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再谈做好查新工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鸽昀  李培进  藤霞  李琳 《情报杂志》1999,18(4):59-60,35
分析了信息环境变化,资源发展不平衡,课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查新报告的局限性给查新工作带来的困惑,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查新工作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一九九九年起,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荐竞逐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研究项目,至今已有十一个项目得奖,今年的三个得奖项目分别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与上海复旦大  相似文献   

3.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立指标体系存在的复杂性问题,提出采用权重系数法、效度系数法和可靠性系数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研究,尽可能降低由于人的主观性带来的飘移值,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科技成果前转化预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公司成立于1984年11月.初创时期,只有20万元投资、11名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到1989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了联想集团公司.联想集团公司北京本部有职工372人.香港联想集团公司160多人.整个集团公司近800人.公司下设两个研究开发中心、两个中间试验工厂、一个生产基地和一个培训中心,在海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讨论,分析了该研究课题的问题,论述了该课题的目标.内容.课题研究方法,并且对课题研究的步骤调查研究与分析,得出了调查结果,并且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英语素质教育教学的策略,总结出研究取得的成效。再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依据,语言依据,教育学依据。最后对当今中学英语素质教育教学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两年之前,业界还有人盛传:方正的技术,联想的市场.而到今天,提这句话的人越来越少了.联想作为中国IT领军人物,他的技术储备、技术研发的优势显示开始凸现、世纪之交的天禧、2001年的家庭数码港湾,无不体现了联想技术厚积薄发、雷霆一击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编译局是在1950年1月正式成立的,最初定名为出版编译局,后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于同年3月改称为编译局.编译局首任局长是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他当时在南京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主任,经过陶孟和与竺可桢两位副院长的推荐,报请政务院批准任命.该局设编译、出版两处,编译处先由关肇直任处长,1950年3月关肇直调任院图书管理处处长后,由黄宗甄继任处长.  相似文献   

8.
当初,冯骥才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高中毕业后,他毫不迟疑地报考了美院,可当他身边的同学都去上大学了,他还是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于是,他在街道服务处找了份工作.后来,机缘巧合,1.90米的他在朋友的引荐下进了篮球队,最后,却因为受伤退役.接下来,他在画院长辈的推荐下,进了画院临摹古画.1967年,为了解决画院十几口人的生计问题,他做起了推销员,而且一做就是10年.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一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那么,何谓软科学呢?软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科学,是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的高度集锦,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集中体现。针对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复杂性、系统性课题,为解决各类复杂社会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各种途径、方法、措施和对策。目前,软科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建立在系统学和复杂性研究的有关结论上,并随着有关理论的进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在软科学研究中,需要广泛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和管理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软科学的概念,到1986年的第一次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再到今天,软科学研究在我国仍然属于科学前沿。目前,软科学一词在我国学术界尚有不同认识,这也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能否认,20多年来,软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软科学及其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作用、意义等,本刊选登以下文章。当然,这些文章中所陈述的内容并不是软科学的全部,只是软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我们希望可以借此揭开软科学的“神秘面纱”,给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软科学的途径。在此,我们感谢这些研究人员为我  相似文献   

10.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华裔科学家高锟与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三人分享.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1.
信息资源推荐是是解决信息过载问题,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的一种服务.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多维推荐空间下推荐问题的形式化定义,对于推荐问题的求解.总结出三种整合关联数据的方式,进而提出一个一般性的信息资源集成推荐模式,通过该集成模式对现有各种主流推荐模式的兼容能力分析,证实了模式的有效性和综合性.最后探讨了该模式的应用.希望由此建立一个信息资源推荐的综合分析视角和一般研究框架,有助于进一步构建更灵活多样的资源推荐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网络协作标注系统和基于标签的推荐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选取CiteULike网站2009年10月~2010年3月所有用户操作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原始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及聚类分析研究,得到用户的基本分类及其兴趣点,冀此能够为信息推荐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一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那么,何谓软科学呢?软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科学,是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的高度集锦。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集中体现。针对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复杂性,系统性课题,为解决各类复杂社会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各种途径,方法,措施和对策。目前,软科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建立在系统学和复杂性研究的有关结论上,并随着有关理论的进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在软科学研究中。需要广泛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和管理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软科学的概念,到1986年的第一次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再到今天,软科学研究在我国仍然属于科学前沿。目前,软科学一词在我国学术界尚有不同认识,这也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能否认,20多年来。软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软科学及其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作用、意义等,本刊选登以下文章。当然,这些文章中所陈述的内容并不是软科学的全部,只是软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我们希望可以借此揭开软科学的“神秘面纱”,给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软科学的途径。在此,我们感谢这些研究人员为我国软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软科学,进而关注软科学,认同软科学。  相似文献   

14.
从5年前就开始布局现代农业的巨头企业——联想控股,旗下已拥有佳沃集团、丰联集团以及翼龙贷.3月19日,一笔在不少人眼中稍感意外的战略投资浮出水面:联想控股在现代农业领域再下一城,投资了一家网上农资垂直交易平台——云农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复杂网络理论引入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际问题中,探讨在复杂网络理论下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的模型.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领域引入复杂网络理论,以复杂性科学的高度研究图书馆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可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有着自身的诸多复杂性,这些复杂性表示这类系统通过自组织与不断的适应,历经不同的、复杂的变化阶段,向优化的、高级的秩序演进的过程。文章阐述了复杂性科学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中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供应链复杂系统及管理的复杂性的四种基本方法,从而为认识与解决供应链管理中复杂性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9日国家863计划课题验收鉴定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武警工程学院的杨晓元教授向专家组进行了“E盾”课题全面陈述和软件演示,并回答了专家提出的诸多问题。他详实的陈述,准确的回答,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及赞赏。  相似文献   

18.
以8所高校130名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调查所得数据为基础,根据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建立了高校图书馆员工工作满意度与领导管理、人际关系、工作本身、工作压力、福利报酬和发展前途6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高校图书馆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是可行的,所建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其他行业的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副院长宋福印博士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他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权衡邪正盛衰,斟酌清养主次;抓住胃腑肾脏,主要采用甘寒甘润药;重视合并阳伤,养阴不忘补气;详察继发病症,治标治本兼顾"的治疗糖尿病的总体思路.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及临床验证,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中医辨证理论——"气血脉形辨证"理论,并于2005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气血脉形辨证理论与临床》一书.  相似文献   

20.
正"东北是农业研究的理想之地,有丰富的逆境生物资源,有频发的水稻病害,又有贫瘠的盐碱土壤。当年东北养育了闯关东的山东人,作为山东人再闯关东应该也是一种回报。"这些朴实的语言印证了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张世宏作为一位新时代科学人的敬业、率直和情怀。21世纪初,在东北人才纷纷南下的背景下,张世宏却于2006年从香港中文大学加盟吉林大学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十余年的艰难探索和科研积累,为今后的科研和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他基于沈阳农业大学这一平台,将植物病理学与微生物学交叉融合,将稻瘟病的绿色防控与盐碱地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到东北现代农业的发展之中,心系粮食安全与健康,为了白色土地的那片绿意矢志前行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