践,探讨了利用钉钉软件进行家校云沟通的策略,本文首先研究了当前的“双减”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等五育共育;其次是要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深层问题,采取有的放矢的管理机制。通过宣传学校的育人理念,积极引导家校合力共育,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与发展,加强家校共育,积极与家长进行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强化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取长补短的方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学校与教师通过互动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使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和谐,共同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等相关活动,回归育人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正>做班主任,我们始终需要自持“预感”,保持“钝感”,坚持“通感”,加持“新鲜感”,把持“分寸感”,才能让家校沟通达到应有之效。案例中的那本作业本,让我倍感亲切。我的学校也统一定制了一本类似功能的作业本,叫“不倒娃成长手册”,专门用来记录家庭作业、阅读、运动、劳动的情况以及孩子的心情,每天记录一页,其中最后一栏是给家长和老师沟通用的“家校留言”,这个区域成为了我和家长沟通的一个辅助项,让那些不那么重要的分享和交流登上了台面,也给那些腼腆的家长开了一扇家校沟通的窗户。  相似文献   

15.
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当下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向度,有效的家校合作则是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传统的家校合作以“共育”为基础,存在认知、价值、层次、能力四个方面的普遍性问题,制约了家校合作的成效。教育治理理念为新时代家校合作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思路,从“共治”视角创新家校合作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浙江省舟山市注重通过家校合作创新实践,推动学校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总结形成了“依托制度建设,强化学校的家校共治意识;依托机构创新,保障家长的学校治理权利;依托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共治能力;依托课程共建,深化家长的治理参与程度;依托教育研究,梳理家校共治的校本经验”等维度的教育治理经验——“舟山经验”。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面竞争同时也要求相互合作的时代,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闭关自守”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我校在重新认识家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职责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家校合作机制,构建起多元化的家校合作体系,汇聚集体智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为儿童铺...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育才小学开展的“家校对话”系列活动,采取家长、学生、老师三方对话形式,架起学生、家长、社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这不仅有利于凝聚学生、家长的智慧和社会的力量,推进学校管理创新,也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并矫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家校沟通给学校带来的是活力,给家庭和学生带来的是实惠。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建设,可以使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双减”背景下,解决亲子沟通不畅、亲子关系紧张这一现状,采用“焦点解决教育”心理技术,挖掘优势资源,引导家校携手育人新方法,同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沟通能力,指导孩子觉察自己,看见自己,指导家长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关注孩子成长,促进多方和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家校合作是由教育合力中的以父母为代表的家长和以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组合而成。在英语表达中,“家校合作”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和“parent-teacher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此外,还有“parent involving”(家长参与)、“parent participation”(家长参与决策)、“educational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  相似文献   

20.
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的挑战,而且对家长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家庭与学校如何形成“合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良好平台,已成为目前小学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学校教育应紧跟当前教育形势,家庭教育也应配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但目前小学家校合作面临着合作形式单一、双方责任意识模糊、托管服务有待商榷等问题,因此,家校合作应发挥家长的桥梁作用、扩展家校合作的形式与途径、切实完善托管服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