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鹿原》被誉为代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到目前为止)文学最高水平的作品,文章从三个方面对《白》进行评述:(一)思想内容深邃厚重,小说半是赞歌,半是挽歌;(二)故事情节跌宕曲折,作者设置了六个境遇,描述地处关中平原的白鹿原,在历史艰难的蜕变期中,上演了一出出斑澜多彩、触目惊心的活剧;(三)人物性格复杂多变,本文分析了具代表性的白嘉轩黑娃、田小娥等人物性格特征内涵;文章最后略评《白》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以《浮躁》、《废都》、《白夜》等为例,从人物性格、网状结构、哲学内涵、写作技巧等方面分析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一个突出而重要特征一混茫美,并论述了这一特征对小说创作的新意和叙事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敦儒《樵歌》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樵歌》的审美特征张而今朱敦儒(1081—1159)是南北宋之交颇负盛名的词人,被赞为“独步一世”(《二老堂诗话》)。他的词集《樵歌》存词二百四十五首(《全宋词》又补收一首),历来为人所赏爱。本文拟从文思、形象、景物描写、语言和格调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更符合戏剧的情节结构的构造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金圣叹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一书,最要关键是“真假”二字,而“梦”就是实现“真假”二字的关键所在。基于此观点,文章从时空建构(时空转换的分节点、时空建构的框架、“真假”叙事的艺术策略)、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性格的凸显、补充、反驳)、主旨立意三个方面,具体论述《红楼梦》中“梦”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6.
从一个字看《雷雨》人物性格福建/郭丽莎当分析完《雷雨》第二幕的人物对话后,我问:“同学们,在《雷雨》的对话中什么词出现的频率最多?”(一阵翻书声)“叹词。”“对,仅仅“哦’就有多少个?’’(同学数课文,答道:)“20个。”“我们知道,《雷雨》的对话是...  相似文献   

7.
《果实的共同特征》教学纪实(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自然第五册)执教者陈幸元一、导入新课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什么叫共同特征?(某类物体都有,其它类物体没有的特征。)什么叫果实的共同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果实有什么共同特征。谁来给大家介绍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魏其武安侯列传>一文为例,与<左传>进行适当比较,以窥探<史记>写人艺术的一般特征.论文从五个方面展开阐述(一)精心选择提炼典型事件,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现其性格,使人物性格显示出多元化的特征.(二)注意通过细节描写,从细处刻划人物性格.(三)多样灵活地运用对比手法,衬托人物形象.(四)合理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对话凸现人物性格.(五)巧妙利用"论赞"形式深化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9.
《莳萝泡菜》是英国著名作家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现代大学英语》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大部分由对话构成,在字里行间中很难理解人物的性格。从语言学的会话分析理论这样一个新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莳萝泡菜》中的人物性格。研究发现:通过分析主人公的话轮长度、分布、内容、会话者在会话中的地位以及话题的转变,能更加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是美国名的小说家。他的作以其内容通俗化、语言大众化而独具一格,在欧美现代学中的影响大而深远。他的笔清新,用词精练,语言简洁,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刻划细腻,人物性格鲜明,作品使人百读不厌。本就《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六课海明威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的写作特点,分析他作品的风格,作为一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主要从《圣经》原型角度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除了传统的宿命论观点外,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为刘心明的长篇小说《小街故事》所作的序。作者从农郁的生活息息、独特的人物性格、清新的乡土风清、鲜明的时代特色、纯真的情感生活等五个方面,概括了《小待故事》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以《浮躁》、《废都》、《白夜》等为例,从人物性格、网状结构、哲学内涵、写作技巧等方面分析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一个突出而重要特征—混茫美,并论述了这一特征对小说创作的新意和叙事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欣赏戏剧和影视,以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威尼斯商人》(节选)为我们奉献了永恒的人文主义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典雅的戏剧台词、极富戏剧性的情节结构。《变脸》(节选)在情节安排上以“误会”构成悬念,在思想内容上注重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在戏剧语言上既高度个性化,又高度生活化。《枣儿》运用象征手法展现了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呈现其双重性、双向性、多样性的特征。《音乐之声》(节选)以音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5.
粤诗总集是研究岭南诗歌的重要资料,根据《四库全书》系列丛书及《中国古籍总目》等目录书的著录,考证出现存最早的粤诗总集为明代谈恺《广中五先生诗》二卷,为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此后重刻数次,大致还有十种左右版本,如明嘉靖乙丑(1565)陈暹《广中五先生诗选》二卷附汪广洋诗五卷,明嘉靖隆庆间刊俞宪《盛明百家诗》后编《广中四杰集》,明崇祯丁丑(1637)葛征奇《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琯朗《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乾隆戊辰(1748)一篑山房本、《四库全书》收清抄本《广州四先生诗》四卷、清嘉庆间刊罗学鹏《广东文献》初集卷之九至十四《南园前五子集》、清同治九年(1870)南海陈氏樵山草堂刻本《南园前五先生诗》五卷《南园后五先生诗》二十五卷附刻南园花信诗一卷及现代整理本1990年梁守中、郑力民点校《南园前五先生诗、南园后五先生诗》,可见其影响之大。广中五先生即南园五子,开岭南诗派风气之先,自此之后,粤诗总集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文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更符合戏剧的情节结构的构造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金圣叹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出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有《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等,分别出自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前三课的内容都是本部书中的主要人物(或能表现主要人物性格)及书中的重点章节;最后一篇乍看题目,没读过原著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是出自《红楼梦》的片段.  相似文献   

18.
对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文学作品《逃离》进行人物性格分析,特别从"纠结"心理的角度探讨女性人物性格特征,并分析中国式"纠结"的成因,最终提出在生活中如何从"逃离之路"回归现实。  相似文献   

19.
武国霞 《甘肃教育》2006,(8B):23-2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  相似文献   

20.
戏剧是表现冲突的艺术。对比使冲突更尖锐,矛盾揭示更充分,人物性格展示更全面。关汉卿的著名杂剧《窦娥冤》第三折充分调动各方面对比,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