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韩贞经常说“中”,并把“中”看着自己的行为标准。当然,韩贞“中”的思想与传统的中庸思想不同。他继承了泰州王学的思想。其讲“中”的目的主要是要求人的行为以适度为原则,尤其术要有过高的欲求。韩贞的“中”也是要求以适宜为标准,希望人们知止知本,处事合道。韩贞讲“中”,还要求人们以快乐为原则,灵活对待进与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英 《现代语文》2008,(4):121-122
“中庸”在前几十年曾被世人口诛笔伐,蔡尚思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总批判》中说:“中庸思想是骡子,非驴非马;是蝙蝠,以异禽异兽;是两栖,可水可陆。”但其实不然,中庸之道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提出的一种道德实践的原则和处世待人的方法,也是一种调和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哲理,在儒家思想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哲学思想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思想都反对“过”和“不及”,主张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德规范。他们的中庸思想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影响可以从人们精心选用的词汇、家喻户晓的成语、俗语和喜闻乐道的日常表达等诸多方面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4.
(一)对孔子思想,包括他的中庸思想的评价,长期以来,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间,认识上也是很不一致的。这固然主要是由于孔子思想的复杂性以及“左”的思想与路线的干扰与破坏所致,但也与我们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有关系。最近,重读《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和《毛泽东书信选集》,从毛泽东对孔子中庸思想的评论中深受启发,感到它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孔子的中庸思想,更好地批判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中庸"具有辩证性,主张行事要适中,要有个标准、原则,要合于"礼",但又不能拘泥于"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孔子认为义与利是对立统一的,都具有主体性。主体都是有目的的,因而义利观也具有合目的性。原则是目的具体化,故此义利观又都具有合原则性。孔子义利思想是以维护家族制度为目的,由之决定的义利总原则是重义轻利。无论对义利原则的确立,还是对"义"的判定,孔子都是以其中庸思想为指导的,"中庸"是孔子义利观的归宿。孔子中庸思想中具有鲜明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既有相同点,也有明显差异,相同点一方面表现为均有“尚中”的倾向,另一方面表现为其所尚之中均非一成不变之“死中”,而是因时而化的“时中”;差异表现为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各不相同——一为中和,另一为中正。分析比较其中庸思想不但对于理解两人的思想,而且对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庸思想为孔子首倡,并为历代儒学思想家所继承和充实。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道德标准、方法论和世界观为统一体,其归结点是“诚”。该理论在儒家中庸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蕴凸显,具有很强的普世性价值。在现实社会中,中庸思想仍为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以及人的发展等方面提供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生活在东西两个不同的古文明国度里的两个伟大的学者,在他们诸多深刻丰富的思想中都包含着一个相同的思想:中庸为善。本文从道德标准、政治思想原则、美学原则三个方面论述了两人中庸思想的内容特点,并对其思想的形成原因分别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孔子中庸思想中的现实性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中庸的“用中”思想中最能体现中庸的现实性。在现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不仅仅要努力发挥孔子的“中”的思想,还需要发挥孔子“用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陈立夫唯生论中的中庸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夫唯生论中的中庸思想杨慧清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主要人士陈立夫提出了一个“唯生论”思想体系,其基本思想包含在他于1944年发表的成熟作《生之原理》一书中,这一思想体系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色彩。其中,陈立夫论及中庸思想很多,先后提出并阐述了...  相似文献   

11.
《中庸》蕴含着丰富的中庸思想,其主要表现在行为方法论、道德修养论与德性政治论等方面.中庸之道的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时中与和而不同是行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但对这些思想的践行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表现不同;中庸之道潜移默化为全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修养规范,主要表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慎独”等方面;中庸之道的中正、适度等内涵上升为一种德行和德性政治,以此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德性政治论最终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以其深邃的思维和洞察能力,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文化”就是人类“生活的样法”.而“生活”乃“事的相续”、“生命的绵延”,按照“意欲”指向的不同,把世界文化分为中、西、印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梁漱溟用佛学唯识学的哲学思想来会通儒家传统的中庸思想,开创了现代新儒学,提出复兴传统儒学,维护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和自尊精神,引发了沸沸扬扬的复兴儒学、复兴孔孟之道的热潮,对中国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们是东西方美育的奠基人。二者都认为美育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是影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庸”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原理。同时也是他们美育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流行的生命教学理论大多是西方的舶来品,移植照搬色彩浓厚,缺乏对本土生命教学思想的关注。《中庸》作为儒家表达性命之学的经典著作,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生命教学思想,具有本土生长性,适应本土性,实践操作性等本土教学论的典型特性。《中庸》的生命教学思想精辟地表达为“尊德性而道问学”,从方法和内容层面简练地展现了儒家生命教学思想的精髓。深入挖掘《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的生命教学思想,对构建我国本土特色的生命教学理论和解决当下我国生命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儒家中和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记·中庸》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儒家的这种中和观 ,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思想影响甚为深远。要“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要“怨诽而不乱” ,要“发乎情 ,止乎礼义” ,要“温柔敦厚”。中国的戏剧、小说 ,有一个大团圆的固定模式。要“文质彬彬” ,追求“尽善尽美”。在风格上要刚柔相济、奇正相依、浓淡适宜……这样才合乎中和美。  相似文献   

16.
研究版权平行进口中“首次销售原则”的适用问题,根据产地加以区分的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国内法对“首次销售”行为之效力的认定是关键.“首次销售原则”与版权地域性、独立性无关,一国对“首次销售原则”本身的地域性限制只是该国在制度设计上的选择,而并非该制度的天然特性,也并非源自版权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骥德的曲学与佛教中道观有着密切关系。这主要表现在:王骥德在论述"本色"问题时采用了中观思维方式,描述"本色"内涵时又融化了中道观的"无分别"理论;在阐释戏曲曲文咏物的作法等问题时则直接运用了佛教中观学的概念、范畴和理论。  相似文献   

18.
“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今天在构建和谐文化时,要辩证对待传统和谐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鉴国外文化优秀成分,对其进行综合创新。这种传统的和谐思想,无疑对整合矛盾、团结人民、凝聚民族精神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始终。中庸精神赋予了孔子的仁、礼等思想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透过中庸精神,孔子天人贯通的圣人气象得以呈现。孔子的中庸精神在两千余载后仍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庸不仅体现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之道,而且还体现为封建士大夫的修身之德。朱熹继承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又着重从子思中和论的角度作了广泛的阐述和发挥。经朱熹的改造,孔子以来的中庸思想被完全纳入了理学的轨道,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中庸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