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作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有生命力地教生命”呢?我想到了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讲的两个字——倾听。  相似文献   

2.
《守财奴》选自《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自入选教材以来,不论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少不了它,可以说是传统篇目了。我教授它已有三遍了,每次都觉着文中“父亲”这个称呼有点别扭,但每年教材还是这么写,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父亲”这个称呼是不得体呢?还是另有深意?“父亲”这个词,表明的只是血缘关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它是书面语,按照惯例是不能用于欧也妮称呼她父亲的口语中的。前几天,读李梵的《词语春秋》,其中有一篇《人前人后不相同——亲属称谓的面称与背称》,就把“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在教育子女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读过《三字经》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话“养不教,父之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把家庭教育称之为“生命的教育”,杨振宁博士也说“我的学术知识来自父亲,精神气质来自母亲”。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主要地是通过潜移默化对儿童的  相似文献   

4.
胡适在《四十自述》第一章“九年的家乡教育”中提到,他小时在父亲的教育下,在进学堂之前就“已认得近一千字了”。这样良好的基础,胡适念的第一部书就不再是常规性质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一类的“蒙书”。为此,胡适深隋地忆述道,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作《学为人诗》。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华平教授《背影》其中一套方案是“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其目的是学习一般的文本阅读方法,学生把握了这一方法也就掌握了阅读其他文本的基本思路.该课巧妙燃情,激活思维;大胆给路,点燃思维;机智引领,理顺思维,教了学生,也教了语文老师——基于学情,高度聚焦,把高深理论不着痕迹地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结晶,它用独特的思维和视角,提出了教以为道的教育目的和“行不言之教”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并围绕实现教育目的进而提出了以“无为”为核心的具体的教育内容,以及相配套的教育方法。《道德经》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建义 《现代语文》2008,(12):94-95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在《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意思是进入一个地方,那里的教育状况就可知道。凡是老百姓温柔敦厚的,那是诗教的结果。当然诗教本指《诗经》的教育作用,后来泛指诗歌的教育功能。孔子是诗教的首倡者,《论语》中记载了孔子许多谈论诗歌的话。一次,  相似文献   

8.
徐同林 《现代语文》2006,(4):121-124
语能给我们什么?似乎什么也不能,尤其在此讲求实用、实惠、实在,盛行功利的当今。于是,就出现一种见怪不怪的悖论——语“无用”,“难学”,“无效”,所以就不必学,自然也就不用教了。学生不学——老师难教——校领导也就认为大学语课(中小学必修,且不详论)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了。大学语的逐步边缘化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关注,甚至焦虑与讨论。(参见刘芳《课时学分萎缩必修变选修“大学语”走向边缘化》,《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日;刘擎《中国大学语正处于“紧急状态”》,《新京报》2005年11月2日:温儒敏《正视大学语教育的实际问题》,《新京报》2005年11月3日;刘成友《从大学语到大学人》,《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0日)  相似文献   

9.
对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提问内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学生围绕“阳光千万缕”一句的质疑就展示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有的问:“什么叫‘千万缕’?”这是以“什么”为形式的直问;有的问:“阳光无处不在,为什么会出现‘千万缕’?”这是以“为什么”表达的深问;有的问:“既然千万缕的阳光能射到草地上,  相似文献   

10.
张海峡 《西藏教育》2008,(12):35-35
《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如何“长善”——发扬其好的方面,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中运用表扬的艺术。这对于鞭策先进,激励后进;肯定正确,否定错误,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旨在揭示历代读老、解老者误读和错解《道德经》的原因。《道德经》是讲生命本体的书,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不能用西方的主客二分法来解释。《道德经》的断句和分章与思维方式紧密相连,若用主客二分法进行断句和分章,结果只能是乱上加乱。庄子才是《道德经》的真正的解释者,生命有“体”有“用”,《道德经》是描绘“体”的典范,《庄子》是描绘“用”的楷模;“体用一如”,《老》《庄》一体,方可避免许多对《道德经》的误读和错解。  相似文献   

12.
熊军 《四川教育》2008,(11):24-24
雷湘老师执教的《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强调探究学习是苏教版《科学》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教材主编路培琦老师说:“如果水好比是知识的话,我们就把孩子带到井边上,教他怎么打水,孩子学会打水的方法,就可以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打水,去获取他所需的知识。”“带着孩子去打水”就是和孩子一起去学习,一起去研究。雷湘老师正是抓住了教材的特点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去打水,去学习,去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许慎《说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文选》李善注引蔡邕《独断》曰:“诸侯言曰教。”《太平御览》文部九引《春秋元命苞》曰:“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谓之教。教,效也,言上为而下效也。”《释名·释言语》曰:“教,效也,下所法效也。”《文心雕龙·诏策篇》也说:“教者,效也。出言而民效也。契敷五教,故王侯称教。昔郑弘之守南阳,条教为后所述,乃事绪明也。孔融之守北海,文教丽而罕于理,乃治体乖也。若诸葛孔明之详约,庾稚恭之明断,并理得而辞中,教之善也。”《文选》卷三十六有三种自上对下的文体,其中“教”收录了傅亮所作的两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我消遣这个炎热的夏季,爸爸买了一本《小公主》。这是一本经典读物.我很快就迷上了她。《小公主》的主人公萨拉本来是“明芹女士高级女童教育院”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后来,富有的父亲被疟疾夺去生命,  相似文献   

15.
《中庸》是一部蕴含丰富生命哲学思想的儒家古典著作。开宗明义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句话从天、命、性、道、教之间的关系谈起,既从本体论的层面探讨了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也从实践观的角度阐明了生命如何实现的问题。其中,“率性之谓道”承接“天命之谓性”和“修道之谓教”,蕴含顺应自然天性、激发主观能动性、展现自由本性等生命哲学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十分深刻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16.
杨梅 《文教资料》2010,(15):48-50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的“教学软伤”说明“如果不把教学方法原理层面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那么那些所倡导的‘理念’,比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很大程度上就会虚脱”。有效创生散文教学内容的思路,一是“交换角色.揣摩学情”——创生散文“教什么”的起点;二是深度解读,悟化内涵——创生散文“教什么”的基石;三是体验情感,关注反思——创生散文“教什么”的路径;四是调控课堂。有效生成——创生散文“教什么”酌活力  相似文献   

17.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说文解字》描绘了中国文化中“父亲”的形象:不可违背的权威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一、职业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他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还说:“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方面表现出来。”同样地,奥地利哲学家布贝尔在《我与你》一书中曾指出,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已全面启动,这将对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光体育”活动离不开生命教育,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那么,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阳光体育”为其保驾护航呢?  相似文献   

20.
刘景文 《现代语文》2006,(11):40-40,24
一、儒家“诗教”的内涵“诗教”这一提法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达,《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挈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1]p1609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们知道《礼记》一书是由汉儒整理的西汉中期以前先秦儒家的理论著述,见于《礼记》的“诗教”主张虽然不能证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