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相见欢》是李煜后期许多成功词作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从艺术上来说,佳篇巧制,言短情长,自然天成。词作情景交融,以外显内,内外结合,极好地烘托渲染了气氛。李煜后期之词作是有我之境,给我们塑造出了一个朦胧而又清晰的极具情感感染力的主人公形象。从抒情手法上来讲,直抒胸臆。《相见欢》虽短,精美的形式加上自己的深切感受,丰富真挚复杂的情感通过白描手法倾泻而出,使之具有了深厚的艺术韵味,该词感情丰沛真诚,至今传唱不衰,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底。  相似文献   

2.
李煜后期词作主要是其从一国之君到亡国之奴后的心理写照。在其后期词作中惆怅和悲伤贯穿始终,而这两种情感又是人类经验中很重要的方面。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在组织抽象情感时,人们习惯于根据自身的人体感知来对情感进行隐喻式的表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对李煜后期词作中的隐喻进行解读,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李煜后期词作的情感以及人类思想的语言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煜、李清照后期词作,就情感性质而言,其基调同为悲苦,但李煜以亡国之痛为主,李清照则更偏重于家破人亡之感;就情感表达而言,李清照显得比李煜更有耐心,由此可见李清照在对磨难的承受能力上大于李煜。因为尽管李清照后期的悲苦丝毫不亚于李煜,但在面对厄运时并不象李煜那样一味的消极、逃避。与之相关的是二人的性格也不同,李煜性情懦弱,而身为女性的李清照却显得坚强得多。  相似文献   

4.
李煜、李清照后期词作,就情感性质而言,其基调同为悲苦,但李煜以亡国之痛为主,李清照则更偏重于家破人亡之感;就情感表达而言,李清照显得比李煜更有耐心,由此可见李清照在对磨难的随受能力上大于李煜。因为尽管李清照后期的悲苦丝毫不亚于李煜,但在面对厄运时并不象李煜那样一味的消极、逃避。与之相关的是二人的性格也不同,李煜性情懦弱,而身为女性的清照却显得坚强得多。  相似文献   

5.
李煜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特别是后期的词,更是代表了他的创作成就,对李煜后期词的感情内涵,过高的评价是不恰当的,毕竟他所思怨的绝大部分是对失去的江山皇位的痛惜,但他词中也是有爱国成分的,而且他对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惜之情的抒写,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极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的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在诗词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他的词句语言鲜明、自然明净,善用白描手法,抒发情感真挚深切,构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抒情词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李煜,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独树一帜,甚为后人称道。其词不用典,不雕饰,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语言朴素自然,个性鲜明,艺术技巧极高,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文章重点介绍其前后期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煜后期词的悲剧性,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价值。李煜后期词的悲剧特质对当代人欣赏借鉴和感悟生命悲剧,均具有比较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及其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将这些评价贯穿起来就会发现:李煜词最突出的特点是真。他生来就具备真性情,不管是前期或后期的创作中,都能以自己真实的生命感受入词,自成高格,从而使其词作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和人们普遍的情感连接在一起,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李煜的词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特别是南唐灭亡后,李煜的愁恨之作最为人所传颂,其愁情通过直抒胸臆、白描、比喻、对比等艺术方法得以表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文延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然对于其词学思想,我们始终未能窥其全貌,笔者今从文廷式随笔、随录、笔记、日记等著作中辑出其论词之吉光片羽,加以文廷式《云起轩词自序》及施蛰存先生辑录之《纯常子词话》,并结合其《云气轩词》来略窥文氏词学思想之全貌。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在创作上,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词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词派卓然相异,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2.
周邦彦的词不仅在创调、音律方面值得称道,在主体介入和感事纪实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多角度写景、体物、叙事、抒情,展现出一个羁苦、孤独的词人形象,并以纵向的时间维度立体再现其主体形象的发展过程,使词具有鲜明的个性气质。周邦彦的长调还运用了铺叙、赋笔和散文化等手法,使叙事更加宛转细腻,曲折回环。  相似文献   

13.
卢祖皋是南宋有名的词人。其小令词,承唐五代北宋之遗绪,多写艳情,笔姿优美,风格婉媚,意境清新,词中多警策,结语警拔,在中国词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陈澧以经学闻名,治词乃其余事。在浙西词派没落、常州词派光大的转折时期,陈澧不为浙常二派所笼绊,能大胆摭取二派论词观点,全面观照,审视得失,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对其进行批评。他论词既不轻弃,也不盲从,而是汲取精华,融汇新裁,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词学观,同时以此药救当时词坛出现的弊象,真能为后来词坛之异军特起者导夫先路,"为近百年词坛张目"。  相似文献   

15.
从敦煌曲子词到宋代文人词,联章组词逐渐走向成熟。唐宋联章组词的形式主要有鼓子词、转踏、普通联章、大曲、法曲等。其结构主要可分为呼应式、串珠式、叙事式、并列式以及和声联章式。初步分析了联章组词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朱敦儒词集《樵歌》中所写的明月为切入点,研究其词的风格特色、寄托在词中的情感与思想,及明月所传承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7.
贬官江州是白居易思想的重要转折时期,他的愤激不平、孤独寂寞、委运顺化、思念家园等心态,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而《琵琶行》则特别集中地反映了作者这一时期的思想。分析诗人复杂的感情,有助于解读《琵琶行》,有助于我们理解诗人思想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19.
南唐李后主李煜在中国历史上兼有亡国之君与杰出词人的双重身份,他的华采词章,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极高的评价,缠绵悱恻的哀怨之音感动过无数的读者.为什么一个"误作人主"的"风流才子",一个政治上软弱无能的失败者,会在文学上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从文学艺术审美情感的深层特征探讨,可认为是他将自我情感与人类共有的情感完美地统一于自己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词论从三个方面黜俗,又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复雅。黜俗复雅导致词的作者专业化,内容缺乏真情,接受群体缩小,词调缺乏创新,最终结果是导致词的生命力衰退。词体不宜雅化的原因是词的俗艳音乐的属性造成了词体在语言、内容、风格上的封闭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