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寅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新人口论”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他的教育思想则不为多数人所知。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对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方面都极有见解,研究这一思想,对促进今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2.
嵊县是驰名中外的经济学家、教育学和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的故乡.作为农村初级中学,如何针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和农村人口现状,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我们作了如下尝试.一、介绍马老事迹,增强人口意识.马寅初先生1882年6月24日诞生在嵊县浦口镇,1982年5月10日病逝在北京,享年101岁.50年代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以人大代表身份多次回嵊视察,深入调查了解人口情况.1957年7月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新人口论》,主张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为以实际行动纪念和弘扬马老精神,学校组织学生学习县教育局编写的《人口常识》,参观马寅初纪念馆,举办马寅初事迹报告会和《人口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容器     
1951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三年后,他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发表了"骇人听闻"的新人口论。北京大学"奉旨"对马寅初进行猛烈的炮轰批判。  相似文献   

4.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3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提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很多师生不了解其具体内容,现补  相似文献   

5.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3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提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很多师生不了解其具体内容.现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6.
1951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57年,他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发表了"骇人听闻"的新人口论。1959年,北京大学"奉旨"展开对马寅初的打击,进行了多次猛烈的炮轰批判。北大校园内,批判攻击马寅初的大字报随处可见。马寅初呢,每天早上早早起来,抱一个大水杯,极其耐心地一张一张、一个字一个  相似文献   

7.
校长马寅初     
余匡复 《教师博览》2010,(12):22-23
马寅初(1882~1982)是著名经济学家,他在不少中国名大学当过教授、教务长、校长。1951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之前他已是北大校长(直至1960年初被迫辞职),1979年他的新人口论得到平反后,任北大名誉校长。马寅初一生没有离开过教育,是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1914年7月10日汤化龙提倡贤妻良母教育;1957年7月15日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逝世;1946年7月25日教育家陶行知病逝。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6,(3)
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大校长马寅初著名的《新人口论》。该文认为,中国人口增殖率超过2%,呈几何级数递增,而生产力与粮食仅以数学级数增长,长久下去必有危机,故主张“非控制人口不可”。这一见解因与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观点相抵触而遭到围攻。  相似文献   

10.
杜荃 《科技文萃》2001,(2):176-179
说到中国的人口问题,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北大老校长马寅初先生,想起他的“新人口论”。其实自西方打开旧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之时起,就不断有人关注人口问题。从早期的民主革命派人士,到后来有着西学背景的知识分子,不断有人为此投入巨大的精力。即使是马寅初先生,他的新人口论,也并不是在五十年代突然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探索。例如他在1920年发表过《计算人口的数学》,1928年提出过节制生育减少人口。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思想敏锐的人们长期持久地关心人口问题,不断地提出各种方案,并且为此展开过激烈的论争。其中,四十年代后期以清华大学教授戴世光先生《论我国今后的人口政策》一文为中心而开展的讨论,是较为重要的一次。从其理论的成熟、所提措施的周全以及态度的鲜明来说,并不亚于约十年后马寅初先生提出的“新人口论”。尤其是这次讨论中所体现出来的学术风气更值得借鉴。 战火中回到祖国的学者 戴世光教授有着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经历,1908年12月出生于天津市一个湖北籍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童年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旧的王朝终于雨打风吹去,而民主与科学的大纛所揭橥的救国救民的道理与信念日益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性的思潮,中国的知识分子探索民族解放、民族自立乃至发展的努力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这一切给少年时期的戴世光以深刻的影响。十四岁他进入当时得风气之先的南开中学学习。中学毕业后,又考入清华大学经济学系,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与经济学的难解之缘。这个时候,正是中国大学教育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清华大学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学习非常努力,大学一毕业,就因为成绩优异,依据清华大学“大学四年,学习成绩平均分数在八十分以上,得以升入经济研究院研究”的规定,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社会、经济统计方法应用问题”。研究院里几年的研究生涯奠定了他此后专攻统计学的基石。三年后,他又考取清华公费留美生,到美国学习“国情普查统计”门,也就是“人口、农业、工业、商业等普查资料的统计整理方法、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就决定了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求人们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以保证二者的动态平衡。对这一基本事实以及由此带来的诸种社会问题,不但普通人容易忽略。我国建国初期,就是国家的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人口进入50亿之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倡仪将1987年7月11日定为世界50亿人口日之时,适逢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发表30周年,我们重温这篇论著,评述它的深远意义和艰难历程,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显然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一马寅初(1882—1982),浙江嵊县人,清末赴美学习,历有七年,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博士、哲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应蔡元培之邀,担任北大经济系教授,于课余之暇,与全国财经界名流组织“中国经济学社”,研讨中国现状,探索救国道路。十年  相似文献   

13.
无须表白     
活了101岁的北京大学原校长马寅初,曾因其“新人口论”获罪,终被革职。当他的儿子告诉他被革职一事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未作任何表白。数十年后拨乱反正,仍是儿子向他告知平反的消息,马老听了也只是轻轻地“噢”了一声,仍然无所表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在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的角逐中,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人口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计划生育的思想。三年困难时期前后,《人民日报》作为执政党的党报,对于计划生育这一思潮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对计划生育这一社会萌芽思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并呈现了一系列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口控制思想是指关于控制人口的态度、看法、观点与意见的总和。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许多志士仁人均提出过关于控制人口的观点和思想,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首推马寅初。马寅初坚持真理,基于当时中国客观的人口现实及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忧虑,提出控制人口。这些思想虽非全部正确,但其合理部分直到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启示作用。研究试对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做一梳理与分析,以期对现代中国人口学术研究、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还在狠批马寅初的人口论,号召群众大生特生的时代,金庸已经在自己的小说中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鉴于金庸小说在宣传计划生育方面的突出贡献,有必要授予金庸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之后 ,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主要工作任务已由降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转变。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使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我认为 ,必须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为指导 ,深入贯彻中央《决定》 ,才能在可持续发展中 ,逐步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长远目标。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狄德罗,曾编撰《百科全书》的目的是“要改变人们普遍的思想方法”。他对封建社会、宗教迷信等旧意识形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宣扬政治平等、宗教容忍和思想自由,为新兴资产阶级大造舆论,给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这一基本思想渗透在他的一切著作中,在文艺理论方面的著作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16,(2):34-35
<正>马寅初拒贿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厅长。一天,一个熟人来找马寅初,说他的朋友想当德清县的县长,请马寅初帮帮忙,行个方便。说着,拿出一千大洋想要送给马寅初,并说事成之后,另有重谢。马寅初勃然大怒,指着来人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说罢,立即把来人赶了出去。  相似文献   

20.
谈到柏拉图,人们自然会以“古希腊唯心主义美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冠其名首,而没有人说他是文章学家。而谈到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人们也自然会滔滔不绝地谈到他“美是理念说”、“艺术摹仿理念说”等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闭口不谈其中的文章学思想。本文试就柏拉图《斐德若篇》的文章学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那么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究竟提出了哪些文章学思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