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略论明代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社会保障政策主要由荒政、养老、存恤孤贫以及优抚军人等方面组成.其社会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诸如救荒政策不力、养老政策受惠者极少、养济院经营奸弊百出及优抚将士差距甚殊等,导致了明末社会严重的流民问题.这些揭示了明代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健全性以及明代政权更迭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纵队创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历史贡献有:独立自主,建立统一战线的抗日民主政权;加强廉政建设,赢得群众拥护;建立法治政府,坚持依法施政;发展经济,加强财政金融建设;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发展教育事业,繁荣文化艺术。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得到了群众衷心的拥护;有一个有知识、有水平,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依法施政的理念,为依法治国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成立了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各级抗日政府。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减租减息运动经历了政策宣传、全面实施和查减巩固三个阶段,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1940年3月淮南在刘少奇和中原局一些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政权建立后,便着手推行减租减息的经济政策,以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在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时,淮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时间相对较晚,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政策认识不成熟,还有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人员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耐心细致地开导地主,同时组织力量反击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破坏。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淮南的整体形势,并借鉴其他根据地的经验形成了点面结合、典型试验的科学方法。这一政策的推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但某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行党的领导一元化,党政职能分开,规范和调整政府和参议会中的党团和党员、以及党内关系和党员干部行为,执掌政权,实现和保证了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原则、政策、大政方针的领导,避免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相似文献   

7.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形成千百个抗击日寇伪军的坚强堡垒。广东省东江解放区路东抗日民主政权就是这些坚强堡垒中的一个。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以抗日武装力量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它为东江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东江地区的民主建政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惠州、广州等重要城镇,东江下游和广州地区沦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建立模范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经验是:创新政权理论;创新政党关系;创新阶级政策;创新政治体制;创新廉政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主的大旗,在领导解放区军民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作殊死战斗的同时,大力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经过1937年、1941年和1945年三次全边区的普选,建立和健全了乡、县、边区三级民主政权.敌后抗日根据地虽情况差异较大,发展很不一致,但也都先后开展普选,产生从村、区、县直至边区的民选政权.晋察冀边区于1938年成立边区行政委员会,统一全边区政权机构以后,经过了4次民主选举运动,即1639年的村政权选举,  相似文献   

10.
三三制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集中体现.是敌后的抗日斗争、政权建设合乎规律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局部地区执政的一次成功实践.对于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有着全国的普遍意义".其丰富的经验,为党后来执掌全国政权,以及当前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